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填词三:常见词牌的特点介绍,分别归类

 瑯琊居士 2019-01-05

  常见词牌的特点介绍,分别归类

   下面,在对词的特点加以说明的同时,也会引用一些词牌格式作为例子,并进行扼要的分析。

(A)词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节奏重于用韵

词之所以是长短句,是由当初曲子的跌宕起伏、徐急快慢所决定的,因此它主要不是靠韵来表现节奏,而是靠句子的字数多寡和句子的平仄,来完成对节奏的控制,韵只是起到协调或调整的作用。尤其观察长调,这一特点最是明显。如《沁园春》:

《沁园春》,长调,双调,一百一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除去上下阕开头一韵外,其它各句字数、平仄基本相同,又多用对仗以增加节奏感,但皆用韵较疏。词牌格式为: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或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仄平平。(韵)

举两词为例:

①宋刘克庄《沁园春,梦方孚苕》: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

唤厨人斵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

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

车千乘,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材。

饮酣鼻息如雷。谁信被晨鸡催唤回?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但凄凉回顾,慷慨生哀!

②毛泽东《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说到这里,便要提到原曲对于演唱者气息的要求。演唱时大凡急迫处,词是不可加韵的,加韵反倒伤害流畅。反之,唱腔舒缓处,用韵则有利于气息的沉降和收放。这也是词“节奏重于用韵”的一个重要原因,并可以从上面两首词得到证明。

二、对仗较宽松

词的对仗有的有要求,有的没有要求,依据词牌来定。对仗的严格程度也要看词牌的格式怎样。大体上是,词的对仗与诗不同,一是不一定要平仄相对,二是字的相对也不严格。实际上,词的这种对仗不如说是“对称”,即只对节奏和字数、并兼顾词义相对而已。如《渔家傲》:

《渔家傲》,又名《吴门柳》、《荆溪咏》、《游仙咏》、《忍辱仙人》,中调,双调,六十二字,上下阕各五仄韵,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上阕通常以对仗开始。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韵),(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试举两例:

①宋范仲淹,《渔家傲,秋常》: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②宋李清照《渔家傲,记梦》:

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

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

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两首词,如果各自去掉上下阕第四句,很像四首不粘的七绝。尽管七绝可以不用在词义上对仗,但平仄对仗是必须的。然而这两首词,单从仄声韵互押这一点看,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对仗。不如把相对的两个句子,看成是对称句。再如《浣溪沙》:

《浣溪沙》,沙可作纱,一名《浣纱溪》,小令,双调,四十二字,上阕三平韵,下阕两平韵,一韵到底。下阕开头两句一般要求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试举宋晏殊《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虽然在平仄和粘对规则上,运用都很严谨,如果给上下阕各补上第四句,就是一首七律诗了,但从“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句对仗偶句看,“无可奈何”与“似曾相识”,又只能勉强算是宽对了。

此外,再如前面宋刘克庄《沁园春,梦方孚苕》“厨人斵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和毛泽东《沁园春,雪》“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四对偶句分别是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对“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不像律诗那样以平仄相反来对,显示了词的对仗较宽松的特点。同时,以“厨人”对“圉人”、“年光”对“书生”和以“略输”对“稍逊”、“文采”对“风骚”,这种以近义词相对或不同类的词相对的现象,也是诗律里不曾有的,然而却是词律里特许的。

三、可用虚字

诗要求言简意赅、言省义广,不允许出现加凑字数现象。而词,则可以根据音律、节奏的需要,或者根据词牌字数的约定,以虚字填充不足的音节,从而使词句变得和谐。如《浪淘沙》:

《浪淘沙》,也称《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小令,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韵)。

试举词例:南唐李煜所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

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

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再如,唐刘禹锡《忆江南》: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浥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嚬。

还有,像毛泽东,《沁园春,雪》中“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都是使用虚字的典型范例。

四、可用叠字、叠句

“叠”是重复的意思。字的重复,诗句里也有,如“人人”、“年年”、“春春”,但都不是对意思的重复,而是增加了新义。相反,如果不能增加新义,在诗句里是不能重复的。诗句里更没有叠句。但词则不一样,甚至有的词牌本身就有格式重复的要求,也不需要添加新义。这样一来,叠字、叠句现象也就不是一般现象了,而成了词的一大特点。

