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迅速进入写作状态的8个秘诀

 瀞舒凝兰 2017-02-01
骁遥按

上一篇推文,我们一起阅读了一篇没有人任何技巧的杰作(没看过先戳)。那么,写作这件事到底需不需要技巧呢?或者说,有没有技巧?


答案当然是有,否则要语文老师做啥。尽管在传统中国文论里,更多强调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把写作的激情与灵感归功于“神思”,让拿笔写字这种事蒙上神秘主义色彩,天赋使然。但在欧美文学世界里,作家是可以培训的,技巧也可以通过后天习得的,创作人和作家还是可以在此得到分类。


下面是读者笑笑阅读这本《开始写作》梳理出来的几条心得,利用这些心得,写作的过程可以更通畅一些。唉,要是早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今天道】的推送频率会翻番呢!


读《开始写作吧》心得

笑笑


在英美等国家,很多作家是可以被培训出来的。


英语中作家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创作的人,即writer,是写作write的动词,任何只要在写作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作家。 另外一个是我们所熟知的作家,是一种身份和职业,即主要靠写作为生的人。

英美国家很多大学开设“文学创作”学位项目,MFA在美国属于创作终端学位,等同于其他专业的博士学位。我们所熟悉的《小姨多鹤》《陆犯焉识》等作品的作者严歌苓就曾经获得这个学位。

我想,伟大的作家是抓住了上天赐予天赋的人,而其他优秀的作家则是不放弃努力练习激发出天赋的人。

我们都知道任何职业的专业化是靠不断的练习经验积累起来的,而练习通常是有法可循的。

我们都有表达的愿望,区别在于普通人想而不得法便放弃尝试,而职业作家则不断打磨着自己的写作方法和技巧,他们绝不会等着灵感来眷顾自己。

严歌苓在一席讲堂上谈职业写作时,讲到美国写作中心如何训练作家,后来她自己留学美国,在文学写作系接受学习和大量的写作练习,很多技巧被大量地运用在她后来的写作中。

严歌苓说,我现在认为作家百分之五十的是靠天赋,百分之三十是努力,然后我还要加入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

职业化的训练不能给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它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严歌苓的老师曾说,我不能给你天才,但是如果你有天才的话,我至少可以让你在使用你的天才的时候要方便得多,容易得多,使你的所有的天赋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

关于职业作家,包含很多因素,天赋、努力、训练和使命感,等等。

我读到的《开始写吧!——非虚构文学创作》, 就是美国创意写作书系的其中一本,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是一本教你如何写作的书,如何循序渐进,发现你的素材,改进你的写作技艺。

阅读这本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使用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文字,表达自我,整理思绪,甚至,可以实现你的作家梦。

一个职业作家最初如何开始写作呢?

我把书中“开始动笔”部分的内容总结了如下八个技巧:

开始动笔练习
1
描写能让我立刻停下来的三件事,把三件事联系起来,准确判断出这三件事的联系到底是什么,陈述它们存在的联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
帮助你对引发你有所发现的这些催化剂更加敏感,比如身边的事件、日常的观察、个人的际遇和有趣的情景。
开始动笔练习
2
假装你是垂死的山羊,重新罗列你认为值得写的主题和故事,写出以前你不敢写,或不好意思写,或因受限制而没有写的内容。

很大程度上,优秀的非虚构作品是对一种印象的确认。靠你的诚实呈现世界。观察时要留意细节,尤其是那些稀奇古怪的细节。
开始动笔练习
3
闭上眼睛,描写我们现在就坐的这个房间里的不同细节。注意越来越具体的细节,挑出三个细节——显示出这个房间的特点和最能唤起你对这个房间的记忆和感情。
作家必须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人们通过他们非常主观的头脑过滤他们对世界的记忆,而人们的记忆、想象和期待极大地依赖于非虚构作家。
开始动笔练习
4
选择一幅你并不熟悉、令你略感不适的画,写十五分钟,不要停顿。内容包括画家的名字、创作日期、画的布局及媒介等,讨论画面的场景、颜色、文理、形状、组合和创作思路,尽情展开联想。

从以上的文字找出一句包含这幅画的具体要素的话,以此开始写一篇与画相关的散文,阐明自己的观点。
威廉·卡洛斯·威廉斯曾说过,物质材料是诗歌的生命。这句话也适用于非虚构文学创作。当我们专注于具体的东西,而不再仅仅关注情感和思想时,我们就从后门跌跌撞撞地进入琳琅满目的食品储备间而不是井井有条的满是正统思想的前门廊。
开始动笔练习
5
从词典中随手找一个词,阅读与这个相关的词条,默念它,让它融化。在空白纸上写出这个词,以它为中心展开联想,进入它的整个意义世界,从第一个含义到最后一个。
文字带有某种倾向性:像是将鹅卵石掷入池塘,水面便泛起涟漪。用一个词来激发想象力。每一个词都意义清晰,且互相关联,这些确切的文字涌上心头,烧灼着我们的思绪,细细道出我们的所思所想。
开始动笔练习
6
在能观察到许多人的公共场所,简短地描述5~10个你观察到的人物,在每段描述中,运用一个形象的细节、人物特征或能诠释人物内心活动的动作。

回想一段重要的经历,选择一个具体的形象或动作描述,以表达你对那段经历的感受。
“展现,而非讲述。”关键在于启示性的细节,即细小却生动的事实或动作,它能赋予人物丰富的生命力,能深入地刻画情景, 并阐明先前叙述中隐含的主题。它超越了读者的理智思考,在更重要、更根本的层面上吸引他们专注于故事。
开始动笔练习
7

熟悉忧伤的五个阶段:否认、愤怒、沮丧、顺从、接受。


在一篇描写自己忧伤的文章中,寻找不同的阶段,反复朗读,从措辞、句子结构和节奏中发现你试图回避的情绪,而它恰恰是你所需要的。正视它,勇敢地描写它。
非虚构文学创作,尤其是个人随笔和回忆录,其主体往往源于作者对自己已经遗失的失去的追忆与怀念。让读者感受到真情实感,取决于作者的忧伤和他使用的“语言表达法”之间的练联系,吸引读者的不在于能把忧伤掩藏得巧妙,而在于如何恰当地“表达”这种忧伤。
开始动笔练习
8
不要有任何预想,给自己10分钟的时间随便写点什么,不管写的是否有意义,比如一个梦、一个地方、一个人或者想滚落楼梯的念头、截止日期。

然后看看自己写了什么,找出引起你好奇心的部分,对它刨根问底,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
威廉·斯塔福德说,“意图威胁创造力,当你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的过程中,你就产生了感情。”




本文选自公众号【普通读者】,作者笑笑授权发布。普通读者:“有时我想,天堂就是持续不断、毫无倦意的阅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点击阅读原文可添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