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养生 女性保养肤色的好方法

 培训班背包 2017-02-01

  艾灸养生已经成为白领女性喜爱的一种保健养生的方法,很多女性朋友喜欢用艾灸疗法来让自己的肤色变得更加美丽富有光泽。艾灸保健法十分安全,本文为大家介绍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艾灸养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艾灸令女人肤色红润光泽

  随着压力的增加和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都会为自己脸上的问题困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她们在生活中的不良习惯。一些女孩、中年妇女比较喜欢吃一些凉的食物,像冷饮、凉水果等,随便节食又暴饮暴食。这会使脾脏受到一定伤害,表现在脸上就是长出黄褐色的斑。而白领女性和更年期女性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差,则会引起肾脏功能不好,从而可能导致眼袋、脸上长黑斑和面部水肿的情况。

  针对这些最常见的问题,艾灸美容是采用先在头部的主要穴位(太阳穴、睛明穴、百会穴、四白穴等)施灸,然后再在身体上的穴位(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等)施灸的办法,从身体和面部靠近穴位一同对证调理女性的身体体质,可以说是给女性朋友整个身体“做美容”。当然,美丽的成果也自然会明显的体现在脸上。

  一般情况下,对脸部的施灸最好每个穴位3~4分钟,女性朋友们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脸部不要自己在家或去不专业的理疗馆,这是对自己的脸蛋负责任。身体上的穴位施灸5~6分钟就可以了,太长时间并不能带来非常久的效果。一个治疗下来大概1小时左右,如果能用艾灸坚持这样做几个疗程,女性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皮肤红润光洁,身体很舒服,精神也更加饱满。

  东方养生特色之艾灸保健法

  艾灸保健法的原材料是艾绒,而艾绒则是从艾梗中抽取出来的,优质的艾绒决定了艾灸是否能够成功。施灸时我们通过熏烧艾条来刺激对应的穴位,由此来达到我们需要的效果艾灸保健法是通过经络俞穴的作用,以温通气血,调整生理功能,增强身体正气,达到强身健体为目的的一种方法。


  艾灸保健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最早的使用,据说是在我国的原始社会。那时由于火的发明,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光明,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增加了和自然界斗争的能力,并且人类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人类不再茹毛饮血,则可以用火取暖或烧烤食物,但有时会不慎烧伤了身体的某一部位,或长时间熏烤某些部位时,却意外的使某些疾病减轻了或治愈了。于是人们就记住了这些,当同样的疾病再次出现时,就有意识的去烧灼这些特定的部位,以求疾病的减轻或消失。久之,就产生了灸法。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灸”,则解释为“灼”也,从“火”,即使烧灼之意,但当时,所使用的燃料,主要是树枝和野草,经过漫长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才找到既易能燃烧,又具有治疗保健作用的“艾”,这才正式有了“艾灸”。

  灸法在先秦时就已经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从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以及《五十二病方》就已充分看到。书中不仅记述了经脉的遁形,而且还记述了病候和灸法以及熨法。

  《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珍贵医学文献。书中有大量关于艾灸疗法的文字记载,并对灸疗的起源,适应症,处方及禁忌多有论述。《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凛冽,其民穴居野外而酪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灸,亦即是灸法,北方即是灸法发源之地。《黄帝内经》在《灵枢·官能篇》中指出“针所不为,灸至所宜”。又云“阴阳皆虚,火自当之”。对于某些具体病症,则提出更为详细的艾灸方法,在《素问·骨空论》中指出“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春秋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是目前发现记载灸疗的最早文献。在这部书中记述了公元前581年,晋公患重病,秦伯派医缓为其治疗的过程。医缓诊后则说“疾不可为也,在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这里所谓的“攻”,即使指灸法。

  最早的艾灸疗法专著,则是三国时期曹操之子东平王曹翕所著《曹氏灸经》,全书共七卷,惜现已亡佚。医圣张仲景也非常善用灸法,在《伤寒论》中,就提出“病在三阴宜用灸法”。如“少阴病……,灸少阴七壮”,“伤寒六、七日,……灸厥阴”,“下利……灸之”,西晋时皇甫谧在《内经》、《难经》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的基础上,撰写了《针灸甲乙经》,详细记载针灸的穴位、禁忌以及禁灸俞穴。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则是在手机民间验方的鸡翅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出了大量的用于危机症的灸疗方法。葛洪之妻鲍姑爷精于灸法,尤擅治疗赘瘤和赘疮,并且还发明了瓦甄灸,是较早期的灸疗工具。

