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分享 |3个特质、3个技巧、5个方法,好议题你真的值得拥有

 帅汤007 2017-02-02

比起解决问题的办法,如果没有首先辨别清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那么,接下来恐怕就没有然后啦。在《get!让努力变得更有价值,get逻辑思考新技能(一)》(链接http://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9374231/notes/8776473 )中门道姐剧透了有方法、有步骤地完成思考流程的“四步”,其中第一步就是“议题思考”,接下来,以《麦肯锡教我的思考武器——从逻辑思考到真正解决问题》安宅和人的这本书为主线,结合其他阅读、学习以及实践的心得,具体分享如下:

一、好议题,你值得付出。

有个很著名的故事:说是小A和小B一同进公司、同样都很勤奋,但小B很快就升职了,小A不服找领导理论。领导让小A去买土豆,小A去了菜市场就傻眼了,因为集市上有很多卖土豆的而且种类、价格都不同,于是回来问领导到底买哪种?领导没有回答,当着小A的面又叫小B去买,结果小B回来时跟领导汇报后小A彻底服了。小B不仅汇报了市场上有多少种土豆、每种的特点和价格分别是怎样的;而且进一步分析说,如果公司要上线“土豆”产品,目前集市上的各家都大多没有现货,经综合比较其中王老板的铺面土豆品质良好、价格合理而且有现货,王老板很希望做这个生意特意来公司,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进一步洽谈。

很明显,在小A眼中,他需要解决的问题是——领导让购买土豆;可是在小B眼中,他需要解决的问题变成了——公司目前需要的什么样的土豆产品。出发点不同,得出结论、实施的行动以及收到的效果自然就会不同,所以,到底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是逻辑思考首要的一步,值得花些细思想一想。

如何找到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呢?书中的官方解读是这样的——如何在解决问题之前,先查明问题、拟定试说、搜集适当的信息以确立好的议题。

二、好议题,认识你简单又复杂

小王:小李,我们说说世界和平的事吧?

小李:滚,跟我有什么关系。

小王:那中午吃什么?

小李:咱们还是说说世界和平吧。

这个著名的段子告诉我们:虽然世界上待解决的问题清单无穷无尽,但我们要面对以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并没有那么多;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一定需要深究。勤奋、努力是美德,但用不到刀刃上的勤奋、努力就显得有些悲凉了。所以,发现值得解决的“好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啦,不过,前方高能预警——这个过程有点难哦。

如下图所示,很明显,一个好的议题一定是有必要找出答案并且可以找出答案来的。当然,如果只是这种常识性的内容,就没有必要花时间分享了,具体什么叫可以找出答案、什么是有必要找出答案有严谨的分析,既然讲逻辑思考,大家看的时候还是要用脑思考的。接下来说说好议题的3个特质——属于本质性选项、含有深入的假说、可以找答案。


好议题的三个要素及判别方法

1.先从容易的下手,说说“可以找到答案”。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但是对于没有办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只能先放下再说。

这类问题在科学界特别的多,比如书中提到的费曼曾经提出“重力与电磁力都属于三度空间,与距离的次方成反比”,但也告诫大家“这确实是非常值得研究的现象,但现在不要接触这类问题比较好,因为现在还无法预料能否找到答案”,至今五十多年了还是没有办法解决。再比如“引力波”,第一次提出这个猜测是百余年的爱因斯坦,但真正得到证实则是直到2016年2月份。

比起这些距离我们比较远的例子,工作中也很常见,比如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这个问题是公司管理层、甚至是高级管理层才能够决定的事情,作为普通员工可以关注、可以提供信息、可以提供创意,但参与最终决策却并不在你的职责范围之内;再比如一名餐饮服务员,如果不是立志以后做厨师的话,把精力放在“怎样做好XX菜”上就不是自己的能力范围啦。

2.接下来说说比较难的另外两个特点:属于本质性的选项和含有深入的假说。可能因为翻译文的原因,听完名字的感觉是云里雾里,但如图所示最终的指向是很明确的,就是——有必要找出答案的问题,这一点相信大家没有任何异议。

1)属于本质性的选项,讲“人话”就是说这个问题一定是解决某件事的核心和关键点。

比如发现“营业额减少”这个现象,就要分析是店铺减少造成的、还是每一家店铺的营业额都在减少、还是某一家店铺的营业额在减少。如果店铺减少造成的,接下来就可以研究如何增加店铺;如何每一家店铺的营业额都在减少,接下来就可以研究市场整体规模缩小还是同业竞争落后;如果是某一家店铺的营业额在减少,接下来就可以研究是管理者的原因还是周边环境的变化等等。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三个方向中的每一个方向后边都是可以展开,也就是确定了一个方向对未来都具有决定性作用;如果不进行三个方向的判断,直接进入“下一步”——研究某一个店面管理者原因时,很可能与现实的每个店面都在减少营业额的方向是反的,就算开掉那个店面的管理者也是于事无补。当然,这个过程是动态的,即便根据实际情况,研究了各个店面营业额减少的原因并进行了整改,也是有可能某一个店面的管理者自己本身有问题。

所以,看这个问题是否是核心问题,就要看是否对后续有影响、是否是真实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含有深入的假说,讲“人话”就是说要把问题挖得更深,避免只看表面上的问题、陷入刚刚说的假议题,从而偏离方向、浪费精力。

具体如何探索这个“含有深入的假说”作者给出了很结构化的方法:首先是推翻常识,这一点真的非常必要,很多时候我们对身边发生的事情都习以为常,我自己就吃过亏,有一次向新来的领导汇报工作,新领导对其中一个数字提出了质疑,事后才发现这是一个一直错下来的数字,因为常常看到也就没有多想,新领导对照着其他相关数据就很容易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当时的感觉真的很丢人;其次是用“新结构”理解所见所闻,其实也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链接”,如果“就事论事”不能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在哪,还可以“举一反三”、“吸收借鉴”相关的内容,看看能不能有所启发。


