作者 | 熊大 有些同学考试像在玩,有些同学考试像在玩命。 我想告诉你,CPA其实并不难。 即便是机考以前。以财务管理为例,个人觉得除了2008和2011年的试题稍稍有些难度外,其他各年都是中规中矩。 可是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难呢?为什么我们还是过不了呢?大家都知道注会有大小年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还不是太准确,我觉得应该是大中小。当然这些大中小都是相对来说的。 所谓大年,就是题目非常简单,题量也适中,大部分人都感觉到容易,也基本上能做到最后。只是在个别题目上挖些坑,但并不影响大家对整个试题难度的判断。 比如说今年的税法。但这个时候改卷是相当严格的,也就是说某个点你没记住,或者某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需要用到上一题的得数,而偏偏你上一题公式忘记,你那时为了拼下人品,写的模棱两可的答案很可能一分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你觉得答得还可以,却仍然无法通过的原因。 这是中注协出题人常用的伎俩,并且经久不衰,不管是大中小,每年都有那么一部分题将人拍在了沙滩上。这一年的题目有利于考了N遍此科目的考生和首次报考该科目基础好的考生。 ◆ ◆ ◆ ◆ ◆ 所谓中年,题目不是太难,但是题量非常大。很多条件都要自己亲自去算,甚至选择题也要花上好半天。并且数字还都不是整数,算到最后,你常常都不知道你算得对不对。甚至你每加一次得数都不一样。进而更影响你的心情。 你在某题花的时间越多,就越接近了出题人的目的。但是基础好的同学,很可能很快能适应并顺利通过。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题有的觉得容易,有的却觉得难。首次报考且基础不牢的考生和某些考了N年该科目的,但计算能力太差的考生有可能栽在这种题上。 ◆ ◆ ◆ ◆ ◆ 所谓小年,题目相对难些。 有时表现在客观,更多是表现在主观题上。题目往往也不是让你无从下手。但是每个题目的关键题眼上往往总有那么几个词不是书上的表达,需要你活学活用才能给出答案。眼看着上下文你都知道,但就这么一点你不知道,你也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看着时间溜走。 这一年的题目往往计算量也挺大。多方面结合在一起,使大家怨声载道。就连基础好的同学恐怕出了考场也只能摇头。但是当公布答案时,大家都恍然大悟,原来题目如此简单。其实难点不需要太多,有时只需要一点点就够了。看你学的活不活了。 其实活不活除了认真听老师讲解之外,更多的是要靠自己琢摩。自己琢摩恐怕就要看悟性了。这一年基础不好的,考了N遍的如果不从根本上做提升基本上没戏,等着大年的来临吧。 大中小的轮回我感觉没什么规律性。有时,小中小,如审计。有时会大大小,大大中,如会计等。考了3年没过审计的同学,恐怕除了自身问题外说不定真的是多年没碰到大年的原因。 还有不要低估出题老师的心理学水平。这是一个财务管理老师告诉我的,确实如此,一套题目的难易程度,事先可能都是有个量化的指标的。但是出好题太难,尤其是当今辅导行业发达的今天,出题人想要设置一套客观、科学的试题不亚于我们考试的难度。 因此适当采取些障眼法等是必要的。 比如说在客观题的前面几题,或者计算题设置特别难,从一开始就扰乱你的心情,影响你的答题。或者玩文字游戏,有些词语翻过来和调过去其实是相反的概念,在考场的那么短短几十分钟,想要分分钟火眼金睛没有系统的训练也是很难。 所以答题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同时练就火眼金睛是很重要的。 希望以上这些内容,对大家的考试有所帮助,其实注会难不难呢,从战术上我们重视它,战略上必须藐视它不是,大家加油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