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嗜杀功臣的毛病是这样练成的,真让人心寒

 小挢流水人家 2017-01-31

我们一提到朱元璋,第一印象就是嗜杀功臣的暴君形象,那么朱元璋是在什么时候露出他风力屠刀的呢?答案是明初的“李彬案”。当时中书省都事李彬,因贪污放纵被抓了起来。李善长平时和李彬关系好,便请刘基放李彬一马。刘基不但不听,反而加快办案速度,判其死刑,立即执行。

当时正逢祈雨,刘基将李彬当人牲杀于祭坛。这不是与自己作对嘛,李善长觉得失了大面子,刘李由此结怨。而在在祭坛下杀人,日后也成了一大把柄。

朱元璋回到南京后,李善长立即状告刘基在祭坛下杀人,污辱了神灵,是“不敬”。一些平时与刘基关系不好的同僚,也乘机纷纷上奏,诬陷刘基。

朱元璋知道刘基的为人,虽然心里不舒服,但并没有处分刘基。倒是刘基自己给自己找了大麻烦。不久,天大旱,朱元璋以为是自己执政“失德”致上天发怒,于是提倡“大鸣大放”,欢迎指出他的缺点和不足,也好改过自新。

刘基不知道这是朱元璋玩的政治游戏,说了一通天不下雨的原因。第一点是,朝廷没有及时给死难烈士家属安抚,人间阴气太多。如果解决了这些问题,旱情就会解除,并告诉朱元璋会在某天某日下雨。

刘基能掐会算,料事如神,朱元璋相信了,一一照办。

但刘基这会却失算了,他败给了天!过了10天,还未下一滴雨。一生中仅有这一次推算,麻烦却大了。朱元璋为此生气,认为刘基是忽悠他。据《明史》,刘基见龙颜发怒,知道大事不好。适逢老妻病故,刘基乘机表示要回家料理丧事,告假回乡。

刘基以妻故为由辞职,其实仅是表面的托词。刘基饱读经史,洞悉君臣关系,范蠡的“走狗定律”,归隐之道,深深地影响了刘基。

后来,刘邦的开国功臣韩信,也领教到了“走狗定律”的无情。

刘邦夺了天下,为摆平功臣,大封异姓诸侯王,诞生了楚王韩信、梁王彭越、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韩信“七大异姓王”,但却担心这些开国功臣作乱。之后,刘邦又大杀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先后都让他找理由办了。

韩信临死前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

朱元璋本来就嗜杀,跟在朱元璋屁股后面多年的刘基,对自己主子有疑心病的特点,再了解不过了。看到大明王朝渐稳,没有仗打了,在朱元璋眼里作用不大了,赶紧闪人,免得落下“良狗亨”的下场。

狡兔死,走狗烹,这是中国古代人研究出来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历史而长河中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上演,或许这就是人性的弱点,确实让人心寒。

公众号ID

zxjm001

天天阅读,天天精彩

扫描左侧二维码

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