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DIY丨陕西手擀油泼面

 饮膳道人 2017-02-01

DIY丨陕西手擀油泼面

  • A+
  • A-
2017-01-25 16:38:23 作者头像时尚珠宝
那天放学后,我带着妹妹一起,到托儿所,把小弟弟接回家,然后,我就回想着妈妈做面条的顺序,先把面盆洗干净,从面袋子里舀了几勺面,控制着大致水量,反复地和面,弟弟妹妹也在一旁懂事听话地帮着我,为我搭把手。

喜欢面食 因为我是陕西人

会做面食 因为是母亲教的

我自小在上海长大,7岁才回到西安读书。陕西是面食的王国,各种面食非常多,非常丰富。回到西安的最初日子里,我是拒绝吃面的,特别是包谷面,就是现在常说的粗粮。西安产大米少,那时的米面都是要定量供应。喜剧小品郭达表演的小品"换大米",就非常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的生活情景。平时要是想吃大米,需用两到三斤包谷面或者2斤白面跟农民兑换1斤大米。所以,一般是每到周末或者假日,我们家三个孩子才能吃上大白米饭,而平时,我们吃的最多的,就是用面做的各种主食。慢慢地,吃多了,也就习惯了,而妈妈做的手擀油泼面,也成了我回到或者离开故乡西安的日子里,最喜欢的美食!

小时候的记忆里,妈妈总是经常变着花样为我们做面食,我这个在上海长大的孩子也开始喜欢上了面食,特别是妈妈做的手擀面。妈妈充分具备了北方女子特有的麻利和勤劳的品格,做起手擀面来是又快又好吃,让我打心眼里佩服。也在心里设想着,不知自己什么时候可以尝试着,为家人们亲手做一顿手擀面?

我记得,大概是在初中二年级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工作很忙,每天下班总是很晚。有一天,我突然想着,妈妈每天这么忙,每天下班回来还要给我们一家五口人做饭吃,太辛苦了,平时看妈妈擀面条,我又不笨,为什么不学着妈妈的样子,擀面条给爸爸妈妈吃呢?

那天放学后,我带着妹妹一起,到托儿所,把小弟弟接回家,然后,我就回想着妈妈做面条的顺序,先把面盆洗干净,从面袋子里舀了几勺面,控制着大致水量,反复地和面,弟弟妹妹也在一旁懂事听话地帮着我,为我搭把手。不多一会儿,面盆里的面团在我的柔搓下,变得绵柔劲道,富有弹性了。感觉差不多的时候,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停下来,将面团搁在面盆里"醒"着,将擀面的砧板与擀面杖洗净放好,二十分钟后,以一根比我身高短不了多少的擀面杖,开始向变得更加柔韧的面团进攻了。

当我的头发上、脸上、衣服上,浑身上下到处糊满面粉,变成一个"小面人"时,我的手擀面地做成了。看着摊在案板上,比较均匀地切成宽宽长长的面条,我们兄妹三个可开心了,心想,我们也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了,他们回来后一定会表扬我们的。

果然下班后的爸爸妈妈看到我擀的面,很惊讶地说:"儿子,今天是你擀面给我们吃啊?那一定特别还吃,爸爸妈妈一定要多吃点儿……"不一会儿,面条就煮好了,我们一家五口围坐一起,吃着我亲手擀制的面条,听着父母他们嚼着面条连声"好吃,好吃,特别好吃"地赞着,我心里满是喜悦与成就感。

事后,妈妈把我拉到一边,再次表扬了我的懂事与勤劳,并告诉我,擀的面条很好吃,但面和得有点软,那是因为水放多了的原因。原来,手擀面合的时候一定不能放多水,太软的面下到锅里容易糊烂??这次操作,让我的想象变成了实践,我也在实践中摸索出了经验。

后来,在母亲指导下的手擀面,越做越好,还成了我下厨房时的拿手好活儿。

过了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稀仿佛觉得就在昨天,每每回望,总会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与感恩。这种记忆犹新的往事,与其说是童年留下的趣事在脑海,不如说是传承母亲的慈爱在心底,一直陪伴着我,在故里,在他乡。

参加工作,我来到了湖北十堰,后来又到了襄阳,喜欢吃面食的习惯一直在。虽然湖北人惯吃大米,但我还是喜欢我的面食生活,几天不吃面,总会有点想,我就时常在家里自己动手,做一顿手擀面解馋。

那么,今天就让我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的"菠菜手擀油泼面",这是我喜欢的陕西面食,更是手擀面里,母亲的味道。

准备:辣椒面 豆芽菜 小青菜

葱花 大蒜

合好的面

擀好的面

切的宽一点

准备下锅

香香的油泼面

美味,外面的美食再好吃

不如我自己在家做的好

正在浏览此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