如前面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便是词中叠句的经典之作。再如《忆秦娥》:

《忆秦娥》,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小令,双调,四十六字,上下阕各三仄韵,一叠韵,均押入声韵,一韵到底。上下阕除第一句,其它各句字数、平仄相同。

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叠三字),(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词例:唐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

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

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再如《采桑子》:

《采桑子》,亦称《丑奴儿》、《罗敷媚》,小令,双调,四十四字,上下阕各两平韵,一韵到底。上下阕第三句也常用叠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可叠四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可叠四字),(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词例:①宋辛弃疾《采桑子,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②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五、常用领字

“领字”就是“起引领、提携作用的字”的意思。用领字是中、长调词的一个显著特点。

领字可以用来提携几个字,也可以用来提携一大片字,在词中有插入叙述、引起注意的功效,也有承上启下、转折和概括的作用。如前面宋刘克庄《沁园春,梦方孚苕》“唤厨人斵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和“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载燕南代北,剑客奇材”的“唤”、“叹”、“载”字,毛泽东《沁园春,雪》“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的“望”、“看”、“惜”字。再如《满江红》:

《满江红》,长调,双调,九十三字,上下阕各押四仄韵,通常押入声韵,一韵到底。上下阕第三韵句往往用对仗。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韵)。

词例:①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②元萨都剌:

六代豪华,春去也、更无消息。

空怅望、山川形势,已非畴昔。

王谢堂前双燕子,乌衣巷口曾相识。

听夜深寂寞打孤城,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织;怀故国,空陈迹。

但荒烟衰草,乱鸦斜日。

玉树歌残秋露冷,胭脂井坏寒螀泣。

到如今、只有蒋山青,秦淮碧。

又如:《贺新郎》: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乳燕飞》、《貂裘换酒》,长调,双调,一百十六字,上下阕各六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仄平仄(韵)。

词例:宋张元干:

梦绕神州路。

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

聚万落千村狐兔。

天意从来高难问,

况人情易老悲难诉。

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

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

万里江山知何处,

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

目尽青天怀今古,

肯儿曹恩怨相尔汝。

举大白,听金缕。

领字,又称“一字豆”,这一字豆往往是拆分词句的平仄关系和理解词句意思的关键,所以不可忽视。

(B)常见词牌曲调简单介绍,分别归类:

一、压抑凄凉类:

《河傅》悲切。
《金人捧露盘》苍凉楚。
《釵凤》声凄紧。
《祝英台近》宛转凄抑。
《剑器近》低徊掩抑。
《西吴曲》苍凉楚。
《雨霖铃》缠绵哀怨。
《摸鱼儿》苍凉郁勃。
《普萨蛮》紧促转低沉。
《天仙子》伤伤别,急调苦。
《曲玉管》抒写羁旅中的怀旧伤离绪。
《蝶恋花》、《青玉案》是达幽咽调,描写感。
《卜算子》婉曲哀怨而略带几分切。
《南乡子》适宜抒写缠绵低抑调。
《阮郎归》急凄苦,凄婉绝。
《生查子》比较谐婉、怨抑。
《莺啼序》凄凉悲苍,宜写伤伤别之。
《一斛珠》婉转凄抑,不宜表达壮烈豪迈之志。
《风入松》轻柔婉转、掩抑低徊,适宜表达和婉调。
《忆旧游》、《扬州慢》、《高台》音调缠绵,忧婉凄抑,适宜表达凄抑调。
《何满子》哀歌愤懑,悲凉凄怨的哀曲,“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寿楼》凄音哀乐,抑郁悲哀,原是悼亡之作,宜寄托哀思。不可顾名思义用来祝寿。
《千秋岁》凄凉幽怨、声幽咽,宜表达悲伤感抑之,绝不能祝寿喜庆。
《凄凉犯》、《惜分飞》不宜用于祝贺之词。这种词牌与内容相符合的只是少数。

二、缠绵婉转类:

