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本上升 生意难做 已成共识

 天道酬勤YXJ1 2017-02-01

成本上升 生意难做 已成共识

成本上升 生意难做 已成共识

作者:齐俊杰看财经【ID qijunjie82】

一般过去,初四初五一些自己做生意的朋友往往已经提前开工了,而在工厂上班的亲戚往往也已经提前加班,毕竟他们基本收入比较低,能够养家糊口全都指望着不停地加班和超时工作,但从去年开始,其实已经有所变化了。他们的休假时间越来越长,今年河北的一些朋友,甚至过完元旦就一直在休息,还有的可能要休息到正月十五,对于一些白领来说,哇塞,这简直太完美了。难得有这么长的假期,但对于蓝领来说,漫长的假期,意味着他们只能拿到底薪,甚至一半底薪。连生活费都不快不够了,很多人都不得不面临着,春节之后赶紧再找活的窘境。

但是,特别奇怪的是,在不一样的群体里,发生着截然相反的事情,一方面打工者收入下降,假期增长,另一方面老板们也慌了,说今年找人真的很难。偌大的工厂,工人说不干就不干了,流失率很大。给出4000的工资,找个工人都没人来,不断加码,甚至有的都过了5000元,老板说了,这个钱真是咬牙跺脚给的,如果工人都是这个待遇,他估计十有八九没有利润了,弄不好还要赔钱。所以也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把厂子关了,做生意已经太难了。

还有的朋友从美国回来,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一些原来中国制造集中的服装鞋帽,甚至电子产品,在美国已经很难看到made in China了,取而代之的都是马来西亚,印度,印尼,泰国还有越南制造,中国制造这几年在美国和欧洲已经明显减少。耐克的工厂已经在越南了。也有数据表明,2006年以来,中国的平均工资已经翻了一倍还多。该机构在2016年一份报告中称,到2014年,大 陆的平均名义月薪为685美元,越南、菲律宾和泰国分别为212美元、216美元和408美元、

成本上升 生意难做 已成共识

这三个画面,其实很能说明问题,那就是我们固有的劳动力的红利正在消失,低廉劳动力的时代已经终结,用工者和打工者在价格上已经越来越难成交,这种趋势正在变得尖锐化。那么是劳动者的问题吗?显然不是,劳动者也有苦衷,毕竟他们的身份也是多重的,既是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他们也要承担着生活成本的各种上升,原来租个房子几百块钱,你给他2000工资,包吃包住,他能结余不少,还能寄回老家养儿养女赡养父母,现在房租就2-3000,老家的孩子上学也都涨价了,你给他4000块,他也没的赚,养不了家他打工还有什么意义?所以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不是说老板给他多了,老板就不赚钱了,打工者风险了,都被老板们剥夺了,这甚至是一个负和游戏,有可能老板和打工者都亏了,辛苦半天大家都当雷锋贡献了。钱都被居高不下的生活成本吃掉了。都便宜本地房东、企业交各种税费,以及偿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了。成本的不断上涨,压缩了利润空间,也让中国制造失去了价格优势,反过来又压制着用工规模,失去了规模效应,边际成本就更高。所以人工就会显得更贵。这就是中国制造业正在面临的问题所在。

成本上升 生意难做 已成共识

那这个问题能破吗?宏观层面破不了?毕竟这是成本问题,需要调整太多,牵扯太多利益,而个人层面能破,就是必须赶紧升级自己,看准趋势从温水里跳出来,赶紧想办法切换跑到,到那些趋势性行业,以及高端制造行业中去,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像这些纺织家具玩具的工厂,已经基本没前途。必须要进入高端电子,甚至互联网行业中去。你的收入在降低,靠加班赚薪水,但互联网行业用工需求还在扩大,1:11的供需比,一个互联网人才,有11个岗位的需求,现在技术人员跳槽的周期只有1年不到,而且收入已经堪比美国,学历不用很高,干个4-5年,就能拿到年薪几十万。所以所谓经济不景气,只是某个行业不景气,而在一些行业却景气度很高。但不巧的是,出了北上深杭,似乎互联网的土壤就瞬间衰减,大家还都习惯于在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里抢饭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