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世界那些格局?恐怖主义的诞生

 昵称413468 2017-02-01

先进武器:一战期间,坦克、潜艇和火炮等先进武器第一次走上战场。飞机、机关枪和手榴弹等此前就已经出现的武器则进一步升级,更具有杀伤性。在最初使用现代武器时,由于战术过于老套,造成巨大损失。战争后期,符合先进武器需要的战术不断出现。

化学战:在第二次伊普尔战役中,德国首次使用氯气,给缺少有效防护装置的协约国部队造成巨大打击。随后,参战双方又研发芥子气和其他毒气,同时开始使用化学武器。一战之后,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化学武器。

医疗卫生:一战中的技术进步并非都产生消极影响,例如医疗护理和创伤治疗技术的进步。这场战争促使血库出现,让输血成为一种可能。此外,烧伤治疗和整形手术也取得进步,用于治疗受伤的飞行员和堑壕战中的伤员。一战期间,创伤和细菌感染的治疗技术也大幅提高。

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战期间,很多在战壕中作战的士兵因为怯战被枪决。历史学家认为他们中很多人患上弹震症,也就是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战结束后,数以千计的士兵带着精神创伤回家。不过,这也帮助精神病学家了解战争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并寻找治疗手段。

全球性维和机构:一战期间,很多在战壕中作战的士兵因为怯战被枪决。历史学家认为他们中很多人患上弹震症,也就是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一战结束后,数以千计的士兵带着精神创伤回家。不过,这也帮助精神病学家了解战争对一个人精神的影响并寻找治疗手段。

政治极端主义:战争的结束以及《巴黎和约》的签订让德国解除武装,一系列新国家成立。战争期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最终变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德国,战后抑郁情绪帮助希特勒的极右翼纳粹党登上权力之巅。战后,这两大政治力量都获得巨大支持,政治极端主义从此出现。

世界性恐怖主义:一战爆发前就存在恐怖主义,点燃一战导火索的斐迪南大公遇刺事件实际上就是一种恐怖袭击。历史学家杰伊-文特尔指出刺杀的目的是迫使奥匈帝国出现激烈反应,使其自我毁灭。刺杀者达到他们的目的。1914年6月28日之后,全球的恐怖分子都希望制造类似效果。

美国崛起:美国在战争后期参战,并没有像其他很多国家那样遭受重创。借助于自身的丰富资源以及武器研发取得的进步,美国成为一个债权国。正是这场战争让美国超过英国,成为一个超级大国。战争期间,英国遭受巨大经济和人员损失。

中东剧变:随着奥斯曼帝国在战争期间土崩瓦解,中东地区出现一系列新边界,新国家建立,长期矛盾就此拉开序幕。伊拉克在战后建国并与科威特断交。列强们做出的种种承诺以及以色列、黎巴嫩、约旦、叙利亚之间的边界问题制造了最大纷争。这些决定和外交政策产生的影响至今仍在。

女性解放:一战后,女性运动成为一股不可阻止的力量。战争期间,妇女开始从事本由男性把持的岗位。由于士兵牺牲,很多男性主导的领域出现真空。1918年,30岁以上的英国妇女获得投票权。1919年,德国妇女也获得投票权。虽然整个过程中,一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