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职场上这四种上司,注定被人瞧不起,切忌!

 小挢流水人家 2017-02-02

职场上这四种上司,注定被人瞧不起,切忌!

何东升

混迹职场上,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当然也会有各种各样的上司。这些上司,有的确实是有才能,有的是机缘凑巧,有的是因为背景特殊,有的是资历足够,被历史、命运推到了某个位置。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凡是人,谁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毛病,一般情况下,下属们出于管理制度、服从的习惯或者骨子里根深蒂固“忠”的思想,都会尊重这个上司,一些毛病或者缺陷,都能被下属忽略或者宽容。但如果一个上司有下列四种毛病,那就会让下属们打心眼里瞧不起。虽然可能因为权威、势力等各种因素表面顺从,但心底里那份蔑视、鄙弃轻易无法驱除。

一、贪图小利。人多多少少都有自私自利的天性,只不过有的人重些,有的人轻一些,有的人在利他和利己方面懂得克制、懂得平衡,表达的方式和情节有差异,真正大公无私、舍己利人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但职场上往往有一种上司,本事不大,权力不大,贪大便宜不敢也不能,所以就处处计较,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做文章。有一个年经费预算一万多元的芝麻绿豆规模的单位,这个主要负责人一年时间报销差旅费五千多元。不管是不是真实消费,但差旅费是合理开支,做账、审计都说得过去,用这样的名目把公款划拉进自己的口袋,确实很容易让单位其他人心寒。各种私人消费巧立名目报销、单位一些零碎公物顺手牵羊带回家、亲朋好友聚餐算公务接待都不是多么可笑,更离谱的是,因为手机费不能报销入账,办公室座机则可以入账,这个小头目要是和其他单位有事联系,就算外出多远都要赶回单位,用办公室座机打电话,事态要紧不要紧,时间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就为节省几毛钱原本必须由自己负担的手机费;给下属安排工作或者通知事项,就拨一个骚扰电话过去,习惯这种做派的下属自然心领神会,自觉把电话给拨打回去,聆听“圣训”。这种过于为自己的口袋精打细算,甚至精算到令人齿寒心冷的人,估计既然下属瞧不起,职场上也走不了多远。

二、媚上欺下。这种上司眼睛就长在额头顶上,眼里只有能控制他吉凶祸福、前途命运的上司,根本没有下属。什么爱兵如子、为民请命,在这样的上司跟前,那是千古奇闻、无稽之谈。曾经听说一个单位,大冬天的下属办公室没有暖气,舍不得花二三百元请人修理一下;一本五元钱的稿纸舍不得买,一个拖把用到把烂头掉舍不得换……还逮机会就高调倡导,反复强调,单位要会过穷日子,要懂得节俭度日,节约资金。但遇到上司的需求,则立马变成了大款富豪,给抽烟的领导送名贵香烟,给爱喝酒的领导送好酒,给爱好书法的领导供养笔墨纸砚,领导的红白喜事都要凑个份子,一出手就是一两千元。这可能也是一种职场诀窍,但不能做得太过。虽然,能决定职场人何去何从的,更多是上司意思,而不是下属意愿。但下属的基本需求、单位的运转最起码得顾及一点吧。虽然不能做到珍爱下属、顾惜下情,至少应该像《鹿鼎记》里的韦小宝一样,奉行“瞒上不欺下”的职场圭臬吧。不欺负下属,下属自然感恩,团队凝聚力、战斗力往往就依赖这些细枝末节的东西。

