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的时候,距离过年还有十来天吧!大梁就在我耳边念叨“改天我抽时间去把年货置办了,你只用专心写作”。不知不觉,一年又在忙忙碌碌中度过了,每天的日子都是在全心陪伴孩子,或者看书写文章,或者好好休息中结束了,即使年关已至,仍然分辨不出和平时有什么区别。 这注定又是一个相当无趣且需要敷衍的春节。 回想一下,小时候的我们是多么期待过年啊!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小伙伴见面就开始炫耀“我妈给我买了一件红色的袄子让我过年穿”,“我姐过年要从广东回来,给我买了一条牛仔裤”,“我爷爷奶奶今年在我们家过年,我妈说把猪杀了,让大家吃个够”······那时候,年的气息已经扑面而来,妈妈已经开始精心地为我们准备过年穿的新衣服,或者自己做,或者买,无论提前多久准备好,都必须要等到春节那天才能穿。记忆中,妈妈的有一双巧手,会剪会做,会绣花,每年,我和姐姐穿上她做的衣服,不知道惹来多少称赞和羡慕的目光,后来,开始流行买的衣服,妈妈就不给我们做了,她说:“做的衣服过时了,穿上不好看”,于是,她会在我们过星期天的时候把我们带到街上,让我们自己挑选。而妈妈总是不管价钱高低,只要我们喜欢,她看着好,就一定会买下来,让我们如愿以偿。爸爸负责买肉,买菜,瓜子水果等等。从小年二十三开始,爸爸就开始赶集,自行车后面带一个篮子,每次到家,都是一篮子年货,那时候没有冰箱,肉啊鱼的要挂到窗户旁,菜也是在通风的地方码好,那时候的菜物廉价美,春节,高朋满座的时候全靠它们唱主角。 我们姐弟三个也闲不住,帮忙给家里做一次最彻底的大扫除,擦窗户,桌椅,扫房顶的蜘蛛网,洗床上的被单被罩,锅碗瓢勺也要统一用开水消毒,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焕然一新。年三十的时候上午去祭祖,中午回来贴对联,下午要洗头洗澡,包饺子,晚上,一家人坐在桌前,一大桌的佳肴,推杯换盏,看着春晚说说笑笑,喜迎春节。 比较比较现在的春节,原本应该是过年最具仪式感的猪肉早走进了平常的三百六十五日,原来要春节才能穿上的衣服,现在是唾手可得,原来要过年才能去一次的城市,现在天天生活在这里,早无新鲜可言,我们越来越有钱,年也过的越来越没意思了,所以,年味也越来越淡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