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不断进步的标志是:优化治疗过程、加速疾病康复、达到治愈目的的同时又能减少创伤,令病人降低治疗代价。由此,在国内医学界,有一种叫'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方式开始受到业界重视。 '冲击波”原是一个物理概念,在医学领域最早用于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即“体外冲击波碎石法”,其原理是将体外冲击波聚焦于结石后将其碎成泥沙状,随尿液排出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使结石病患者免受开刀的痛苦,在泌尿系统结石治疗方面成为一项突破。体外冲击波是一种无创伤的治疗,通过机械动力的刺激提高组织的再生能力,基于此项原理,国外的骨科医生探索其用于运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在国外,体外冲击波的临床应用得到了骨科、运动医学科、疼痛科等多学科的广泛关注,目前已经成为治疗临床骨科疾病的重要方法。回顾2016年冲击波医学八件大事 1.体外冲击波被列为疼痛科建设关键技术 2016年10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年版)的通知》公布,新《指南》确定在《医疗机构诊疗科目名录》中增加一级诊疗科目“疼痛科”代码“27”,新《指南》指出了冲击波技术为疼痛科应建设必备的关键医疗技术。目前体外冲击波在治疗肩周炎、网球肘、肌腱末端、颈椎病、关节炎等骨肌疾病方面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具有立竿见影、无创安全、操作方便、镇痛持久等优势,是医院开展疼痛治疗技术必备的设备。 2.冲击波在治疗泌尿男科方面取得新突破 2016年7月1日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项为期十年的跟踪调查研究了833名患者的性功能改善情况,疗法的频率以及治疗的时长。而其中大多数勃起功能得到改善的患者都将此归功于低强度体外冲击波疗法。如今普遍认为造成阳痿的主要原因是阴茎供血不足。低强度体外冲击波治疗法着眼于该原因,提高阴茎血流灌注和改善勃起功能。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已经开展冲击波治疗男科疾病方面的应用。北京积水潭医院开展冲击波在阴茎硬结症、前列腺炎、勃起障碍等方面,并取得显著疗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不育与性医学科研究人员发表论文,体外冲击波(ESW)与真空负压吸引(VED治疗ED的疗效相近,但ESW操作更为简单,适于临床推广。 3.冲击波被二级医院、残联机构、民营医院视为疼痛康复的“核武器” 体外冲击波技术最早应用于中国武警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国内三甲医院,目前除了三级以上医院开展冲击波技术外,据调查2016年有二百多家二级医院采购体外冲击波,如贵州惠水县人民医院、山东曹县中医院、江西于都县中医院等综合二级医院,湖北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四川德阳中江县残疾人康复中心等残联机构,成都赫尔森康复医院、辽宁凤凰医院、吉林市康圣医院等民营医院康复科,都配备上了冲击波设备。这从侧面证明了冲击波医学得到临床普遍认可,被二级医院、残联机构、民营医院视为疼痛治疗的“核武器”。因为冲击波以其立竿见影的效果可以帮助医院突出优势专科、打造地方名医、吸引大量病源和增加医院美誉,据预测体外冲击波技术会在三到五年内下沉到乡镇卫生院,为基层疼痛康复带去好技术。 4.邢更彦教授率队成功申办2019年国际冲击波大会举办权 第 19 届 ISMST(国际冲击波大会)于 2016 年 7 月 14 — 16 日在马来西亚古晋召开。在2016年马来西亚举行的ISMST年会中,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邢更彦率领的学会团队通过激烈的竞争,最终成功获得2019年ISMST会议举办权。国际体外冲击波疗法联合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Medical Shockwave Treatment,ISMST)于1997年12月在奥地利维也纳成立,ISMST专注于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体外冲击波疗法,并致力于该疗法的临床治疗、科研交流与培训。目前,ISMST拥有超过60个国家与地区会员,并且每年都会举办全球最高水平的科研、临床学术研讨会,现已举办十九届年会,得到全球相关专业人士的高度赞誉。在邢主任的带领下,冲击波医学在国内各个领域遍地开花,在国际上地位与日俱增。 5.冲击波在医学美容方面的新突破 根据2016年国际上冲击波在医学美容应用的一些文献资料,发现冲击波可以急速振动脂肪,在脂肪细胞内外产生无数真空气穴,强力撞击脂肪细胞,令脂肪细胞膜产生内向爆破,从而达到减肥目的。比如塑形、减小围量、加快脂肪代谢。体外冲击波加产生的物理振动能恢复结缔组织静脉的弹性,可以紧致皮肤,强血液循环和淋巴流动,排出代谢废物和毒素。比如消除妊娠纹,改善皮肤弹性。 此外通过冲击波激活组织细胞,可以紧致皮肤,缩毛孔,改善皮肤松弛状态;消减眼袋,法令纹;消除细鱼尾纹;提高肤色,美白淡斑;消减黑眼圈。 6.第四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 2016年12月10日,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武警总医院承办和《中国医学前沿》杂志协办的第四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冲击波医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大会—ISMST中国部成立大会在京成功召开。来自国内外近600名专家学者围绕冲击波医学的临床应用展开探讨,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大会内容包括冲击波疗法的技术创新、跨学科的临床应用、神经康复领域的应用、骨与关节病痛治疗的技术层面分析、筋膜治疗、中西医结合方面的应用、皮肤软组织修复的应用、在特殊病例应用、树立整体和局部相结合的治疗观念等方面。 7.急性期 RSWT 为骨肌疾病康复开辟了全新的路径 虽然之前刘翔、热火后卫韦德曾接受多次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并取得不错效果,但冲击波在运动损伤后的骨肌疾病还是比较少。2016 年的欧洲杯、美洲杯、奥运会、德甲足球赛等运动赛事中,大量运动员面对肌肉受伤的问题,并继而引发肌纤维反复撕裂,特别是左大腿腹侧和背侧,左股二头肌后部中央肌束。急性期RSWT骨肌疾病在今年逐步应用起来,让许多运动员能快速重返赛场。今年体外冲击波越来越多应用于急性期运动损伤中,而且取得成功应用的典型范例。急性期冲击波治疗对肌肉的影响可能是三种不同的机制同时作用的结果: (1)机械性肌肉松解; (2)肌筋膜扳机点处 C 疼痛纤维释放的 P 物质被清除,从而缓解疼痛。(Mayer et al., 2003; Shah et al., 2008); (3)(过度) 痉挛的肌纤维的暂时性麻痹(cf. Angstman et al., 2015)。 8.第十届国际冲击波实用康复论坛 2016年1月9日到1月10日在河南省内黄县召开的第十届国际冲击波实用康复论坛,围绕“中西交流、探索创新”这一主题,来自雅典康复医院的Dr.Georgilakis Konstantinos教授、德国TUR科研机构的Marya教授、中国武警总医院邢更彦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周谋望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黄国志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江钟立教授等专家,从不同角度讲解了冲击波的临床应用。通过大家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和研讨,达到了相互学习与借鉴,促进合作与发展的目的。国内学者可通过翔宇医疗搭建的中外交流之桥梁,毫无障碍地领略国外顶级水平的康复最新研究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