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乐山峨眉 2017-02-02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少即是多( Less is more ),由建筑大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提出。但又绝不是简单得像白纸一张,也不是空洞无物而没有设计。他的设计作品中各个细部精简到不可精简的绝对境界,不少作品结构几乎完全暴露,但是它们高贵、雅致,已使结构本身升华为建筑艺术。

如今,少即是多的理念影响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我们的生活方式。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做物质的加法可以称之为必然,但在万物俱备相对丰富的今天,占有物质似乎很难再刺激我们的感官,让我们获得长久的满足。在新的时代,比起金钱和物质,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充实感。

如果一个人清楚对自己来说什么是最为重要的,就可以干净利落地砍掉那些生活中不需要的东西。与其说是“化繁为简”,不如说是“刻意放手”更为贴切。

幸福,其实又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不然就不会有央视的经典采访——“你幸福吗?”“我不姓福,我姓曾”。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关于幸福,哈佛大学曾持续 76 年跟踪过 700 多人一生,只为得出什么样的人活得更幸福。1938 年,时任哈佛大学卫生系主任的阿列·博克( Arlie Bock )教授觉得,整个研究界都在关心 ,人为什么生病、失败、潦倒,却没有人仔细研究一下,人如何才能幸福。于是,博克提出了一项雄心勃勃的研究计划:追踪一批人从青少年到人生终结,关注他们的高低转折,记录他们的状态境遇。这个计划选定的追踪对象除了当时哈佛大学的精英本科生,还有出生于波士顿附近贫困家庭的年轻人。

至今为止,这个项目,已经持续了 70 多个年头,相关负责人也更替到了第四代。被跟踪的 700 多人包括了形形色色的人,也记录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其中有不知名的商贩走卒,也有后来成为民权运动家的领袖,甚至还有国会议员,和一名总统,那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肯尼迪。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2015 年,项目第四代主管——哈佛医学院教授 Robert Waldinger——在 TED 上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幸福。社会名望?财富的拥有程度?世俗社会眼里所谓的巨大成功?不,幸福和它们没有直接关系,经过 70 年的研究分析和观点提炼,哈佛大学告诉我们——只有好的社会关系才能让我们幸福:

首先,孤独寂寞是有害健康的。那些跟家庭成员更亲近的人、更爱与朋友邻居交往的人,会比那些不善交际离群索居的人更快乐、更健康、更长寿。那些“被孤立”的人,等他们人到中年时,健康状况下降更快,大脑功能下降得更快,也没那么长寿。

其次,关系的质量比数量重要。有多少朋友、是否结婚,这都不是最关键的决定元素。最让人感到受伤和不幸的是人生中的龃龉、争吵和冷战。互相伤害、没有爱情的婚姻带来的危害会比离婚更加致命。参与者中,一对最幸福的夫妻说,在他们 80 多岁时哪怕身体出现各种毛病,他们依旧觉得日子很幸福,可以互相依赖。而那些婚姻不快乐的人,哪怕有一点不适,坏情绪就会把身体的痛苦无限放大。朋友之间亦是如此,不要追求数量的多少,该看两人是否趣味相投。

再者,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如果在 80 多岁时婚姻生活还温暖和睦,对另一半依然信任有加,知道对方在关键时刻能指望得上,那么记忆力都不容易衰退。反过来,那些无法信任另一半的人身体很快就会走下坡路。当然,幸福的婚姻并不意味着从不拌嘴。有些夫妻,八九十岁了,还天天斗嘴,但只要他们坚信,在关键时刻能依赖对方,那这些争吵顶多只是生活的调味剂。

从物质中获得幸福的时代已经结束

我们宁愿花大量的精力在工作上,以功利的目的去结交各路人群,却不肯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维护和经营一段“毫无用处”的人际关系上,并以为很多事仍在我们的控制之中,全然未曾察觉到我们早已失去了什么。

李安在电影《饮食男女》中借父亲之口说道:“一家人,即便是各过各的日子,但只有家人之间心底的那份顾忌,才让一个家有家的意义。”

那份“顾忌”是什么?相信还在春节气氛中的你会体会得到。

附:

-END-

LCA 整理 可随意转发至朋友圈

公众号及其他转载请提前告知

LCA:热爱生活 喜欢文化 关注艺术

您有任何建议、供稿都可发至邮箱

邮箱:lca_art@163.com

新浪微博:LCA的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