《仙歌》音节舒徐。
《调笑令》多演唱故事。
《最高楼》轻松流美。
《鹊桥仙》、《点绛唇》多用于女相会,描写感。
《一剪梅》等细腻轻杨的词调。
《浣溪沙》半阕急,下半阕缓和。
《鹧鸪天》宜哀怨思慕、柔婉风丽之。
《暗香》、《疏影》音节和婉,古人多以咏梅。
《木兰花慢》和谐婉转,宜于写缠绵悱恻之。
《桃园忆故人》一般抒发感,表现友。
《踏莎行》描写雅。
《长相思》多怀旧,写女,以声助得其双美。
《满庭芳》、《凤凰台忆吹箫》和谐婉约,轻柔婉转,宜表达缠绵绪。
《小重山》、《定风》、《临江仙》感细腻,宜表现细腻婉约之调。
《忆江南》、《浣溪沙》、《淘沙》、《少年游》音节流丽谐婉,用来表达不同的思想感。

三、豪放壮类:

《永遇乐》感越。
《好事近》表达越不平的调。
《兰陵王》表达拗怒越声,为军旅曲,后越调。
《龙》越,表达凄壮郁勃感。
《清平乐》,片感拗怒,下片转为和婉。
《南浦》高昂欢乐,不宜表达凄凉悲伤送别之。
《破阵子》为军乐,适合抒发昂雄壮绪。
《渔家傲》拗怒,表达兀傲凄壮、爽朗襟怀的调。
《沁园》、《风流子》壮阔豪迈,显示宽宏器宇和雍容度。
《念奴娇》多表达雄壮豪迈感,不宜形容女娇弱婉曲心态。
《六州歌》音调苍凉悲壮,适于表达慷慨悲壮的声,多言古兴亡之事。
《贺新郎》调高昂,宜表达慷慨昂、豪迈雄壮的英雄感。不宜作催妆喜庆的祝贺曲词。
《釵凤》、《更漏子》、《调笑令》、《憾庭秋》、《盐角儿》适宜表达昂慷慨壮烈感。
《调歌》、《满江红》,调子较高,感烈,声俱壮,适宜于表达慷慨悲壮、豪放雄浑的词。一般不宜写委婉柔的思想感。

四、其他:

《六么》欢快爽利。
《忆余杭》因描写杭州而来,描写风景最宜。
《八声甘州》摇筋转骨,刚柔相济,最使人回肠。
《霓裳中序第一》音节闲雅。
《江神子》为祀神之乐,宜于庄严。

一般短篇宜抒,长篇宜舖叙。

一般下句平仄相对的较和婉,如秦观《八六子》“月一帘幽梦,风十里柔”。下句平仄凌犯着多拗怒,如岳飞《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以近体五、七言为主的词牌大多适于舒缓雍容的感,如《浣溪沙》、《采桑子》、《蝶恋花》。
凡多转韵之调皆属于一种拗怒,如《减字木兰花》、《虞美人》。
句法长短参差的词牌宜于拗怒悲咽的感。如《兰陵王》、《六丑》、《淘沙慢》。

学者宜用书写精壮质朴之的《八声甘州》;从容和婉柔的《满庭芳》;以及《蓦山溪》、《减字木兰花》、《临江仙》、《蝶恋花》、《菩萨蛮》,比较好掌握。
参考书籍:龙榆生《词学十讲》、《唐宋诗词格律》,王力《诗词格律》,李新魁《实用诗词曲格律词典》,朱承平《诗词格律教程》,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启功《诗文声律论稿》等。以诸人词调说多取材《碧漫志》,如有条件可以通读原文,另附《词调辑草》以供参考。