三、反复无常。只要大小是个头脑,就得面临决策和指挥,这是不可少的职务活动。原则性和灵活性要合理利用,稳定性和随机性因势而定也是职场智慧,兵法上不是既讲“军令如山”,也讲“兵无常形”么?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总有那么一种上司,一点点小事情也犹豫不决,一会脑袋一热这样一个方案,一会脑袋一凉又是一种方法;一件小事,今天张负责,明天李负责,后天又改成了赵牵头,或者后天下午就又是张负责,变幻不定,变幻莫测,让下面的人无所适从,摸不着头绪。经历过一个上司,他安排人去买几张纸,这人走了,他打电话让去甲超市买;这人按照要求心急火燎地赶往甲超市,半路又接到指令,乙商场的纸好;好不容易从甲超市赶到乙超市,他又来电话了,说丙商店又在搞活动;去丙商店买了,快拿回单位了,电话又来了,说是纸不要了,让拿回去退了;费劲口舌退了货,他又来新的指令,责问等了这么久,要买的纸呢?这样的奇葩,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这人精神病,但事实是这人非常聪明、非常精明,就这多半天的功夫,几张纸的小事,他的头脑里已经运行了无数的小算盘,各种好处、利益、回报等等纠结不已。即使这样,也不必埋怨,可以用虑事周详、思维缜密来解释。但这样的方式,如果常常用,而且纯粹是出于自身利益,又该如何感想?比如一件事,刚开始好像有甜头,人家亲自负责,遇到了麻烦,或者需要承担责任,立马更换自己不喜欢的人负责。干到半道,问题解决了,似乎又没有不良后果了,又是“当初这个事情是我负责的,为了……还是由我亲自负责”。有问题就缩,有好处就上,毫无原则,毫无担待,甚至把少得可怜的一点聪明用在打自己的算盘,并不惜为下属挖坑设陷阱。这样的上司,下属除了胆战心惊处处设防,心里自然一万个“瞧不起”奔腾不已。

四、感情用事。因人而异、对症下药,也是智慧,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是“因材施教”教育思想的创始人。但凡是面对众人的事情,都讲究一个“公生明,廉生威”,没有一颗从公的心,就难以英明,难以服众。最起码在是非黑白问题上,要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工作经历中,曾经有这样一个上司,单位上有一个同事某甲是这个上司的老乡。为了抬举老乡,这位上司把“因人而异”的手腕用到了极致。这个同事某甲稍有成就,就在大会小会大加褒扬,动辄就把工作例会开成了某甲的事迹报告会,甚至两人一问一答,宛如“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的采访,至于我们其他人不论做了什么,获得如何好的效果,得到了省级、国家级的奖励,在这个上司眼里,都不值一提,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受奖文件都不愿意传阅和宣读。同样犯了错误,我们触犯了就是天大的事情,大小会议批判,写检查,停职乃至扣发奖金,如果是某甲犯了,则是闭口不言,其态度就与面对别人的奖赏时一样,三缄其口,极为隐秘。举个例子,地上丢了一把笤帚,别人走过去没有看见,就是犯了天条,就该准备好承受雷霆之怒,他会引经据典地从“三皇五帝”开始,到中外名人,圣贤孝子、忠臣名将,举各种爱国如家、爱集体如家的例子训斥你,直击灵魂深处,剖析思想根源,让人直到觉得自己祖宗无数代人都是坏人,到自己这里仍然是罪恶滔天。如果没有看见笤帚的是老乡某甲,要是仅仅装糊涂还能理解,最可怕的就是人家会运用“化腐朽为神奇”、“变疮痍为鲜花”的手段,把一个错误演化成某种高尚品格的表现,人家又会引经据典,说什么大禹治水时候不就“三过家门而不入”么,某甲看不见笤帚,是因为太过于专注工作,专注奉献,这是圣人之举,是圣人的表现,各位同僚要倾心学习,努力效仿云云。相当长一段时间,要某天有这个上司主持的会议,我就提前一顿不敢吃饭,怕在这种引经据典、长篇大论的“翻云覆雨”撩拨之下,胃里那点饭食受不了压制,喷涌而出。

如果在职场上混,这四点都是毛病,都是严重影响事业发展的拦路虎。如果要克服,古训多的是,但本人最建议还是那句话:吏不服吾能,而服吾公;民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是故公生明,廉生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