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品监管网今年3月起正式停更,药品电子监管改弦更张

 o简我o 2017-01-31

重要小贴士

中药大品种联盟近期正在征集专家库成员,我们殷切欢迎有技术、有能力、有经验,愿意为中药大品种培育、为中药产业贡献力量的优秀人才,加入中药大品种联盟。详细信息请查看平台功能栏【专家报名】中的通知,或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进行报名


⊙编辑:星河 整理

 近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平台发布了一则“关于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简称‘药监网’)不再更新的通知”。标志着推行近十年的药品追溯体系将正式从由政府主导建设,转变为由生产企业自主建设或第三方信息技术企业建设。

中国药监网停止更新并不是中国不再进行电子监管,而是食药监局要求企业自主建立可追溯电子监管系统,如果自己建立不了,可以委托第三方建设,但是不强求使用同一平台。

 强制药品电子监管码引争议被叫停

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是由阿里健康旗下的中信二十一世纪(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维护的,从2006年开始启动,当时主要针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2015年1月4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全面实施药品电子监管有关事宜的公告》,要求在2015年12月31日前所有的药品制剂生产企业、进口药品制药厂商须全部纳入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

2016年1月25日,民营药店湖南养天和大药房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递交诉状,起诉国家食药监总局强制推行药品电子监管码,不仅违反了《招标投标法》的规定,指其委托阿里健康运营电子监管码缺少合法性。在舆论压力之下,2016年2月,国家食药监局叫停了药品电子监管码政策。

去年国家食药监局取消了强制使用电子监管码后,阿里健康决定不再维护这个系统。在其发布的“关于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不再更新的通知”里,也提到了不再更新的原因是“由于2016年相关政策影响及据此公司做出的战略调整”。

2016年6月,阿里健康移交脱离全国电子监管码,并正式上线了以药品电子监管码为基础建设开放的、市场化的第三方追溯平台——“码上放心”,这一围绕监管码的全国性市场争论才终于恢复落定。

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公布药品电子监管“本位码

国家之所以坚持推进食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进程,乃是因为完善的食药品追溯体系,对于杜防假药、保障公众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这一点,已被国际国内经验反复印证。因此,虽然阿里健康运营的电子监管网被叫停,但国家食药监局对于药品追溯体系的构建并未停止。

2016年底,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在说到重点任务时强调:“要建立完善药品信息追溯体系,形成全品种、全过程完整追溯与监管链条”。今年1月20日,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总局关于公布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数据的公告(2017年第1号)》,整体公布国家已批准上市药品的“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以下简称本位码)信息——包括163820个国产药品和3754个进口药品的本位码,并将持续更新。

作为国家药品编码的一部分,本位码与监管码、分类码共同构成国家药品编码体系,以数字或数字与字母组合形式表现,都具有追溯功能。其中,此次公告中涉及的本位码编码由14位阿拉伯数字组成,根据应用需要,可以采用一维码、二维码或电子标签等多种方式标识,可以应用于追溯码的编制。

药品追溯还要包括药品的交易流向信息,要保证每盒药品都可追溯,而本位码只能做药品类别信息的统一,仅靠本位码做追溯是不够的,所以本位码是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基础条件但非全部,它的推出,能释放出积极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的信号。这也是我理解国家局此时发布本位码的主要目的。

多数企业无力自建追溯平台,阿里健康或受益于提前布局

对于大多数食药品企业来说,自建追溯体系耗时耗力,绝大多数药企是没有能力自己建设一个可追溯的电子监管平台,第三方追溯体系势必成为后药监网时代的主角。鉴于阿里健康多年运维药监网的经验及其不可低估的技术优势,未来在食药品第三方追溯平台的竞争中,阿里健康有望继续领跑。

2016年6月初,阿里健康建立了市场化追溯平台“码上放心”,面向企业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服务;面向各级政府,提供制定产品溯源体系规划的专业咨询、协助制定产品追溯标准和规范等。据业内分析,阿里健康对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插足,目的是通过在线追踪及销售药品,利用电商模式垄断中国药品销售市场。这里的“码”是指国家已批准上市药品的“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信息,同样是为了方便企业推进药品追溯体系建设。而其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不同,主管码上业务的阿里健康副总裁王培宇此前对媒体表示,本位码并不能完全实现药品溯源,监管码与本位码的并行仍然是当前的必须状态。

目前,阿里健康的“码上放心”平台仍在建设初期。

阿里健康已提前多线布局

对于药品电子监管码的运营权停止,阿里也早有应对。

在2016年8月,阿里健康收购广州五千年医药连锁有限公司全部股权,获得了向个人消费者提供药品的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开始着力发展自主经营的非处方药在线零售业务。阿里健康方面认为,该项业务将成为公司下一阶段最重要的营业收入来源。

 2016年9月,天猫医药馆并入阿里健康。阿里健康为天猫平台医药相关类目提供招商、商户客服、技术支持等外包及增值服务,天猫主体则向阿里健康支付服务费用,金额为商户向天猫主体支付费用的21.5%

阿里健康还牵头成立了中国医药O2O先锋联盟 ,与过百家线下连锁药店开展合作,已覆盖全国过百个城市的过万间药房门店。

尽管阿里健康已在医药电商、医疗服务网络、健康管理和产品追溯等多领域布局,但很多项目都未能进入盈利。



下列药品电子监管相关文章,点击可直接阅读

总局关于公布国家药品编码本位码数据的公告(2017年第1号)

电子监管码去往何方?

电子监管码一去不返,药品追溯体系如何建立?

一语成谶——药品电子监管码将被取消

从食品电子监管码的结局看药品电子监管码的未来



[本文来源:中国药品电子监管网、移动医疗圈、健康点,由中药大品种联盟(BBTCML)编校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