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座“教开南国”的文庙 | 何处是江南系列报道②

 九万里风 2017-02-02

历史上的江南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所指它既是一个静态的地理概念,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范畴,在大多数人眼里,它呈现出一种随处可见的粉墙黛瓦、烟雨杏花、吴侬软语、水乡人家的意象,但江南并不仅于此。千百年来,“江南”是个超越地理范畴的理想之地,它更是一种诗性的文化,是中国人文精神的最高代表,以江南为标签的审美生活,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精致的古典生活方式。


在当下寻找江南是个有趣的事情。一方面,我们看到城市化进程使得那些传统意义上的江南意象不断消逝,另一方面,那些自古沉淀在江南大地上的文人气质和生活审美,也逐渐被碎片化、信息化、现代商业等冲淡。


大城市自不必说,无不透露出国际化的味道,甚至连乌镇这样颇具江南形制的小镇,其在戏剧和当代艺术上的野心勃勃时常让人产生迷惑之感。以至有一种说法是,现在如果要寻找原汁原味的江南之地,浙江需去绍兴,江苏得看常熟了。这话虽听起来略显偏颇,但似乎又能找到确凿的佐证。


从常熟纵横绵延开去的礼乐和这片柔和的水土构成了历史上的江南。在常熟,至今仍然保留了那个在历代文人诗文中描绘的水乡、民俗、风物、饮食、文气……这些江南符号一应俱全,成为观察整个江南的一张绝妙切片。



  何处是     江南

一座“教开南国”的文庙



常熟古城区东南的学前街上,伫立着一座庄严恢弘的建筑——文庙。跨过一座石桥,朱红色棂星门上 “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八个金色大字,在秋天的蓝天下朗然照耀。常熟文庙始建于北宋,历代屡有修葺,大成门、言子祠、泮池等建筑留存至今,恰是此方土地文脉流传的象征。





常熟文庙,其特别之处在于共有三条轴线,惯常“东庙西学”的孔庙和学宫之外,还又多出了条轴线,就是中轴文庙东侧的言子祠。而整座文庙的修复,就是从言子祠开始的——8年前,恢复言子祠的工作后,常熟古建的老工匠们不断挖出碑刻、构件等文物出来,一次次地刷新着人们对常熟文教史的认识,最终,常熟决定将三条轴线全面恢复。





先 贤 风 范



乾隆皇帝曾御制祭文,称言子“秀毓东吴,教开南国”,常熟文广新局文博科科长陈俊说,这两句形容言子非常确切。


几棵四百年的银杏树,掩映着祠内保存完好的正殿。陈俊说,整个木质结构尽量保持了元代型制——单檐歇山顶,平面正方,面阔和进深各3间,通长均为10米,殿柱是金丝楠木,几百年下来漆饰尽脱,裸露着本色木质。





顶上的顺梁下面,有“大清同治十一年,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两江总督部堂,一等毅勇侯曾国藩督修”的字样。


将言子作为仅次于孔子的圣者进行祭祀,甚至由曾国藩亲自督修,体现的是常熟对邑人言子的极大尊崇。





言子大约生活于公元前506年至公元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小孔子45岁,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他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孔门四科中,他在文学一科中位列第一。言偃对孔子竭力倡导的仁礼,领悟过人,26岁担任武城宰,他采用弦歌而治,孔子看到了莞尔一笑,说“割鸡焉用牛刀”,言子说,我曾听夫子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孔子连忙说,我前面那句话是开玩笑。26岁即以弦歌载道、礼乐熏化于一方,言子当年的风范可见一斑。


后来孔子去世,言子与冉雍、子夏等编辑了《论语》,影响了整个华夏文明。37岁后,言子游历各地传道讲学,61岁回到故乡,促进了江南文化的形成。




陈俊介绍,唐代尊言子为“吴侯”,北宋曾追封为“丹阳公”,南宋改为“吴公”,元代进赠吴国公,明嘉靖称“先贤言子”。有意思的是,南宋开禧三年,常熟县令王爚发现学宫破败不堪,即重建左庙右学,当发现言氏家族不少人放弃读书而从事耕耨,他说“圣贤后裔,降为编氓,此官府之责”。于是专门设象贤斋,免费供给食宿,买书延师。至于免除言氏子孙差役和丁役、守护坟墓、赐书赐匾,明清两朝层出不穷,陈俊说,“应该说朝廷对先贤后裔、对常熟文教的重视延续了两千年”。



邑 遗 文 学



中轴上的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高达19米。“重檐歇山顶,全木结构,共用木料600立方米,两根最长的金柱高13米多,仅斗拱就有1159座之多,工程复杂、难度较大,创下了常熟古建工程之最”,陈俊说。我们看到,藻井、斗拱等精良的木作在顶上层层叠叠,令人叹为观止。




大成殿还请了省内名画家借鉴吴道子、永乐宫壁画,绘制孔子5米高圣像,以及一系列的孔子圣迹图,再由扬州漆器厂,将这些画制作成漆画。届时,人们来到文庙,进行的将不仅是慕圣修身之旅,也是工艺美术的揽胜之旅。





