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子郭暧后代分五支迁出汾阳。第一支唐时迁安徽太和;第二支五代时迁浙江杭州,宋元又迁往福建泉州,后世以促远公一族为盛,其后裔大都迁往台湾和东南亚各地。至今,台湾的郭氏后裔仍在苦心探究着他们祖先的源流;第三支南宋时迁江苏镇江;第四支元末迁江苏泰兴;第五支明代迁江苏丹徒。七子郭曙后代有一支唐以后迁河南,元末又迁宁波……
1、 郭子仪长子郭曜衍派
长子郭曜后裔分两支迁出汾阳。一支在唐时由汾阳迁河南而福建,明中叶后又陆续迁往海外;另一支在五代时由汾阳迁南京,后又经宋元两代,分别迁入江西、广东,后人亦遍及海外。
据福建长乐郭氏谱记载:郭曜有四子:锐锋链奇。均为高官。锐无记载,汾阳公郭锋有二子:长曰瑜,次曰嵩,为南迁始祖。郭嵩于唐末迁居河南固始,五代后梁开平4年(910)南迁福州,居于新宁县芝山,建汾阳王庙,后改名福惠寺。所居之地称郭坑,以示不忘郭氏之本。后世繁衍,分迁于霞浦、长乐、福清(玉融山南阳村、马山西)、莆田(魏塘郭埭、涵头)、罗源、建宁、仙游(大蜚山、碧溪)、泉州(高桂坊、土门)、晋江、惠州、惠安(城北门外东赤程村、郭厝)、闽县、杭州、富阳(郭家村)、泽朗、延平一带,并渡海迁台、远播海外。
南迁有一支派迁居西安、汉中、西乡县。
汾阳公郭锋之长子郭瑜,有一后裔郭在徽,五代时迁居南京,后代迁居江西吉州,聚居庐陵(吉安麻冈)、吉水(杜源、相木塘)、安福(白石)一带。南宋时郭亮一支迁居湖南桂阳。元代郭益埙由吉州迁居广东(南海)、海南、海外。
汾阳公郭锋之长子郭瑜之后郭亮。书香门弟,元朝为避兵祸,从山西介休徒巢县西北凤凰山ń癜不粘埠猩焦 澹 樱 R宰庸 裕 卵袅罟?/font>
2、 郭子仪三子郭晞衍派
郭晞后裔在五代时入闽平乱,定居闽中,府第在兴化。后分三支:一支为柳江公,居泉州惠安白城;一支为柳海公,居漳州龙溪之大棚;一支为柳溪公,居龙溪之涂仔里。
3、郭子仪六子郭暧衍派
郭暧妻为升平公主,族大人多,有七支裔脉分迁于江西太和、杭州富阳、江苏南京、泰兴、丹徒、润州、镇江、安徽亳县、湖南麻阳等地。
六子郭暧后代分五支迁出汾阳。
第一支唐时迁安徽太和;
第二支五代时迁浙江杭州,宋元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