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考内容改革的三个亮点

 nmeqyhj 2022-09-18 发布于内蒙古

党的十八大以来

高考内容改革的三个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高考内容改革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与成效。作为整个教育评价改革中难度最大,社会关切最集中,以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领域之一,高考内容的改革发展成为了近年来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亮点。在领导关注、社会评价与舆论反映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健康、积极和平稳的态势。概括与总结十年来高考内容改革的成效与变化,特别突出的是三个方面:
第一、高考内容改革中立德树人的导向达到了制度化的水平,并且已经形成了系统化与有效的实现机制。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及基础教育的新课程标准等,为高考内容的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全面与完备的制度与政策环境。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成为了高考命题过程中首要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以及高考命题、判卷与工作人员的自觉意识。立德树人的导向功能正在实现从国家的政策要求到高考内容与命题的现实转化。其中不仅有高考命题中的知识呈现,包括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容以及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与变革等;也有高考内容中的相关性分析与价值判断,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等;还有高考试卷的评判标准,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现社会主义可靠接班人与合格建设者的要求等,由此,很好地发挥了高考内容的导向功能。
第二、高考作为衔接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机制,引导中学教育教学与服务高等学校选才的双重任务得到了进一步的协调。
引导教学与服务选才的结合是高考的定位所决定的,也是高考内容改革中的难点。作为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的衔接环节,高考内容依据高中课程标准,覆盖高中阶段教育教学的全部领域,努力实现全面与重点的相互结合,广度与深度的相互呼应,以及基础性、应用性、综合性与创新性的相互支持,有效地引导了中学更加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高考内容与高中教育教学的紧密结合与考教衔接,客观上有助于强化学校教育的功能,减轻教师与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适应与引导高中教育教学的基础上,不断增强与满足高等学校的选才需求,是近年来高考改革的亮点之一。考生在高考中的选择性与自主性越来越大,自选科目的选择性满足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潜能和个性特点。试题的呈现方式与设问角度,有助于不同特点的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同时,高等学校参与高考改革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大学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与学科特点,对不同学科专业的选考科目有所限定,进而增强了在录取与选才方面的主动性与选择性。
第三,高考内容的改革非常好地体现了教育评价的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原则,试卷整体结构与命题的专业性水平不断提高,同时,高考内容改革的设计进一步体现了教育的公共性,有力促进了教育的公平。
专业性与公共性的结合是高质量高考的基本要求,也是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的重要特点。作为一项学术性与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近年来的试卷制作与命题设计达到了较高的质量标准。试卷的内容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各类试题的设计与整体的安排能够更好地遵循教育规律,反映学生发展所需要的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同时,强化基础,鼓励创新在试卷与命题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知识获得与思维训练相并重、记忆与理解相协调、结构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特点日益明显。
作为国家公共政策的重要事项,近年来高考内容改革在适应高中教育多样化,以及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以后学生差异化扩大时,试卷与命题的综合性与个性化取向不断提高。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规范高考加分、推进高职分类考试、改革艺术体育招生等一系列政策的协调,有效地支撑与促进了高考的公平性。高考的制度设计适应了不同地方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水平与特点。统一命题与自主命题相结合,规定科目与自选科目相协调,已经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适应面更加广泛,针对性更加明显,在教育发展的新格局中比较好地实现了促进社会公平的社会功能。
可以说,高考内容改革及其实践在客观上有力地促进了青年学生对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成就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以及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作者:谢维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