《词调辑草》不属于《碧漫志》。
  
  【沁园】又名《寿星明》。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之。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参观『高扬爽朗』部【沁园】条)
  【破阵子】一名《十子》。唐教坊曲。陈旸《乐书》:“唐《破阵乐》属龟兹部,秦王(李世民)所制,舞用二千人,皆画衣甲,执旗旆。外藩镇衣犒军设乐,亦舞此曲,兼马军引入场,尤壮观也。”
  【满江红】《乐章集》、《清真集》入“仙吕调”。宋以来作者多以柳永词为准。九十三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一般例用入声韵。声越,宜抒豪壮感和恢张襟抱。亦可酌增衬字。姜夔改作平韵,则调俱变。
  【念奴娇】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壶中天》、《湘月》。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曰:'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见《元氏长庆集》卷二十四)王灼《碧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曲名本此。宋曲入“大石调”,复转入“道调宫”,又转入“高宫大石调”。此调音节高抗,英雄豪杰之士多喜用之。俞文豹《吹剑录》称:“???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亦其音节有然也。兹以
《东坡乐府》为准,“凭高远眺”一阕为定格,“大江东去”为变格。一百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用以抒写豪壮感者,宜用入声韵部。
  【兰陵王】《碧漫志》卷四引《北齐史》及《隋唐嘉话》称:“齐文襄之子长恭,封兰陵王。与周师战,尝着假面对敌,击周师金墉城下,勇冠三军。武士共歌谣之,曰《兰陵王入阵曲》。今《越调?兰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或曰遗声也。此曲声犯正宫,管用大凡字、大一字、勾字,亦名'大犯’。”《清真集》正入“越调”。毛幵《樵隐笔录》:“绍兴,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至末段,声尤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此曲音节,犹可于周词复咏得之。一百三十字,分三段。第一段七仄韵,第二段五仄韵,第三段六仄韵,宜用入声部韵。
  【兰陵王慢】宋毛开《樵隐笔录》:“绍兴,都下盛行周清真咏柳《兰陵王慢》,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以周词凡三换,至末段,声尤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
  【舞马词】 《唐书?乐志》:明皇尝命教舞马四百蹄,各为左右分部目,衣以文绣,络以金珠,每千秋节舞于勤政楼下。赐宴设酺,其曲数十叠,马闻声奋首鼓尾,纵横应节。又施三层板,乘马而,抃转如飞。或命壮士举榻,马舞其,岁以为常。
  【喜迁莺】宋王明清《挥麈余录》卷一,记嘉祐间蔡挺知庆州、渭州,赋《喜迁莺》长调:“汗马嘶风,边鸿翻月”,“剑歌骑曲悲壮”。
  【贺新郎】音韵洪畅,歌时浩唱。杨冠卿《贺新郎》词序:“秋乘风过垂虹时,与一羽士俱,因泛言弱、蓬莱之胜。旁有溪童,具能歌张仲宗'目断青天’等句,音韵洪畅,听之慨然。”张仲宗即张元干。“目断青天”,是其《贺新郎》“送邦衡(铨)待制赴新州”一词中语。又冯取洽《贺新郎》(次韵江定轩咏菊):“浩唱云笺《金缕调》,兴发小槽珠酒。”《金缕调》乃《贺新郎》别名。叶梦得《贺新郎》:“谁为我,唱《金缕》。”张元干《贺新郎》:“举大白,听《金缕》。”都是指所赋本调,歌时皆须“浩唱”。(参观『苍凉悲壮』部【贺新郎】条)
  