  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被后世尊称为“药王”,他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各30卷,其中有大量的酒量内容。他率先提出了艾灸与药物的介乎,如隔蒜灸,隔盐灸,豆鼓灸,黄蜡灸等,对于艾灸的量,他以病症需求为准,重症顽疾其施灸可达数百壮;他还提出针、灸、药三者并用,他认为“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也,针灸而不药,药而不针灸,尤非良医也,知针知药,固是良医”。唐代王寿机器推崇灸法,他所著《外台秘要》40卷,有了更为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至于火灸,特有奇能,虽曰针、汤、散皆所不及,灸为其最要”。并说“经云:针能杀生人,不能起死人,若欲录之,恐商人性命,金并不录针经,唯取灸法”。此外还有内载灸千壮方的《灸经图》,有记载耳孔灸法的《杂疗病药方》以及新集《新集备灸经》等众多著作,从而唐代吧灸疗推向发展高潮。

  宋代时,灸法更为盛行,一些灸法的专著也相继问世,如窦材所著的《扁鹊心书》、王执中所著的《针灸资生经》、庄绰所著《灸膏盲俞疗法》;而针灸名家闻人蓍年,更注重灸法,他认为“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为第一”。在他所著的《备急灸法》一书中,就介绍来了22中病症的灸疗方法,非常实用。《扁鹊心书》也是灸法的专著,其在书中明确强调了灸法的实用性和效果,认为,“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用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由不知针灸故也”。


  金元时代,乃至明清,灸疗法有了土匪猛进的发展,它的应用范围也更加广泛,过去灸法多用于虚证,寒证。刘守真则认为实证,热证也可以用灸法,其认为灸法可以“引热外出”和“引热下行”;明万历年间的大医学家李梃在其《医学入门》中则认为“凡药之不到必须灸之”,还认为“实者灸之,使实邪随之火气儿发散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也”。明代龚居中更在《痰火点雪》中说:“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往不宜。”此外元代罗天益的《卫生宝鉴》、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明代杨继洲的《针灸大成》、清代吴谦等人编纂的《医宗金鉴、刺灸心法》、李学川所著《针灸逢原》等书籍中,都有大量的有关灸法的内容。清代,由于在太医院取消针灸,而使灸疗受到了挫折,但在民间却得到了发展,也相继出现了许多灸法专著,如《灸法秘传》、《灸法心传》、《灸法集验》、《采艾编翼》、《灸法纂要》、等,并发展了“雷火神针”,创制了“太乙神针”,还发明了药捻灸。《艾灸秘传》中更载出了“艾盏”。特别是吴亦鼎所编著的《神灸经论》图文并茂,则是有一部关于灸法的有名专著,其曰“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志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

  灸疗方法在公元前514年时,传到朝鲜,朝鲜一直把《针灸甲乙经》、《针经》、《明堂经》作为医学必修课。在公园562年秋,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一百六十卷越海东渡,将艾灸等医术传入日本,深受日本朝野重视,并迅速在民间得到了普及,在17世纪,灸法又由日本传到欧洲的法国、德国、荷兰等国。

  随着时代的发展,艾灸保健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广泛应用。其以操作简单,疗效确切,无副作用而被世人所接受。在人们追求自然疗法的时候,艾灸保健正在走向世界。

  艾灸保健法则是把灸法援用在保健强身上,使其对人体的容颜和形体产生美的变化的方法。



  人们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应运而生的美容事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中医美容更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古老的艾灸疗法也在与时俱进,其不仅用来治疗疾病,用来保健强身,而且在美容上也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它的特点。其实灸法很早就在我国被应用到美容上,两千多年前我国晋代第一个女艾灸师鲍姑,用灸法不但治疗赘瘤,而且用来美容,其曰:“灸法不独愈病,且获美艳”。特别是应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的无烟艾、既保留了传统的艾条特点,有客服了浓烟熏呛之苦,十分适合在美容院使用,这是艾灸疗法的飞跃。特别是近几年,以艾灸为主题方法的传统医学美容纷纷踏至,五花八门,琳琅满目,有点让人目不暇接。什么“脐疗”、“脐灸”、“热石灸”、“药祏热熨”、“蜂灸”、“热蛋”、“砭石”、“玉石热疗”等不一而足。这些实际上都是有艾灸派生而出,反映出祖国医药瑰宝的博大精深。祖国的宝贵遗产正等待人们去挖掘。人们崇尚自然,艾灸美容法以及由其派生而出的许多传统方法,正是以其自然而征服了人们,艾灸美容法已经走进越来越多的美容院,养生馆。

  结语:女性朋友们如果对艾灸疗法还不太明白可以多阅读一些关于艾灸的文章,艾灸对治疗及改善女性疾病有非常大的作用,也是女性保健养生的好选择。希望今天小编带来的内容能够帮助到大家,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

艾灸调百病

人类的福音

→长按免费订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