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天到了,又有哪些新款跑鞋值得期(剁)待(手)?

 化成之钟 2017-02-01

跑步不止,装备也得跟上。


本季又有哪些新款跑鞋值得期(剁)待(手)?这10款跑鞋测评也许会是新装备的最佳专业推荐。


 TIPS 

所有推荐的跑鞋都是专业线上的产品

不存在高下之分,区别只在于对你是否合适



1

Asics Gel-Cumulus 18

  类型    次顶级缓震跑鞋

Asics在今年秋季推出了Gel-Cumulus18。精简Gel缓震胶加上FluidRide双层中底,缓震性能出色。这款鞋相对较重。但对于步子重的跑者,尤其需要像这样的“大”跑鞋来缓解冲击。跑动时脚感柔软而舒适,一些小体重的跑者也能有“踩棉花”的脚感。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28 g 

 前掌高度  26.3 mm

 高差   8.6 mm

 后跟高度  34.9 mm



2

Saucony Triumph ISO 3

最值得期待的跑鞋升级之作!


  类型    顶级缓震跑鞋

Triumph ISO 2中配置的Everun中底让Sacony跑鞋有了全新的表现。而ISO 3中也将继续使用这种创新的缓震材料,并在后跟位置增加了缓震材料的厚度,缓冲性能有飞跃性的提高,而且与踩屎的感受不同,跑者的脚感是弹弹弹。跑鞋整体的灵感度也有提升。另外鞋头部分增加了空间,鞋面的工程网面材料提供很好包覆性。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06 g 

 前掌高度  25.3 mm

 高差   11.8 mm

 后跟高度  31.7 mm



3

Saucony Guide 10

  类型    次顶级稳定跑鞋

Guide 10和上一代9略有不同,但重点都是能让你跑步时引导你以正确的直线方向落地。鞋垫下方植入了全掌弹性缓冲材料Everun,脚感柔软,因而Guide10在缓冲和稳定性方面皆优于上一代。外底的箭纹纹路也进行了调整,增加了跑步时的抓地力和平稳度。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286 g 

 前掌高度  25.2 mm

 高差   8.0 mm

 后跟高度  33.2 mm



4

Mizuno Wave Sayonara 4


  类型    轻量型路跑鞋

Mizuno的Sayonara 4代的中底和外底配置和上一代相同,但是材料更扎实坚固。有的跑者可能会觉得略硬或缓冲不够,但对追求速度跑者来说倒是不错的选择,因为Sayonara 4能把缓冲材料精简地植入关键部位但却不增加鞋重,在快速跑步训练中提供恰到好处的缓震却不影响速度。另外Sayonara 4的鞋面透气性普遍反映不错,非常透气散热。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260 g 

 前掌高度  21.6 mm

 高差   10.2 mm

 后跟高度  31.8 mm



5

Mizuno Wave Enigma 6

  类型    次顶级缓震跑鞋

虽然在推荐的几款鞋重Enigma的鞋底是最厚、灵活性最差的,但脚感和跑感确实非常不错。其缓冲性能得分较高,舒适度也比上一代有提升。中底两层泡沫材料中夹着U形缓震波浪片,一直延伸至脚趾,跑步时的脚感柔软平稳,还能协助跑者进行步态转换。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20 g 

 前掌高度  26.9 mm

 高差   12.6 mm

 后跟高度  39.5 mm



6

NewBalance 860v7

  类型    次顶级稳定训练跑鞋

如果你的目标是需要一双有强大支撑力并且回弹不错的跑鞋,那么NB新一点的860肯定是最佳选择。双层泡沫缓冲材料组成的中底提供稳健的缓冲表现,适合内旋过度的跑者。对于更追求后跟缓震的跑者来说,860v7可能略硬。若你更看重速度表现,这双跑鞋绝对可以脱颖而出。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23 g 

 前掌高度  21.0 mm

 高差   10.9 mm

 后跟高度  31.9 mm



7

Adidas UltraBoost ATR 

  类型    缓震跑鞋

这双ATR版本和之前的UltraBoost很相似,跑步时都有着弹簧般的饱满弹性。不过ATR版本做了一些微调,增加了跑鞋在其他路面以及冬季户外表现的性能:在鞋头部分的Prime Knit鞋面上覆盖了一层防风雨的薄膜。鞋底采用了平面网状的纹理还增加触地面积和抓地力。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17 g 

 前掌高度  20.6 mm

 高差   12.0 mm

 后跟高度  32.6 mm



8

Brooks Adrenaline GTS 17

  类型    次顶级稳定跑鞋

Adrenaline本就是备受认可的经典跑鞋。GTS 17则只做出了一些小调整。上一代Adrenaline有不少跑者抱怨鞋头略紧,新版GTS 17便在前部的鞋面多留出了点空间。另外这款跑鞋的中底相比前代更软一点。总体而言改变不大,大部分跑者第一次穿着时可能会感觉略有不同,但大部分时候这些细微的差别可以忽略不计。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09 g 

 前掌高度  23.3 mm

 高差   12.6 mm

 后跟高度  35.9 mm


9

Nike Zoom Span

  类型    缓震跑鞋

Zoom Span更像是增加了支撑性的Nike经典Pegasus跑鞋,这款Zoom Span在足弓下方设计了一块支撑条。不过由于支撑条上覆盖了一层泡沫材料,跑者很少会感觉它的存在。跑动时的脚感要比Pegasus更软。鞋底厚度则与Pegasus持平,但Zoom Span鞋底跑动时的收缩感更强烈。这款跑鞋给人的感觉更像是一双轻量级的竞速跑鞋。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260 g 

 前掌高度  23.3 mm

 高差   9.7 mm

 后跟高度  33.0 mm



10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0

  类型    速度型稳定系跑鞋

在实现内侧支撑性方面这一代变化是最大的,在上一代所采用的Dynamic Support支撑条设计这一代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双密度材料,比单纯的支撑条设计要更为舒适。内外侧完全不同的外底设计特殊针对过度内旋的跑者而设计,而前掌Air气垫在脚掌落地时则能提供稳定的支撑。


以43码男款为例

 鞋重  303 g 

 前掌高度  23.2 mm

 高差   10.6 mm

 后跟高度  33.8 mm



如果你想剁手跑鞋,本季挑选出的这些最具潜力的佼佼者们,可以给犯选择困难症的跑者们最直接的参考。


不过各位小伙伴依然还是要记得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身体状态选择跑鞋。一双跑鞋被许多测试者打了高分,只表明它很好地完成了它的设计目的,穿起来舒不舒服可只有跑者自己知道。



关注RunnerCam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