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洞庭湖观鸟

 老郑州人 2017-02-01
东洞庭湖观鸟
新年前夕,有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第六届东北亚及太平洋地区环境论坛就在我们岳阳市举行,来自中国、日本、蒙古、韩国、俄罗斯和美国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专家学者们,在实地考察了东洞庭湖自然保护区之后,通过了一个《岳阳宣言》,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心东洞庭湖的湿地保护问题,使之不愧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希望之地”、“自然与人类和谐相处的典范”。这些国际专家学者们的呼吁,首先就唤起了我的激情。我早就听说君山附近的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冬季迁徙水鸟的天堂,一直想到那儿去看鸟。正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副局长小健,是我的一位旧交,一个电话打过去,便商定日子成行。
那天从岳阳城里动身时,天却是阴沉沉的,天地间罩着一层迷迷蒙蒙的雾,极目所至,一切都显得了无颜色,铅灰色的天空压抑着我们的兴致。车往西北行,终于跃上东洞庭湖大堤,进入自然保护区,眼前豁然开朗。沿湖行驶,夏季曾是浊浪排空的洞庭湖,如今水落草长,变成一片辽阔的草场。几弯浅水自然划割,这儿是沼泽,那儿是绿岛,搁浅了渔船,拦断了行人,水草鲜嫩,生物丰富,正肥了那鱼虾螺蚌,疯了那飞禽走兽。小健告诉我们,东洞庭湖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冬侯鸟越冬地和夏侯鸟繁殖地,而且是水生动物回游的重要场所。据初步考察,发现鸟类16目41科158种,记录到的鸟类中,列入我国参与国际保护协约指定保护的有39种。每年的10月,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的侯鸟,便聚集在这块沼泽地过冬,估计总数达1000多万只,一直要呆到来年的3月份才飞回北方去,在我们这儿聚居的时间前后将近有六个月。到那时呢,夏侯鸟又该飞回来了。夏侯鸟、留鸟也在20万只以上。此外,还有“水中熊猫”白鳍豚和中华鲟、胭脂鱼等珍稀水生动物。因此,1992年,东洞庭湖便成为我国6个加入《国际湿地条约》的自然保护区之一。
我们刚下得车来,耳边就传来一阵阵咕咕的雁鸣,循声望去,只见湖心天际,成群的大雁黑压压的一大片,环围绕飞,煞是壮观。回过头来,近湖水面上,漂浮着无数黑色的星星点点,心里正疑惑着,小健告诉我,那湖里浮着的全是我们常说的野鸭子。他架起带来的高倍望远观测镜,调好焦距,让我看。我就着镜头一瞧,果然看得真真切切。密如星布的野鸭子自由自在地在水上漂流,有的在梳理羽毛,有的在伸脖亮翅,成千上万只野鸭子,无忧无虑地翔集在一湾湖面,这又是一大奇观。
天老
爷也特别的帮忙,这时竟然来了个“中午日一现”,薄雾渐散,日照中天。我们当即决定推迟吃饭,抓紧时间往湖坡去看鸟。原来我以为,到自然保护区看鸟,可以像在电视《动物世界》节目里那样,划只小船,踏上鸟岛,人与鸟和睦相处,还可以喂鸟吃食呢!我竟忘了这是野鸟,小健说,人还离鸟几百米远,鸟一受惊,早就飞远了。这鸟是只能远观不能近看了。于是,小健扛着望远观测镜,领我们沿着一条间堤深入湖中,尽可能靠近鸟儿聚集的沼泽地。
湖堤上干枯的芦苇齐腰高,有如梭枪林立,来往的渔人从中踏出一条路来。我们一行人高一脚低一脚前行了半个多小时,终于来到了湖泊水边。这儿有一座水闸,几位渔民便安营扎寨,在这儿捕鱼。我们再也无法前行,小健架好望远镜,对准那湖心的一片鸟岛,便唤我们轮流就着那镜儿去看鸟,不,是观鸟。
镜中观鸟,隔水好几里远的鸟岛显现在眼前。只见水边上端立着一只只水禽,尖嘴鼓翅,像是伫立山巅的老鹰,一动也不动。小健在一旁告诉我,它是守株待兔等鱼从身边游过便迅速啄起,渔民叫它为“老等”。岛上的草丛中,密密匝匝地满是大雁,排列得整整齐齐,都朝着一个方向前进,伸长脖子像鸭子呷食般在草根里觅食。看来,大雁不仅在天上飞是整齐划一,纪律严格,就是在地上栖,也是如此。就在这时,一只拳头般大小的淡黄色鸟儿急匆匆地涉着水闯进了我的视野,我让出镜头问小健:“你来看看,这是只什么鸟?”小健就着望了一眼,转过头来说:“这是一只鹬,就是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鹬。”
大家轮流观赏,我随意四处眺望,忽然发现不远的水面上,飞来了七八只像仙鹤模样的水鸟,放眼望去,只见长着细细的长脚,白白的羽毛,尖尖的嘴喙。我指着问:“那儿是白鹤么?”小健边调转望远镜边答道:“那应当是白鹳,你仔细看,白鹳翅膀下半部的羽毛是黑色的。”我从望远镜里一看,果如其然。小健介绍说:“这是水鸟中的庞然大物,有一米多高呢!”
正说话间,一大群白色的鸟儿嘘嘘地鸣叫着翩然而至,它们像燕子般地盘旋,飞到水闸口,用力扇动双翅,便停在离地面尺把高的空中,不时像箭一般地掠过,从稀泥中叼起鱼虾又腾空而起。“鱼燕!鱼燕!”小健这一招呼,我连忙掏出早就准备好但一直用不上的照相机,喊大家照相去。我迅速选好角度,接连“咔唰”给大家每人都照了一张,小健又接过照相机替我照了一张,总算是有机会留下了东洞庭湖观鸟的纪念。我兴致勃勃地拿着照相机冲下坡去,想挨近拍一张群燕翱翔图,谁知我刚一举起照相机,不知是哪一只鱼燕发出了信号,所有的鸟儿竟一齐腾空而去,再也不回来了。
古时“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鸟儿啊,何时你才能够恢复对人类的信任,我们又重新回到和谐相处的自然境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