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国诗教与诗心

 梦醒小径边 2017-02-02
 我国是诗歌的王国。一部文学史简直是诗的历史。在漫长的诗歌长河中,涌现出无数杰出的诗人和难以计数的优秀诗篇。从诗三百、楚辞到汉乐府,从唐诗宋词到元曲,它们川流不息、一脉相承而又流派纷呈、风格迥异。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的诗歌浩如烟海,唐朝的诗人大家如林,仅《全唐诗》就收录了有名有姓的诗人两千三百多位的四万八千多首诗歌。真可谓千帆竞发、万花竞秀、蔚为壮观。如果说,唐诗如芍药海棠,浓华繁采;那么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宋代三百余年间,也是诗家如林,诗集充栋,群星灿烂。是继唐朝之后古典诗歌的又一个高峰(词又称“诗余”,亦属于诗歌的范畴)。虽然说清代是诗歌的衰落时期,但仅《晚清簃诗汇》收录了诗人6100多人,诗作27600多首,其诗歌数量巨大,流派众多,诗风各异。近现代是诗歌从传统的古典诗歌到新诗(自由诗)过渡的时期,但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这一时期诗歌相当繁荣,作家作品数量更多,刊刻的别集合集无以计数。当代,随着传媒技术手段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互联网的普及,新诗占据了诗歌舞台的主体地位,其诗人诗作诗社诗集的数量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单从数字上看,恐怕超越了前代总和的不知多少倍。这也恰恰反映了,即使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物质财富丰富的今天,无数人仍然对诗歌这个神圣的艺术殿堂的向往,对诗歌这种艺术形式的不懈追求,对新诗的外在性、思想性、艺术性的孜孜探索。由此说,诗歌不是衰落了,而正呈现一种新的崛起。
      我国有“诗教”的传统 。孔子曾告诫弟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不学诗连话都讲不好。还教育其学生:“诗可以兴,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你们怎么不学诗呢?宋代大文豪苏轼有诗“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哪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啊。古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这在中国流传甚广,深入人心。中国的蒙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蒙学教材《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无不是用诗样的语言形式启迪蒙昧。《神童诗》、《千家诗》当然是更好的“诗教”了。现行的中小学教材选录的诗歌不少,也说明了“诗教”的传统在延续。但由于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诗教”的传统自然被弱化了。倘若把诗教诗学从目前方兴未艾的“国学”中单独分离出来,必将有力地推动盛世诗歌新的辉煌。
         我对诗歌的敬畏当从小学开始,于是在懵懂中读,后来不断识记,久而久之,能背诵者不下三四百首,有古体近体的的也有现当代的 。对诗歌我只能说是一种内心的偏爱。总想,如果无缘这个“大雅之堂”,总该能领略其辉煌;如果无缘这个“阳春白雪”,总该可以品味其深邃。在我心中,诗歌就是文学的文学。如果有一种诗歌的情结,有一种诗歌的境界,有一种诗歌的气韵,那该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吧。很欣赏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在中学三十多年,大多兼事繁杂的管理工作,但我不忘忙里偷闲,身边总有一本诗书陪伴。诗歌是我避风的港湾,诗歌是我快乐无忌的家,是我存放心灵的“桃源”。“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徜徉在诗歌的海洋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一些喧嚣纷争勾心斗角的东西自然抛之于九霄云外,一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忧愁烦恼却反被诗情诗意‘边缘化’了,有诗而伴不亦乐乎!
       爱好由来落笔难。喜好诗歌,甚至是酷爱诗歌,但真正尝试写诗是近十年来的事。亦难免东施效颦、邯郸学步、亦步亦趋。自觉有诗人的性情却缺乏诗人的灵感材质。诗人艾青曾说过:“不写别人写过一千遍的东西,写别人没写过的东西。” 我倒是想关键是“文贵出新”,不能千篇一律、老是拾人牙慧。布局谋篇、立意构思、遣词造句要写出新意。如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那可是一个突破、跳跃、升华,难之益难。我们读的多了也能发现名家大碗的作品也不是篇篇“珠玉”句句“良言”无懈可击。凡夫俗子的东西亦有“千虑一得”弥足珍贵的。只有自己动手落笔了,才知道自己眼高手低啊。
       诗如其人。我性格直爽,凡事不喜欢拐弯抹角。这在我的诗歌里无不打上性格的烙印,诗友也建议我再含蓄点深刻点岂不更好。是的,“诗忌直”“诗贵意”。也有朋友说,你的诗歌也不乏浪漫色彩的。这无疑与个人的性情息息相关。我是性情中的人,感情脆弱且泪腺发达。一些事别人是冷眼旁观无动于衷,我已是心潮澎湃老泪纵横了,情动于中,我的几首诗歌就是我和泪写成的。情感是诗歌的生命,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毛诗序》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衷而形于言。” “诗言志”是诗论者对诗本质特征的认识,“志”就是诗人要抒发的思想情感或襟怀抱负。我写的几百首诗歌,内容无非是在个人出身、境遇、职业、志趣这些特定背景下的喜怒哀乐、爱憎忧思。作为一名教师且自己亲身经历了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巨变,故不少诗歌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爱国壮举的赞颂,讴歌日益崛起日渐强大的祖国也是我情不自禁的心声。五十知命,追忆往事。至少在形式上不愿使自己的诗歌也落入“老年体”的窠臼,但亦难以摆脱自然的规律。我的诗歌源于我的生活,我心写我诗,一点诗心伴平生。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我们需要实实在在的物质生活,但我们也需要更高境界的精神生活————诗情诗意和诗心。
                                                                                                                                                          2017年1月初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