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陶薰 守过岁,放过烟花炮仗,在春晚的“54321~”声中迎来新的一年,金鸡高唱,而猴年已经过去了。 红楼家宴 整部红楼梦,九成篇幅都是描写荣国府的日常。过新年这事儿,是在五十二五十三回描写最为详尽,而且是从宁国府开始的。 首先是因为宁国府贾珍是族长,家族祠堂是在宁府的。 红楼梦描写的春节习俗,按照这样的规程在走: 一、接皇赐。这是指的朝廷按级别赐予勋贵官员们,用以祭祖的财物。贾珍一早就和尤氏议论:
这腔调,带着多少富某代的优越感啊!可惜大厦将倾,他还在梦里呢! 二、收地租年例。 这里面描述了黑山村的乌庄头来送年例的场景。 我猜他们家应该不止这一处田庄。 年例单子上面列出了好多好多的野味儿和山珍,干菜,还有什么
这可真不少,而且这些米,我一直都纳闷儿,如今可是没听说过。大米是胭脂色的?碧糯是绿色的?而且必定是深绿色。吃货读书经常会关注别人不在意的东西。不过也是白白流口水罢了。 然而贾珍很不满意,说是“你这老货又来打擂台,真真是不叫过年了!” 这话大约有三分官腔,却也有六分是真的吧? 因为乌庄头说了实实在在的理由:
老实说,乌庄头这样说完,我心里特别难受,这样的年景,还能从地里刮出那个单子上的许多东西,庄稼地里刨食吃的穷苦人家,是怎么过得日子呢? 贾珍倒没责怪。乌庄头接着说,这府里的庄子算好的了。荣府那边的田庄,比这边多着几倍,收成只比这边多了两三千两银子。 作者这样写,叫读者也跟着一起体会到了,荣国府虚假繁荣的背后,是怎样的左支右绌。 收成多,就叫做过个丰收年,收成少了,就要过个节俭年了。可是荣国府有皇妃,却是必须撑死了装象的。 这一点,倒有点像我们以前在老家街道上过年。刚刚分了田地,做起了买卖儿。不少人家是立刻就手头宽裕了。 于是到了除夕夜,就比着赛着放烟花鞭炮,看谁家的烟花最大最漂亮,谁家的鞭炮最响亮,还得看谁家放得时间最长。 实在说,别看我那会儿还小,人又傻 ,我都知道,那个放了最多鞭炮,整得鞭炮像小炮那样震天动地的叔叔家,是这一片人家里面,日子最穷的。 他家的钱都用来撑面子了。他家的妹妹出来玩儿,连一身儿新衣服都没有,看到伙伴们抓着家里买的糖果出来吃,眼直勾勾的好可怜。 普通人家,和荣宁二父这样的大户人家,过日子的道理难道不是一样吗? 死撑面子,“外面虽还没很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 三、收送年礼。 人情往还,宁府里面是要准备送各家的节礼,同时还得收一家家送来的节礼。还得请客。以前讲究面子礼节,这一条比现在要重要的多了。如今我们都不去搞这些串换的虚礼,省了多少时间出来啊! 四、进宫朝贺。 除夕和初一,一年之终与一年之始,有品级的都要朝服严妆进宫朝贺,领了宫廷宴会才能回来。 这一条,就是为了显示皇家威严的吧,这些仰赖皇封的人家,全都需要先拜过皇家,才能回来拜祖宗。 四、祭祖。拜祖宗。拜老人家。 写得特别详细。从祭祠堂到拜先祖,每一步都写得巨细靡遗。 当然我觉得很无趣。 这部分我感兴趣的就一个地方,当他们拜完祖宗,贾母与众人都在宁府上房喝了一会儿茶,尤氏留老太太在这里吃饭。贾母的回答真是特别有老年人的智慧,又体恤子侄,又诙谐风趣:
总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贾母这样的老人家,特别值得儿女的尊重。因为她看事情明白,又能够体会孩子们的心思。 贾母掰谎记 五、元宵家宴 中间的请客摆酒,访亲友吃酒席就写得很简略。红楼梦里些什么都不重复,比如在其他章回里专门写到各位诰命夫人来贾府吃酒席,贾母只让薛、林和探春三个姑娘出来见客。这样的宴席描写就不重复。 其实红楼梦里面年俗的描述,要数元宵家宴最好看。
这家宴玩儿的可是特别兴头。这班戏已是唱的热闹有趣,贾母被逗得高兴,还满戏台撒钱,铜钱声儿响成一片。 唱过戏,吃过元宵,又请了女先儿来说书。说了一回凤求鸾的故事,刚说了个开头儿,就被贾母猜到了结尾。 贾母还把这个才子佳人的故事给掰扯了一个透骨彻底。 我看到过有些人说,这是在敲打黛玉和宝玉两个人。我却不知么觉得。 贾母的观点,大约是作者自己对于传统的才子佳人套路的鄙视吧?
我一直都特别纳闷儿的就是,为啥那时候的人都那么直接,一见面,天雷勾动地火,就直接同赴巫山? 这都什么人哪? 只有红楼梦不是这样的,宝黛之间的爱,是相互的欣赏与了解。这才是爱吧?那些才子佳人的故事里面,我只看到了欲。 宴席的热闹,在于一次高潮之后还有下一次高潮,在贾母显摆过了自己家的家养小戏儿的艺术水准之后,紧接着,在凤姐儿的提议之下,就推出了重磅节目:击鼓传花。(凤姐儿管这个叫“春喜上眉梢之令”) 女先儿负责击鼓,丫头们负责递信号。 “自然老太太先喜了。”所以第一个倒是贾母讲笑话与大家听。 且是讲得极有趣的。因为席间只见凤姐巧舌如簧,两个女先儿都夸“奶奶好刚口,奶奶要是说书,哪里还有我们吃饭的地儿。” 于是贾母就讲了一个笑话儿,说巧嘴媳妇儿之所以巧嘴,是因为吃了猴儿尿的缘故。那些嘴笨不会哄人的媳妇儿,心里也是极孝顺的,不过是没吃过猴儿尿罢了。 O(∩_∩)O~ 这是贾母调侃凤姐儿,给其他儿媳妇儿孙子媳妇儿发的安慰奖吧?老太太果然是人老成精啊! 后面凤姐儿讲了冷笑话,放过了炮仗,在最热烈的气氛中,宴席曲终人散。 放烟花 如今我们过年的习俗,可以说是精简的很了。 以前单位会发福利,自然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说,咱们不指着这个过年。 现在已经没有了。所以倒省了领福利费事。 我们自然是要收年例地租的,到时候领薪水嘛!不过都直接走电子帐,如今连数钱都可以省略了。看看工资卡上的数字,算算透支卡的承受力,就可以计划这年要怎么过了。 祭祖拜祖宗,敬各路神仙,自然还是有的,堂屋供奉爷爷娘娘。除夕晚上在天地上焚烧黄表。磕头致敬。初一去上坟送爷爷娘娘。 元宵家宴一般就合并到了除夕家宴。 看看我们的春晚。不就是有戏曲,有音乐,有各种方式的笑话儿,还经常有対春联儿的互动。 如今支付宝集五福,到了除夕夜,要给全国人民发红包,到时候我们也可以听到铜钱声儿满戏台的响,哦,是满神州大地的响啊~~ 守过岁,放过烟花炮仗,在春晚的“54321~”声中迎来新的一年,金鸡高唱,而猴年已经过去了。 新年快乐!朋友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