  苍凉悲壮

  【扬州慢】此姜夔自度曲,入“中吕宫”。其序云:“淳熙丙申至,予过维扬。雪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自碧,暮渐起,戍角悲。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八声甘州】 简称《甘州》。唐边塞曲。
  【甘州遍】 出于大曲《甘州》,高调。毛文锡《甘州遍》:“美人唱,揭调是《甘州》。”揭调即高调之谓也。
  【金人捧露盘】又名《铜人捧露盘引》、《西平》、《西平曲》。唐李贺有《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云:“魏明帝青龙元年八月,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乐家取以制曲,故多苍凉楚之音。
  【六州歌】程大昌《演繁露》:“《六州歌》,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一百四十三字,前后片各八平韵。又有于平韵外兼叶仄韵者,或同部平仄互叶,或平韵同部、仄韵随时变换,并能增强壮声,有繁弦急管、五音繁会之妙。要以平韵为主,仄韵为副,务使“玄黄律吕,各适物宜”耳。
  【淘沙】唐教坊曲。刘禹锡、白居易并作七言绝句体。五代时起始流行长短句双调小令,又名《卖花声》。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作越凄壮之音。《乐章集》名《淘沙令》,入“歇指调”。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复就本宫调演为长调慢曲。)。《清真集》入“商调”,韵位转密,句豆亦与《乐章集》多有不同。
  【西吴曲】《词谱》云:“调见《龙洲集》。”今所传《龙洲词》无之。可能为刘过自度,音节极苍凉楚,一百五字,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
  【贺新郎】又名《金缕曲》、《燕飞》、《貂裘换酒》。传作以《东坡乐府》所收为最早,惟句豆平仄,与诸家颇多不合。因以《稼轩长短句》为准。一百十六字,前后片各六仄韵。大抵用入声部韵者较壮,用、去声部韵者较凄郁,贵能各适物宜耳。
  【调歌】源于隋炀帝所制《调》,其声韵甚悲切。此调是截取大曲《调》的首章另倚新声而,今存最早作品是北宋前期苏舜钦词。唐人《调》曲凄凉怨慕,声韵悲切。宋人《调歌》则调昂扬酣畅,韵味豪放潇洒,适于表现豪放之,故豪放词人多用此调。此调所咏有怀古、登览、赠别、庆贺、感时伤世等。张孝祥《调歌》自注“凯歌刘恭父。”张镃《调歌》自注:“项平甫大卿索赋武昌凯歌。”
  【雨中花】高调。歌声悲壮烈。苏泂《雨中花》词序:“数前,忽闻改之(刘过)去世,怅惆殆不胜言。因忆改之每聚首,歌《雨中花》,悲壮烈,令人歌舞。”金蔡松年《龙》:“别梦江涨雪,记《雨(中)花》,一声云杪。”。
  
  高扬爽朗

  【渔家傲】高调。晏殊《渔家傲》:“齐揭调,神仙一曲《渔家傲》。”王之道《渔家傲》:“绝唱新歌仍敏妙,声窈窕,行云遏《渔家傲》。”元许桢《渔家傲》:“从此圭塘时检校,停短棹,柳高唱《渔家傲》。”欧修用《渔家傲》调作鼓子词十二篇,歌唱时用小鼓伴奏。
  【龙】清澈嘹亮的笛曲。《文选》卷一八汉马融《长笛赋}:“近世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后来遂以“龙”比喻笛声。李白《宫中行乐词》;“笛奏龙,箫鸣凤下空。”杜甫《刘九法曹郑瑕丘石门宴集》诗:“晚采横笛好,泓下亦龙。”苏轼有一首《龙》(楚山修竹如云),就是专门咏笛的。苏轼《菩萨蛮》:“越调变新声,《龙》澈骨清。”则咏《龙》的调声。《龙》为越调,见《片玉集》卷七注。吴文英《龙》自注:“无射商。”其俗名即越调。周邦彦《月下笛》词,亦专门咏笛,结句曰:“黯凝魂,但觉龙万壑,天籁息。”笛曲一般曲调亢爽响亮,与琵琶曲、琴曲、箫曲有所不同。曹冠《汉
宫》:“江城寒管,任龙吹彻何妨。”刘过《临江仙》:“琵琶金凤语,长笛龙。”亦可借以窥其声。
  【沁园】仁宗时的都下新声,声甚清美。刘斧《青琐高议》前集卷八《续记》条:“闻前客肆中唱曲子《沁园》。肆内有补鞋人倾听甚久,顾(崔)中曰:'此何曲也?其声甚清美。’'乃都下新声也。’”
  
  抑郁凄婉

  【寿楼】始见于史达祖《梅溪词》,题为“寻服感念”,殆是悼亡之作。一百一字,前后片各六平韵。中多拗句,尤多连用平声之句,声低抑,全作凄音。有用以填寿词者,大误。
  【一剪梅】 双调小令,六十字,下片各三平韵。每句并用平收,声低抑。亦有句句叶韵者。
  【小重山】 又名《小重山令》。《金奁集》入“双调”。唐人例用以写“宫怨”,故其调悲。五十八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曲名本此,故作凄音。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生查子】唐教坊曲。《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四十字,下片各两仄韵。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多抒怨抑之。
 
