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中考为“穴”,谋教学变“局”

 阡陌躬耕 2017-02-01
以中考为“穴”,谋教学变“局”

——浙江依托评价研究推动初中教学改革的探索

本报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张丰



浙江某初中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拓展性学习。陈尧辉 摄

浙江省于本世纪初就建立起地市分别命题、省教育厅组织试卷评价的制度,十多年来,逐渐发展为包括命题研究和命题技术培训、试卷质量评价、教学导向发布等环节的,较为完善教学指挥系统,形成依托评价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新机制。日前,本报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相关负责人,了解这一工作机制的意义与特点。

建立中考试卷的反思与改进机制

问:浙江建立中考试卷质量评价制度的初衷是什么?

答:浙江省的中考命题和评价改革起步比较早,2000年,浙江省就将中考的命题权下放到地级市。从整个制度架构看,省里应该有一个监督与指导各市规范命题、控制难度、提高试卷质量的工作机制。于是,省教育厅决定建立中考试卷质量的评价制度,委托省教研室组织学科专家团队,开展试卷质量评价与指导。起初的做法就是审阅各地各学科的试卷,分学科形成评价报告,同时按照试卷质量评价标准的各项指标,将试卷分成A、B、C三个层次,重在表扬优秀试卷,树立学习标杆,整理点评“好”题与“差”题,推动命题研究与创新。

问:现在,试卷评价结果都有哪些反馈形式?

答:评价结果的反馈很重要。反馈形式一定要针对对象需求而设计。近年来,试卷评价结果的反馈已基本稳定下来。主要反馈形式有三种:一是指导基层命题研究的公开的评价报告集,包括试卷评价工作总报告、学科教学导向报告和学科试卷分析评价报告。二是给各市中考命题组的试卷、试题点评,因为这是不公开的内部反馈,可以直接面对问题;三是引导社会舆论,解读公众对中考的关注点,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的中考评价报告。

问:各地市对此项工作的反响如何呢?

答:凡是评价,都必然有一定的利害关系。对于地市来说,被表扬的好试卷的多少,被点评的亮点试题与问题试题的多少都会对各市的学科命题组产生激励与鞭策作用。不过,我们希望这项工作能更好地体现指导性,帮助各地提高命题能力才是试卷评价的真正目的。

探索有效提高命题能力的研修模式

问:怎么帮助地方提高命题能力,建设命题队伍呢?

答:命题队伍建设的责任在地市,但省里必须加大专业支持力度。2012年前,我们每年都会组织一次为期1-2天的中考命题人员培训,通过政策解读、技术培训以及前一年各科试卷分析与评价交流讨论,统一思想,发现问题,及时改进。这一形式对于各市保证命题质量起到重要作用,但缺少导向性的研究。于是,从2013年开始,我们尝试“在真实任务中学习”的命题研修模式,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各学科的特点,提出每一年的研究培训内容。培训的有效性大大改观。

问:能具体介绍一下“在真实任务中学习”这一研修模式吗?

答:我们认为,成年人的学习方式不能以听为主,要以完成具体任务的经历为基础,形成体验与反思、自悟与点拨融合的学习方式。所以,我们让学员在完整经历试卷命制的过程中,提高实战命题能力,生成与发展学科命题技术。研修时间一般4-5天,班额控制在30人以内。具体环节有:(1)学员提前原创编制1/3份试卷的题量,带着原创命题的体验与初步素材参加研修;(2)每学科邀请有经验的命题专家若干人,针对学员的提前作业,进行第一轮的点评指导;(3)学员分组进行第一轮磨卷,以原有素材为基础,根据指导磨题合成试卷;(4)各学科再邀请有理论背景的命题研究专家结合各组完成的试卷,作“学科命题技术”的报告;(5)各小组再进行第二轮磨卷,并梳理提炼命题策略;(6)各小组说卷展示,分别阐述试卷的命制思路以及关于命题技术的思考。

问:为什么这样策划呢?是出于什么考虑?

答:这一研修模式得益于我们前些年进行的校本研修研究。我们称此为真正体现学员主体地位的“实践研修”模式。它强调“做中学”,与“工作坊”很相像。其实,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学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是异曲同工的。在以任务先行、案例分析、学做结合、互助互学、专家指导、策略生成为特点的参与式研修中,我们同时看到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学案导学、随堂任务、小组合作等特点。这一改变,大大提高了命题研修的有效性。

可以这么说,从关注试卷、试题编制的科学和规范,到有重点引导命题研究和创新,浙江中考命题研修的功能已从确保试卷质量向引导初中阶段教学改革迈进。这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进步。

主动解读试题背后的教学思想

问:刚才您讲到以评价引导教学改革,过去的考试测验就没有引导教学改革的功能吗?

