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叶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叶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叶韵) 比较简单,举一个最常见的例子即可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去年天气旧亭台 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夕阳西下几时回 平平仄仄仄平平(叶韵) 无可奈何花落去 平仄仄平平仄仄 似曾相识燕归来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韵) 小园香径独徘徊 仄平平仄仄平平(叶韵) 第二句第一字用了"仄",第三个字"平"救 (换片)第四句第一字用了"仄",第三个字"平"救 第五句第一字用了"仄",第三个字"平"救 第六句第一字用了"仄",第三个字"平"救 另外,本词第四句和第五句对仗得相当标准,救得又十分巧妙,堪称晏殊佳作 X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二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叶韵) 平平平仄仄(叶韵) 仄仄平平仄(叶韵)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平(叶韵) 菩萨蛮这一词牌名相当常见,举两个例子说明 菩萨蛮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 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韵) 中间多少行人泪 平平平仄平平仄(二韵) 西北望长安 仄仄仄平平(韵) 可怜无数山 仄平平仄平(叶韵) 青山遮不住 平平平仄仄 毕竟东流去 仄仄平平仄(三韵) 江晚正愁余 仄仄仄平平(三韵) 山深闻鹧鸪 平平平仄平(叶韵) 菩萨蛮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 仄平平仄平平仄(二韵) 洛阳才子他乡老 仄平平仄 平平仄(二韵) 柳暗魏王堤 仄仄仄平平(韵) 此时心转迷 仄平平仄平(叶韵) 桃花春水绿 平平平仄仄(叶韵) 水上鸳鸯浴 仄仄平平仄(叶韵) 凝恨对残晖 平仄仄平平 忆君君不知 仄平平仄平(叶韵) 1.首先是用韵,菩萨蛮这一词牌的压韵有特色,第一句和第二句压一个韵,第三句压主韵,第四句,换片第五,第六,第八叶韵.但是在辛弃疾的词中出现了三种韵,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不符点 2.第一句词人们往往用"仄平平仄平平仄"代替"平平仄仄平平仄",这在菩萨蛮中相当常见 3.辛弃疾那首词第二句第三个字用了"平"没有救,韦庄词换片第七句第一个字也是用了"平"没有救,这是属于"可救可不救"的地方,而且词人在其他地方都很合律,那么这应该是瑕不掩瑜吧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叶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叶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叶韵) 仄仄平平(叶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叶韵) 举一个例子即可 丑奴儿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 仄平仄仄平平仄 爱上层楼 仄仄平平(韵) 爱上层楼 仄仄平平(叶韵) 为赋新词强说愁 仄仄平平仄仄平(叶韵) 而今识尽愁滋味 平平仄仄平平仄 欲说还休 仄仄平平(叶韵) 欲说还休 仄仄平平(叶韵) 却道天凉好个秋 仄仄平平仄仄平(叶韵) (注意:"说""识"是入声字) 还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仄平仄仄平平仄)"第一个字用了"仄",全诗合律很好,这一可救可不救的错误是可以忽略的(瑕不掩瑜,呵呵)  卜算子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叶韵)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叶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叶韵) 一个例子就可以说明问题 卜算子 苏轼 缺月挂疏桐 平仄仄平平 漏断人处静 仄仄平平仄(韵) 谁见幽人独往来 平仄平平平仄平 缥渺孤鸿影 仄仄平平仄(叶韵) 惊起却回头 仄仄仄平平 有恨无人省 仄仄平平仄(叶韵) 拣尽寒枝不肯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寂寞沙洲冷 仄仄平平仄(叶韵)(注意:"惊"是入声字) 有一点要注意一下,第三句(谁见幽人独往来 平仄平平平仄平),第一和第五两个字都该用"仄",而苏轼用的是"平",虽然有些不太好,但大原则没有破坏(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董贤个人不提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