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馆说 ———— 叶圣陶曾赞叹: “张家这四个女儿各个非凡,谁要有有幸娶了,必是一辈子的幸福。” 他说的是元和、允和、兆和、充和四姐妹。 一语成谶,姐妹几个所嫁之人都不是平庸之辈, 大姐嫁作一代昆曲名家, 二姐嫁与银行家、语言学家周有光, 三妹嫁予文学家沈从文, 四妹远嫁海外汉学家。 不过,要说与夫婿琴瑟和谐、感情笃厚的, 最令人歆羡当属二姐允和。 如果缘分是根线,周有光和张允和的一定很长又很韧。 他们相识相伴78年,夫妻70年。 相识于青葱年华,周有光19岁,张允和16岁,是他妹妹的同学。 跨过漫长的山水与时光,他们从家到上海再到杭州, 传过许多友谊的信笺,爱情的春天终于在杭州萌芽。 幸福不是你给我的,我们一起去创造 开花有时,结果也有期。 他们感情很好,自然而然谈婚论嫁。 张允和家境殷实,母亲早逝,父亲开明, 婚恋自由,张家同意允和出嫁。 可穷小子周有光却迟疑了,笔更能传达他的顾虑, 他像当年读书时给张允和写了信,只有一句话: “我怕不能给你幸福。” 真爱让男人胆怯,因为有担当而胆怯。 面对爱人如此的坦诚,张允和更是爱得热烈, 她足足写了十页纸,告白周有光,并道出爱的宣言: “幸福不是你给我的,我们一起去创造。” 当时,张家的保姆不放心小姐嫁予穷人家, 特地拿了两人的生辰八字去算命。结果,算命先生预言: 这两人如果在一起,都活不过三十五岁,且命运坎坷。 真在爱中流连的人,陶醉于这一刻的甜蜜都来不及, 哪有心思顾虑这么多。 倔强乐观如允和,自然对爱情有主意: “我虽然不是‘后花园遇见落难公子’,但相信意中人未来一定大有一番作为。” 知女莫若父,张爸爸看出两个年轻人相爱如初又有难以言说的难处, 便大方为他们举办了成婚仪式,还资助他们双双奔赴日本长崎丸求学的费用。 光阴如流水,他们的感情也细水长流。 两人婚后育有一子小平,一女小禾,可惜女儿早夭折。 张允和当年不欺少年穷,成了周有光一辈子的感动。 他前半生是务实的银行家,五十岁后研究汉语,卓有成就, 成为家喻户晓的现代汉语之父。 不仅如此,他一辈子都用双手为她搭建温暖、坚实的家, 一生只爱她一人。 允和最聪明,可是她做的最笨的事情就是嫁给周有光 周有光年轻时就热衷于语言研究, 很会开玩笑,而张允和也懂他的笑点。 允和24岁时与有光结婚, 是张家十个兄弟姐妹中最先结婚的, 朋友聚会时总爱调侃她: “二小姐做什么事情都快,连结婚都犯规,比姐姐先出阁。” 允和却不正面接话,转而打趣道: “对嘛,不要脸,这么早结婚。”亦说自己,更是逗夫君有光。 有光急中生智: “允和最聪明,可是她做的最笨的事情就是嫁给周有光。”
周有光91岁生日时,记者问他: “周老,您今年几岁呀?” 本想试试周老是否老矣,不料,有光答到: “11岁。”在场众人笑岔却不解,还是张允和了解夫君,补充到: “他认为80岁是尽数,80岁后归零重数,多活一年都是挣了。” 紧接着又说到: “而我则是二八年华,88岁。” 夫妻像,说夫妻长期生活在一起, 容貌会变得越来越像,这是形似。 可感情笃厚、水乳交融的夫妻何止如此, 连开玩笑的方式都会越来越像,都到了神似的境界。 这个'爱'字打不了,我爱不了怎么办? 都说相爱容易相处难。有千难万难,谁都绕不过的是如何求同存异。 周有光和张允和性格不同、兴趣也不一样。 有光搞现代化研究,推广汉语拼音,也顺带喜欢喝点洋气的咖啡。 允和是大家闺秀,自幼学习古文, 喜欢昆曲,绿茶才是她的真爱。 晚年时,他们常常同在一间房间, 他在这头研究语言,她在那头听听昆曲。 每天两个中场休息时段,上午十点来一道茶, 下午三四点则上一道咖啡。 喝时两人还要把杯子高高举起碰一下, 张允和有碰杯四部曲,举——起——敬——收。 两人又戏称这是“举杯齐眉”。 两个老顽童,每天都要这么相爱相敬,撒几把甜死人的狗粮。
夫唱妇随。周有光研究语言,也搞搞电脑技术。 张允和也要随夫君与时俱进。 为爱也痴狂,86岁的允和开始学电脑,夫君就是她的老师。 有一次,允和要学以致用,发邮件给大姐元和, 她想打“亲爱的大姐”,可是“爱”字一直打不出来, 她着急着,娇滴滴地喊道: “周有光,这个‘爱’字打不了,我爱不了怎么办?” 周有光很吃这一套,很享受这种互教互长的老年生活。
好的夫妻关系是有弹性的、流动的,有时像情人, 有时像朋友,有时像父女, 有时像母子,有时像师生。 一方高,另一方就变低,相互适应, 有如玩跷跷板,妙趣横生。 周有光与张允和正是如此。 允和,人间周有光想你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快,他们相伴78年,转眼到了尽头。 2002年,张允和的生命走到了尽头,周有光仿佛一切美好都被抽空。 据他家保姆说,他足足伤心了半年,才接受这个事实。 他接受采访时说,我们相伴了七八十年, 从来没有想过少一个人是什么滋味。 允和走后,他不再回卧室, 大概那个曾经每天两道“举杯齐眉”的房间会让他更感觉寂寞。 他蜗居书房,爬梳语言问题, 只是书桌上多了一排允和的照片,累了或许会对照思妻吧。 他们年少鸿雁传说,见面不如见字, 允和去后,他依旧写信,只是少了那个阅信人。 他的落款永远是“人间周有光”。 她走后,他常常说,老天爷肯定是糊涂了,忘了带他走。 其实,老年周有光的寂寞,除了老妻,还有谁懂? 他想回家,有她的地方才有家。 2017年1月12日,周有光逝世。 有光、允和这对情比拉面长的有情人终于结束天上人间的异地恋, 再也不分离了。
《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白头偕老,是中国人对爱情的共同期许。 一生一世一双人本就不易,但老来多怨偶。 我以为的白头偕老当如周有光与张允和, 活到老,爱到老,温情一直都在。 音频来自国馆主播:大龙 |
|
来自: 老刘tdrhg > 《二十七、情感/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