本月28日文庙将举行第一次祭祀大典暨落成典礼,常熟专门派人去山东曲阜学习了一套复杂古老的仪轨。


无论是陈俊,还是朱晞,甚或在常熟遇到的任何一个人,提到常熟文化,无不介绍:从唐代至清末,常熟共出了进士486人、举人1137人,光清代累计秀才5314人,当代则有二十多位院士,“文脉的延续都摆在这”。





陈俊向我们讲述了常熟乡邦文化、“家教”的厉害——“山明水秀诚卓绝,邑遗文学先贤风”:修身正心、耕读传家、诗书立门、孝悌根本,并身体力行。如官至大学士的翁心存,其长兄翁人镜“践履笃实,平生无妄语,孝友勤俭,淡于荣利”,他没能取得功名,于是悉心指导乃弟读《尚书》,不得不说长兄的恩情和家教,造就了翁心存。




翁家很多事例都能体现常熟文教的过人之处。翁叔元六岁时父亲病故,十九岁丧母,赖族叔的培养和自主,为此他以“叔”字命名,以志铭感不忘叔父养育。至于家族里的女性,更是品格严肃——翁叔元六岁时,母亲赵氏在“家贫岁祲,糠糠粞不饱”的情况下仍教子不倦。翁俸继室王氏在丈夫过世后的六十年里,整肃治家,苦辛操持,更要求子孙贫而不滥,取之有道,束躬修行,读书为善。与孙夫人钱氏在“田园尽废,生计益窘”的贫寒中相与扶持,“夏夜不摇扇,苦蚊衣袷以御之,冬夜对灯拥絮,寒气刺骨,夜深劳甚,中热口燥,更噙冰鲜之,漏四下乃止,鸡三唱即起以为常”,这是日夜辛劳的母亲留给翁咸封的记忆。两位女性克持门户的努力,使翁氏有了田有了屋,有了“长子刻读,季子课读,诸子林立,头角峥嵘,门庭聚顺,家道以成”的气象。






翁心存曾写有一副对联:为语汝曹须自立,家风清白守仪型。翁同龢也曾在扇面题字,“正其心术,端其趋向,约其放纵,抑其骄攓,策其惰慢,教以立身行己之法,迪以济世安民之要,使居乡则为端人正士,出仕则为良吏忠臣”,都是令人感佩的人文教化精神。翁家及各大家族以此熏染乡邻,怎能不令常熟成为流光溢彩的文化源乡。



代 代 英 才



古代常熟的教育主要由官学、私学和书院构成,相互补充、并行发展。官学即处于文庙的学宫,是常熟古代的最高学府,它历经朝代更迭反复兴废,但每每只要和平来到,陈俊说,马上就会恢复、建立起来。




学宫由泮池、明伦堂、尊经阁组成。我们看到,泮池还留有遗迹,水池边的石壁不少地方破碎了,是常熟古建采用古法用糯米、石灰等熬汁修复的。陈俊介绍,全国各地的文庙泮池呈半圆形,只有国子监的泮池是圆形的。池中有拱桥连通,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所以它也叫状元桥。





 进入中门后,是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的杏坛。杏坛四周,白色石子铺地,两排银杏树夹列,令人遥想两千多年前先贤讲学弘道的盛景。后面的明伦堂和尊经阁在古代是讲学、读书、藏书之所,现在的它们都带有文化传播功能,陈俊介绍,已增加了拓碑、古建模型搭建等文化体验项目,让青少年们能在这里亲手、亲身实践。



最后,是文庙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傅焕昊带领我们参观了进士历史陈列馆,向我们讲述了常熟地灵人杰、人才辈出的盛况。在场的人无不惊叹此地代代英才、真堪肃然起敬:


徐祯卿是常熟梅李镇人,后来迁居吴县。他是明弘治十八年进士,任过大理寺左寺副、国子监博士。与唐寅、文征明、祝允明并称“吴中四才子”,并被称为“吴中诗人之冠”。


严讷是明嘉靖二十年进士,善文章、工花鸟,历太常少卿、礼部尚书、吏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他任人唯贤,吏治一新,后患病乞归,孝养父母终天年。殁,谥“文靖”,《严文靖公集》行世。


赵用贤明隆庆五年进士,藏书楼脉望楼的创建人。蒋廷锡康熙四十二年进士,历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职,他博学多才,任《明史》总裁,参纂《康熙字典》,并且还是著名的宫廷画家,谥“文肃”,著有《蒋西谷集》。






大批进士里,著名人物数不胜数,如孙原湘、翁心存、汪应铨等。在秀才、举人展厅里,也有不胜枚举的文人名士,如《红梨记》作者徐复祚、私家刻书之最毛晋、学术政治“杨顾学”里的杨彝、“虞山诗派”中坚人物冯班、研读著述为业的王应奎、创建多所书院的言如泗、科幻小说家徐念慈、文学史家黄人……


此情此景,令人想起白居易吟诵常熟樱桃的一句诗来:含桃最说出东吴,香色鲜秾气味殊。



记者:侯子英  

图片:牛华新 王健(墨者攻再守)

编辑:小苹果 & 特别的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