 【钗凤】 又名《折红英》。六十字,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换叶替。声凄紧。
  【祝英台近】又名《祝英台令》、《月底修箫谱》。元高栻词入“越调”,殆是唐宋以来民间流传歌曲。咏晋之梁祝事。宛转凄抑。忌用入声部韵。
  【雨霖铃】唐教坊曲。《乐章集》入“双调”。《乐府杂录》:“《雨霖铃》,明皇自西蜀返,乐人张狐所制。”《碧漫志》卷五引《明皇杂录》及《杨妃外传》云:“帝幸蜀,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惟张狐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漫志》又称:“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声。”一百三字,前后片各五仄韵,例用入声部韵。
  【河 传】《碧漫志》卷四引《脞说》云:“《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所制,声韵悲切。”《漫志》又称:“《河传》唐词,存者二。其一属'南吕宫’,凡前段平韵,后仄韵。其一乃今《怨王孙》曲,属'无射宫’,以此知炀帝所制《河传》,不传已久。然欧永叔修所集词内,河传附'越调’。亦《怨王孙》曲。今世《河传》乃'仙吕调’,皆令也。”《金奁集》所收令词并入“南吕宫”,《乐章集》入“仙吕调”。唐宋人所作令词,句豆韵脚,极不一致。
  【竹 枝】唐教坊曲名。其声怨咽。元郭茂倩《乐府诗集》云:竹枝本出于巴渝,唐贞元中,刘禹锡在沅、湘,以里歌鄙陋,乃依*人九哥,作竹枝新调九章,教里中儿歌之。由是盛于贞元元和之间。按《刘禹锡集》,与白居易唱和竹枝甚多,其自叙云:竹枝,巴歈也。巴儿联歌,吹短笛击鼓以赴节,歌者扬袂睢舞。其音协黄钟羽,但刘白词俱无和声,今以皇甫松、孙光宪词作谱,以有和声也。苏轼《竹枝歌引》:“《竹枝歌》本楚声,幽怨侧怛,若有所深悲者。”晁补之《神引》:“怪《竹枝歌》,声声怨,为谁苦。”又《龙》:“《竹枝》苦怨,琵琶多泪,新年鬓换。”元张翥《南乡子》词:“唱自凄凉,一曲《孤鸿》顾断肠。恰似《竹枝》哀怨,潇湘,月冷云昏觅断行。”
  【饮马歌】《饮马歌》乃女真金之曲,传至南方,用作词调。曹勋《松隐乐府》卷三有《饮马歌》,自注:“此腔自虏中传至边,饮牛马即横笛吹之,不鼓不,声甚凄断。闻兀术每遇对阵之际吹此,则鏖战无还期也。”
  【霜天晓角】声调凄婉。韩元吉《霜天晓角》词序:“饮武将家,有歌《霜天晓角》者,声调凄婉。”按《霜天晓角》也当是笛曲。苏轼《龙》“楚山修竹如云”一词咏笛,其末句:“为使君洗尽,蛮风瘴雨,作《霜天晓》。”
  【苏武令】 声韵凄楚。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十四:“绍兴,都下盛传《苏武令》一词,声韵凄楚,言是李纲作。”
  【何满子】凄哀愤懑。《碧漫志》卷四:何满子,白乐天诗云:“世传满子是人名。临就刑时曲始。一曲四词歌八叠,从便是断肠声。”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歌者姓名,临刑进此曲,以赎死,竟不免。”元微之何满子歌云:“何满能歌声宛转。天宝年中世称罕。婴刑系在囹圄间,下调哀音歌愤懑。梨园弟子奏元宗,一唱承恩羁网缓。便将何满为曲名,御府亲题乐府纂。”张祜作孟才人叹云:“偶因歌态咏娇。传唱宫中十二。却为一声何满子,下泉须吊孟才人。”其序称:“武宗疾笃,孟才人以歌笙获宠者,密侍左右。目之曰:'吾当不讳,尔何为哉。’指笙囊泣曰:'请以此就缢。’悯然。复曰:'妾尝艺歌,愿对歌一曲,以泄愤。’许之,乃歌一声何满
子,亟,立殒。令医候之,曰:'脉尚而肠已绝。’[一云肌尚而肠已断。]崩,将徙柩,举之愈重。议者曰:'非俟才人乎。’命其榇至,乃举。”
  
