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0后博士生南极科考,拍摄绝美极光获金奖

 光影随行_1 2017-02-02
2017-02-024评

神秘的大陆,绚丽的极光,呆萌的企鹅,异地的相思。这是中国南极科考队90后成员李航记忆里的南极。他曾在中山站驻守了500天之久,他用相机捕捉到世界尽头的极致景色,绝美照片被NASA收录,并获全国金奖。

李航是武汉大学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的在读博士生。在2014-2016年期间,他受任参与了中国第31和32次南极科学考察,负责南极地面卫星观测站和验潮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在这片极寒的不毛之地,远离祖国和亲人,会让人觉得无比的孤单,但这里的景色却美得超出人的想象。在工作生活之余,摄影便成了他最大的乐趣。

其实在去南极前,李航根本没有接触过相机。购买相机原本只是打算记录自己的南极生活,但当他第一次亲眼看见舞动绚丽的极光和浩瀚的星辰时,便疯狂的爱上了星空摄影。当科学与艺术摩擦出火花,他用年轻人的好奇与激情,去捕捉极致的美丽。

南极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中山站所处的地区最低温度低至-40℃,而狂风更是常年呼啸于此。

在拍摄时,眼镜经常因为呼出的热气结冰,看不清路。因为风大,脸冻得没有知觉。每次拍至少要在室外待五六个小时,通常拍摄完后已是精疲力竭。当然偶遇可爱的企鹅,也会让他在苦中作乐。

对李航来说,最大的障碍来自内心。当他刚开始在夜晚拍摄极光和星空时,寒冷和狂风侵入身体,夜晚独行令他感到恐惧。而为了保障安全,他在每次夜晚外出时,都会随身携带对讲机以备不时之需。

久而久之,当克服心理障碍后,他开始独自前往远处,以寻找更美的地景。有一次他走到8公里外的山坳里进行拍摄,然后不幸的迷路了。这里一片漆黑,手电筒的照明范围只有几十米。为了不想让队友担心,也不敢随便请求救援。他爬到山顶,依靠地平线上黯淡的光线寻路。精疲力尽的他,走了近5小时,才回到营地。

海冰和星空构成了更美丽的景色,但拍摄却往往蕴含着更多的危险。站在海冰上拍摄,经常会传来附近冰山垮塌的声音,巨大的冰块砸下来危险不言而喻。而脚下几十到数百米深的冰冷的海水,要是不慎掉进去则更是凶多吉少。

除了拍摄极光外,他也渐渐喜欢上了天文,并开始追逐各种天文现象。著名的英仙座流星雨,会在每年的8月中旬光顾北半球,而当大家都在北半球拍摄流星雨时,他也不忍心闲着,在中山站实验室的楼顶拍摄了一整夜,最终也捕捉到了一颗明亮的火流星。流星的另一侧,是银河系的中心。

地球的自转运动引起了斗转星移的现象。将相机固定在三脚架上,进行长时间拍摄,就可以记录下了这样的星轨。

南极中山站上空像鲸鱼一样舞动的极光。极光是太阳带电粒子流(太阳风)进入地球磁场,使高层大气分子或原子激发(或电离)而产生。

艰辛的付出很快得到了回报,他的两幅作品被美国宇航局(NASA)的天文每日一图(APOD)栏目收录,展示给全世界。这幅作品就记录了雪夜里中山站上空的月晕奇观。

每年的11月到3月期间则是南极的极昼时间,全天24小时都是白天。这时拍不了星空,他就将镜头转向队友的生活,动物和风光。

在南极,海天一色,远远的看到几个小黑点在靠近,原来是企鹅。企鹅走到面前,开始观察自己一阵。可能企鹅认为自己是同类吧,发现不是后又转头走了,笑~

在与世隔绝的南极工作,最想念的当属自己的家人。如今中山站配备了全天候的卫星通讯设备,平日里科考队员可以用电话和网络与国内取得联系。长期的分离对于李航和他的女友来说也是巨大的考验。因为网络带宽的限制,他只能等到其他队员睡着了才能进行视频通话。

2016年3月3日,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在顺利完成各项预定考察任务后,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返航回国。

00:00 / 01:56
3.2M
重新播放
01分56秒 3.2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南极科考队员李航的延时摄影作品《在世界尽头》

回国后,李航将南极拍摄的照片整理成视频,并上传到个人微博与好友分享,谁知不久接到北京国际摄影周的全国延时摄影展主办方的电话邀请。出乎意料的是,他的作品最终拿到了大赛的金奖。“简直是误打误撞。”李航说起获奖过程,现在还觉得不可思议。但他强调,视频里的每一帧都承载着他最珍贵的记忆。

2016年11月,在结束了500多天分隔两地的经历后,有情人终成眷属。李航与相恋八年的女友一起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摄影作品里所见的一瞥,除了李航的个人经历外,还反映了南极科考的大环境,映射了一批又一批为科学无私奉献的科考队员。李航告诉笔者,他还想回到那个这片深爱的南极大陆,继续探索,继续拍摄。  

本文版权属于中国星空摄影联盟,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联系戴建峰(346786159@qq.com)。如在其他平台看到此文章被盗用,请与告知。

撰稿:戴建峰、沈楠;

摄影:李航 / 中国星空摄影联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