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西方文化思想比较(二十三)

 道正天下 2017-02-02

东西方文化思想比较(二十三)-----墨家的逻辑思维

中国古代墨家的逻辑思想何以成为绝学!!!!下面我们从整体有机思维和分析思维的两个角度来解读它。

一,        墨家学术的目的。

墨家的创始人为墨子,“在古代,墨子与孔子享有同等的盛名,墨学的影响也不亚于孔学。把这两个人进行对比,是很有趣的。孔子对于西周的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它们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相反,认为它们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而且在他看来有用一些东西代替之。简言之,孔子是古代文化的辩护者,辩护它是合理的正当的,墨子则是它的批判者。孔子是文雅的君子,墨子是战斗的传教士。他传教的目的在于,把传统的制度和常规,把孔子以及儒家的学说,一齐反对掉。”(冯友兰著:《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9月第二版,第44页)

墨子为什么要反对儒家的繁辱礼仪?

墨子认为,“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

﹙1﹚    儒者不相信天鬼存在,“天鬼不悦”。

﹙2﹚    儒者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因此把人民的财富和精力都浪费了。

﹙3﹚    儒者强调音乐,造成同样的后果。

﹙4﹚    儒者相信前定的命运,造成人们的懒惰,把自己委之于命运。(《墨子·公孟》

从第一点墨子的“天鬼不悦”,我们可知墨家是有神论者,且是迷信。这与西方有神论的人格的上帝有本质的区别,也就是说墨家的有神论的基础是恐惧意识,而西方的有神论的基础是征服意识。

从第二、第三、第四点我们可知墨家的思想的实质是功利主义的实用主义。这与西方的纯理性思维相去甚远。黑格尔在其《逻辑学》中指出:“学习这门科学(逻辑学),在这个阴影王国中居留和工作,是永远远离感性直观和目的、远离感情、远离仅仅是意见的观念世界的。”(〔德〕黑格尔:《逻辑学》上卷,42页)

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中国墨家的逻辑学实用理性,而西方的逻辑学则是纯粹理性思维。

墨家的经典著作为《墨子》,其中的《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六篇文章组成墨经。墨经总结了中国古代百工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成果,主要是力学、光学和数学。

力学方面讨论了静止、位移、旋转、滚动、常速运动、瞬间运动以及重力和杠杆原理。

光学方面讨论了物体的影像(本影、副影、倒影)的性质及形成原因、光的折射、反射的知识。

数学方面,有关于数的定位、倍数、数量单位的知识,几何方面有关于点、线、面、体、水平、正方、球体以及物体之间相切、相间的知识。

英国科学史学家李约瑟曾明确指出,古代中国的科技水平要远远超过西方。这很好理解,因为在一个农业社会里,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便是人们实践的经验。而工业社会则需要人们用理性驾驭自然,而非经验。

墨经中的《小取》在说明逻辑学的目的时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异同之处,察名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焉(乃)摹略万物之然,论求群言之比。”从这里我们又发现东方的整体有机思维的表现,逻辑与政治、法律、道德、紧密相连。我们知道在西方哲学史上是柏拉图第一个将经验的世界与理性的世界分开,从而创造了“理念世界”。

笛卡尔在“理念世界”里找到了笛卡尔坐标系。

牛顿在“理念世界”里找到了微积分。

罗素在“理念世界”里找到了罗素悖论。

闵可夫斯基在“理念世界”里找到了狭义相对论空间。

黎曼在“理念世界”里找到了广义相对论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这么说,墨家先天的纯粹理性思维不足,是导致中国古代墨家逻辑思维成为绝学的根本原因,而非其它。也就是说东方整体有机思维发展不出科学逻辑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