  流丽舒美

  【行香子】 双调小令,六十六字,片五平韵,下片四平韵。音节流美,亦可略加衬字。
  【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艳歌》、《罗敷媚》。唐教坊大曲有《杨下采桑》,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尊前集》注“羽调”。《张子词》入“双调”。
  【捣练子】 又名《深院月》。例作征怀念征人之词。《太和正音谱》入“双调”。
  【渔歌子】 又名《渔夫》。唐教坊曲,入“黄钟宫”。廿七字,四平韵。中间三言两句,例用对偶。
  【醉翁操】琴曲,属“正宫”。沈遵创作,苏轼始创为填词。其序云:“琅琊幽谷,山川奇丽,泉鸣空涧,若中音会。醉翁喜之,把酒临听,辄欣然忘归。既去十余年,而好奇之士沈遵闻之往游,以琴写其声,曰《醉翁操》,节奏疏宕,而音指华畅,知琴者以为绝伦。然其有声而无其辞,翁虽为作歌,而与琴声不合。又依《楚辞》作《醉翁引》,好事者亦倚其辞以制曲。虽粗合韵度,而琴声为词所绳约,非天也。后三十余年,翁既捐馆舍,遵亦没久矣。有庐山玉涧道人崔闲,特妙于琴。恨此曲之无词,乃谱其声。而请东坡居士以补之云。”
  【最高楼】南宋后作者较多,兹以《稼轩长短句》为准。八十一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三平韵,过片错叶二仄韵,体势轻松流美,渐开元人散曲先河。
  【醉妆词】唐孙光宪《北梦琐言》,蜀王衍尝裹小巾,其尖如锥。宫人皆衣道服,簪莲花冠,施胭脂夹脸,号醉妆,因作《醉妆词》。
  【柘枝引】唐教坊曲名。《乐府杂录》:健舞曲。《乐苑》:羽调曲。按,此舞因曲为名,用二女童,帽施金铃,抃转有声。其来也,二莲花中,花坼而后见,对舞相占,实舞中雅妙者也。
  【醉语花】周密填《醉语花》序云:羽调《醉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无辞。连晴,???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采绿】周密《采绿》词序:“甲子夏,霞翁(杨缵)会社诸友,逃暑于西湖之环碧,琴尊笔研,短葛练巾,放舟于荷深柳密间。舞影歌尘,远谢耳目。酒酣,采莲叶,探题赋词。余得《塞垣》,翁为翻谱数字,短箫按之,音极谐婉,因易今名云。”《采绿》本《塞垣》调,杨缵为改谱数字,以咏荷叶,遂易名《采绿》。
  【剔银灯】晏几道《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银灯》一曲太娆。”毛滂《剔银灯》自注:“侑歌者以七急、七拜劝酒。”侑歌劝酒即此调功用。宋词中最早作《剔银灯》调的,沈邈有《剔银灯》二首,为“途次南京忆营张卿”而作。柳永《剔银灯》,亦写邀寻欢。
  【扑蝴蝶】 腔调婉美。《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如《扑蝴蝶》一词,不知谁作。非惟藻丽可喜,其腔调亦自婉美。”
  【解语花】音韵婉丽。周密《解语花》词:“羽调《解语花》,音韵婉丽,有谱而亡其辞。连晴,风景韶媚,芳思撩人,醉捻花枝,倚声句。”
  【梦行云】曲节抑扬可喜。《碧漫志》卷三:“欧永叔云:'贪看《六么花十八》。’此曲内一叠名《花十八》,前后十八,又四花,共二十二。乐家者流所谓花,盖非其正也。曲节抑扬可喜。”《六么花十八》本舞曲,吴文英度为词调,名《梦行云》。其《梦行云》自注:“即《六么花十八》。”
  【杨柳枝】白居易《杨柳枝》:“《六么》、《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吹。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翻《杨柳枝》。”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据白居易《杨柳枝二十韵》自注:“《杨柳枝》,洛下新声也。洛之小有善歌之者,词章音韵,听可动人。”《鉴戒录》云:“柳枝歌,亡隋之曲也。”盖以其艳丽。
  【六 么】 一名绿腰,一名乐世,一名录要。参观【梦行云】、【杨柳枝】条。
  【光好】《碧漫志》载:光好,羯鼓录云:“明皇尤羯鼓玉笛,云八音之领袖。时雨始晴,景明丽,帝曰:'对此岂可不与他判断。’命取羯鼓,临轩纵击,曲名光好。近世或易名愁倚阑。
  【後庭花】後庭花,南史云:“陈後主每引宾客,对张贵妃等游宴,使诸贵人及女学士与狎客共赋新诗相赠答。采其尤丽者[一云,采其尤艳丽者。]为曲调,其曲有玉树後庭花。”通典云:“玉树後庭花,堂堂黄鹂留、金钗两臂垂,并陈後主造,恒与宫女学士及朝臣相唱和为诗。太乐令何胥,[一本太乐令有时字。]采其尤轻艳者为此曲。”后世多以此歌后主事,遂渐多幽叹之声。
  