答:考试测验对教学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过去的考试测验没有引导教学改革,而是过去我们没有主动、公开地运用评价去引导。过去谈到命题,人们常常有许多忌讳,没有命题者记述命题意图的机制,没有预测难度与实际难度的对比与反思,当然也没有命题者公开解读命题意图的平台。所以,基层教师多以猜测的方式看待“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考试。这不利于学校教学的科学引导。于是,我们渐渐将试卷评价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解读与导向。

问:具体而言,如何引导?

答:省厅主要通过三条路径来实现教学导向。一是在试卷评价中,要求各学科组形成一份《学科教学导向综述》。通过评价报告集与网络发布的形式,传达到基层。二是每年修订《中考说明》,将试卷评价中发现的经验和问题,以及各学科近期研究的方向,渗透在《中考说明》中。三是通过命题研修和学科教研活动,保证教研员与骨干教师层面对教学导向的理解不偏差或少偏差,促使学校教学常态化良性运转。

问:近两年,从中考试卷中反映的教学导向主要有哪些呢?

答:具体的教学导向非常丰富,无法一一枚举。不过,较为重要的,需要基层重视并在教学中及时扭转的有四方面:

首先,加强“能力立意”的教学导向。近年来,各学科中开放题、探究性试题都在适当增加,日常教学必须突出能力培养。以语文为例,要学习PISA测验的理念,强调阅读与生活的无缝联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区分学生的不同能力层次;要避免无谓的形式赏析,注重学生读懂内容、运用文中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灵活运用学科知识与认知技能,针对情境化的问题自行建构答案的能力。

其次,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学科能力的培养、方法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亲身体验,教学过程要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感悟。如数学概念、定理、推论等学习,必须结合教材的特点,通过观察、猜想、分析、综合、归纳与论证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学会研究的策略和方法,发展探究与归纳的能力。

第三,关注学生面对真实情境与完整任务时的综合能力。以往的测验中,选择题多,碎片化的测查多。但在最近的试卷中,更多地出现真实情境,要求学生面对完整任务。这就要求教学有及时的转变。譬如科学学科,就必须重视科学实验。考试中,常以教材实验为载体,考查学生的实验技能与方法;以课外探究活动为载体,考查学生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和探究事物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引导教师重视活动、探究和实验。

第四,改进试题评分标准和方法。2015年起,浙江部分地市的语文与思品社会卷中出现应用SOLO评分机制的案例。基于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反应的分析,对学生解决问题时所达到的思维水平进行由低到高的五个基本结构层次的等级划分。这种“可观测的学习结果的结构”,可用来衡量学生在回答某个具体问题时思维结构复杂性的不同水平。评分中关注的不仅是学生得出的结论,还包括学生结论产生的思维过程。

问:这些方向性的指导真的很重要。如果不做好解读与传达,日常教学很容易走进题海战。不过,浙江将中考研究作为“要穴”,引导并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思路,在地市、学校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中考试卷评价工作不是为区域教育工作考评服务的,而是为了改进区域的教研工作方式、推动学校的教学改革。几年来,有些地市已开始主动发布试卷评析与命题导向,将命题的方向与意图告知一线教师,切实发挥教学指导作用;有些地市建立起规范的试卷分析与命题反思制度,并将中考研究的工作思路推广到教学阶段性测验试卷的编制过程;不少地市在教师命题研修中,也采用了实践研修模式,开展命题历练与研究。不过,从全省范围看,这一系统运筹对地方的影响并不平衡。但我们相信这种依托评价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会越来越成熟,对实践的影响也会越来越深刻。

问:接下去,我们还将有哪些跟进的改革措施呢?

答:现实中,中考无疑是初中教育的重要指挥。这些年,我们已建立起了提高中考试卷质量,引导教学改革的工作机制。同时,我们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制度,鼓励地市探索综合素质评价与高中招生的“硬挂钩”。接下去的重点将是推进学科的实践性评价,如英语的听说能力人机对话测试、科学实验设计与技能的考查等,要通过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促进课程实施更好地体现学科本质。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6年07月06日 星期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