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特酒爱好者福利:好酒应如何收藏?

 一葉一如来 2017-01-31

四特酒爱好者福利
好酒应如何收藏

中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具有独特口感的名优白酒既能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求,更能满足其对文化的敬仰、对历史的珍藏、对美酒的偏好、对投资的热衷等等精神追求。

     四特酒作为传承千年的江西名酒,历来凭借独特的香型风味、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信誉口碑受到广大消费者欢迎,多次获得“网友最喜爱的十大文化名酒”等相关荣誉。由于四特酒由来已久品牌背书,加上近年来势如破竹的优异市场表现,诸如“老莲花牌”、“四特十五年”等部分上等好酒成为众多白酒爱好者的“心头爱”而藏于家中如数家珍。那么,到底什么样的酒才具有收藏价值?好酒又应该如何收藏?有哪些注意的地方?不妨随笔者一起来“修炼”一番。

看看白酒专家怎么说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档酒和高档包装层出不穷,继而兴起一股收藏商品瓶装酒的热潮,作为传统美酒的四特酒自然也在这股“热潮”之列。专家提醒,越是热潮时期,越需要冷静、正确认识白酒收藏风险。

    白酒收藏存在哪些风险?

1

真假难定。市场上的白酒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在收藏白酒之前,学习一些基本的酒类鉴定知识很有必要。再者收藏四特酒此类历史名酒一定要去正规的商场、超市和专卖店购买。

2

跑酒。在日常白酒收藏中由于存储不当、瓶口密封不严、盛酒酒瓶材质问题、运输途中的损坏等因素,跑酒现象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广大白酒收藏者,具备一定正确储藏白酒的知识和方法,注意将收藏的白酒放置在适宜的地方,经常检查瓶口密封情况等等。

3

酒质改变。许多酒由于保存时间过久,酒成份发生变化而失去原有风味。因此,收藏者应收藏度数较高的酒品(52度以上),这样的酒一般纯粮酿造、浓度高、成分较稳定。此外,还要注意不同香型的酒储藏效果、时间等均有所不同。比如,特香型白酒四特酒,由于“整粒大米为原料,大曲麦麸加酒糟,红褚条石垒酒窖,三香俱备犹不靠”的独特工艺与香型风格,酒体香味被完整保留下来,质量相对容易保持稳定,在瓶口密封良好、环境适宜的情况下可长期保存。

4

市场不成熟。尽管有些白酒有保值增值的作用,但与传统的书画、古董收藏相比,白酒的收藏市场尚不成熟。加上白酒具有挥发性,且对储藏环境要求较高,收藏者普遍缺乏正确收藏知识和方法等,事实上普通家庭收藏难以达到“越陈越香”,存在投资风险。

了解了收藏白酒存在的风险,那到底什么样的白酒才具有收藏价值?又怎样规避收藏风险?

专家认为,通常具备4个基本条件的白酒才有收藏价值:具有较长历史;具有独特品牌文化价值;具有稀缺性价值;52度以上的高度酒,器皿设计精细。以52度四特十五年高端白酒为例子,其具有四特酒悠久的历史积淀与品牌文化背书,属于中国白酒稀缺香型——特香代表,纯粮酿造,外观精美,适宜收藏。再比如,大家熟知的四特酒“老莲花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风靡,很多四特酒“发烧友”家里还有珍藏,因其所处的特殊年代而更具稀缺性,收藏价值也就更高。

关于白酒收藏风险的规避,专家表示,除了要求收藏者具有白酒收藏的正确认识和有效知识以外,更加要求白酒生产厂家具有高度成熟的质量生产意识和责任,以及完善的质量诚信服务体系。四特酒作为收藏酒热门之一,在此方面也给行业起了一定的模范作用,连续数年蝉联“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企业”相关荣誉称号。



白酒专家给的“收藏锦囊”


1

关于酒瓶材质。一般情况下,紫砂瓶、陶瓶虽然通透性较好,但长期保存下来,瓶内酒体成分易挥发,而玻璃瓶白酒保存密封虽好,但不能与外界空气接触且又不能避光。因此,应选择通透性、密封性好且避光的酒瓶盛酒,比如四特酒高端酒酒瓶材质采用景德镇瓷器为瓶身,既能兼顾以上特性,又具较高艺术价值及观赏性。

2

关于储存方法。讲究的白酒储存方法是将白酒装入容器内密封后,放入距地面100米以下的地下深窖中,使得白酒在一种恒温、恒湿、无光照的环境中自然老熟,用此方法储藏的白酒清泽、醇香。一般的白酒储存方法是将瓶装白酒置于较为避光、避风、阴凉、干燥和清洁的地方,相对湿度在70%左右,环境温度不宜超过 28℃为宜,而且容器封口要严密,防止漏酒和“跑度”。如果瓶盖感觉松动,只需要轻轻拧紧即可,切忌用力过大损坏瓶盖及塑料封膜。如果还不放心,可以用保鲜膜将瓶口多缠绕几层仔细包好即可。

通过以上“科普”,相信各位白酒藏友包括四特酒爱好者定能受益良多,在今后的白酒收藏中更加“得心应手”,更加有效地享受收藏带来的乐趣和价值。各位白酒藏友还不快点get起来!


四特酒一个有用的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