  婉转谐雅

  【小重山】宛转绎,其声有琴中韵。李之仪《跋小重山词》:“是谱不传久矣。张先子,始从梨园乐工花新度之,然卒无其词。异时秦观少游,谓其声有琴中韵,将为予写其言者,竟亦不逮。崇宁四年冬,予遇故人贺铸方回,遂传两阕,宛转绎,能到人所不到。从而和者,凡五六篇。”
  
  舒缓沉

  【诉衷】 唐教坊曲。唐庭筠取《离*》“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之意,创制此调。双调四十四字,下片各三平韵。
  【烛影摇红】《能改斋漫录》卷十六:“王都尉(诜)有忆故人词,徽宗喜其词意,犹以不丰容宛转为恨,遂令大晟(徽宗所置音乐研究创作机关)别撰腔,周美(邦彦)增损其词,而以首句为名,谓之《烛影摇红》云。”王词原为小令,或名《忆故人》。五十字,前片二仄韵,后片三仄韵。周作演为慢曲,《梦窗词集》入“大石调”。九十六字,前后片各五仄韵。
  【青玉案】 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因取以为调名。
  【暗香、红】姜夔自度“仙吕宫”曲。其小序云:“辛亥之冬,予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后张炎用以咏荷花荷叶,更名《红》、《绿意》。
  【长亭怨慢】姜夔自度“中吕宫”曲。其小序云:“予颇喜自制曲,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桓)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之。”
  【翠楼】姜夔自度“双调”曲。其小序云:“淳熙丙午冬,武昌安远楼,与刘去非诸友落之,度曲见志。予去武昌十年,故人有泊舟鹦鹉洲者,闻小姬歌此词,问之,颇能道其事;还吴,为予言之。兴怀昔游,且伤今之离索也。”
  【花 犯】 低声唱。刘辰翁《疏影》:“香篝素被,听《花犯》低低,瑶花开未。”
  
  低回沉抑

   【剑器近】《剑器》,唐舞曲。杜甫有《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近”为宋教坊曲体之一种,如《祝英台近》之类皆是。《宋史?乐志》:“教坊奏《剑器曲》,一属'中吕宫’,一属'黄钟宫’。”此当是截取《剑器曲》中之一段为之。九十六字,前片八仄韵,后片七仄韵。音节极低回掩抑。
  【菩萨蛮】又名《子歌》、《重叠金》。唐教坊曲。《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词》作“中吕调”。唐苏鹗《杜杂编》:“大中,女蛮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见《词谱》卷五引)据此,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后。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调由紧促转低沉。
  【蝶恋花】原名《鹊踏枝》,为唐代教坊曲,兴起于盛唐时期,属于新的燕乐曲。五代南唐词人冯延巳用此调创作十余首词,为此调的典范,其词意与声极吻合。此调偶有作者用入声韵或平仄协韵者,但仍以仄声韵为恰当。下阕共十句,其中八句皆用韵,是韵很密的词调。句式以七言为主,共六句,另有四言与五言各两句。这样形流畅而又柔婉,越而又低回的声。词中表现惜悲秋、离别绪者多凄怆怨慕;表现艳相思者多旖旎妩媚,咏物述志者多健捷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