结构性理解的四个方法

说到这,感觉找个好议题真是好辛苦啊,所以终于理解了作者写在开头部分的两个建议:

1.不要烦恼。如果“思考问题”这件事让你觉得烦恼了,那么就停下来休息一下,因为:第一,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第二,急躁之下做出错误的判断得不偿失。

2.智囊团。很多人会喜欢凭直觉做事或者习惯于还没有想清楚就开始做,这样自然是很爽的,但是:如果你想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如果你是管理者,每个决定都有着重要的责任,还是不要太随意。但是,听过上边的表述以后,会发现:即便掌握了结构化、系统化的办法也很可能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就要一边思考、一边请教别人,如果没有专属的智囊团,也可以尽可能多的跟别人分享,这样通过其他的人反馈来辨别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或者也可以从别人的反馈信息里得到些启发,总之,这些过程还是要进行的。

三、好议题,要讲明白。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方法,我知道了什么是“好议题”,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是还远远不够。

说回到开篇讲的土豆的故事,如果领导只是要培训小A,他布置工作的方式还可以理解的;但如果他平时就是这样布置工作的,他带领的团队恐怕很难做出好的业绩来,想象一下——指挥官一句令下“冲啊”,但是,到底打哪个山头,士兵都是靠猜的,猜对的、猜不对的、在原定等的,这样一团散沙怎么可能攻下目标呢。所以,协同资源实现共同目标,还需要对“好议题”进行加工,讲明白到底要攻打哪个山头。

这个部分的方法非常简单——凡事都化为“语言、文字”,即便有图形也要有说明。不要辩解,只简单粗暴地给出理由——语言、文字虽然也可能有歧义,但是至今出错最少的思考表达的工具,照做就好。同时,为了尽可能减少歧义,还有些细节需要把握。

1.加入主语和动词。如果在公司,这句话就可以被翻译成——责任到人、落实到行到。

2.用where、what、how取代why。不要偷懒,用“为什么”,对于究竟想要弄清楚什么问题的是非黑白并不明确。

3.加入比较句型。比如如果与其说“该加强的是操作性”,不如使用“该加强的不是有关处理能力的那种硬件规格,而是操作性”。是不是更清晰些啦?

四、好议题浮出水面,还需要好素材来支撑

知道什么是好议题、如何表达好议题,可是这个心心念念的好议题从哪里来呢?刚刚说到智囊团,可是智囊团给出建议也需要你进行背景介绍啊,所以,搜集信息是挖掘好议题的基本功,不得不练习的。这个部分肯定是需要大量实践的,但是也有技巧,接下来就分享搜集素材的3个技巧

1.接触一手信息。对于这一点,我们小学时学过一篇文章叫小马过河是最能完美诠释的啦,无论听老牛伯伯的还是松鼠小松鼠的,都不如自己试试才知道小河对于自己的深浅。所以,尽可能的接触一手信息更有利于做出独立的判断。

2.整合基本信息。一手信息虽然更靠谱但通常也相当的凌乱,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整理,需要特别留意以下三点:数字、信息点和架构。在具体操作的时候就是把一手信息里涉及数字、信息点的内容整理出来,然后把它形成一个的结构,这样加工以后才会发现规律,找到问题的关键点。

3.不要搜集过头或知道过头。虽然一开始就说了——找到好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也千万不要“过头”,我们进行这样的思考的目的是让“努力”更加有价值,反而陷入更多的精力浪费就得不偿失啦。看下图道理非常简单,但是衡量的标准到底是什么呢?从个人的经验来看,如果你的投入已经让你心烦意燥了、如果你知道的知识已经限制你的视野了就是需要停下来的点,大家可以自己再好好体会。



五、好议题出炉啦,快到“碗”里来。

按照上述步骤和技巧实施后,我们期待已久的好议题已经初具模型了,正式把它端出来之前,还需要最后一哆嗦。让头脑休息片刻,然后再一次重复刚才介绍的基本步骤、再次接触信息、与有见识的人讨论,如果这个时候遇到信息太充足、甚至搜集过头、或用于找出议题的智慧不够的情况,还有下面五个方法可以让它快速盛到“碗里”

1.删减变量。这个办法用于“想多了”的情况,太多因素会造成困扰,实在无法抉择不如试着放弃几个变量,世界马上就会清明很多。比如,世界难题——“中午吃什么”,如果把去食堂、叫外卖、去酒店放在一起确实很难决择,如果现在外边雾霾,那就可以舍弃去酒店这个选项;如果心疼外卖小哥那就剩下去食堂一个选项了,接下来就容易多啦。

2.可视化。就是说画出结构图或者思维导图,现身说法,比如关于:好议题的三个特质,由于这本书是一篇翻译文,实在有些难以看懂,但是当图形出来以后很容易的发现三个特质可以变成必须解决and可以解决,比看文字要容易理解的多啦。

3.从最终情形倒推。如果实在不知道问题的关键点在哪,可以先抽离出来,想想到底想要做什么,这也是防止陷入迷茫、陷入精力浪费的好办法啦。

4.反复问“so what”或则“why so”。丰田汽车公司有个著名的“五连问”,就是说遇到问题要问五个为什么,他们认为这样才有利了挖掘深入的原因。对于这一点,有着十六年工作经验的门道姐深表认同,比如我在实施项目考核的时候发现一个员工回答不上来基本的操作规程,这个时候分公司、项目部的人经常的解释是“这是一名新员工,我们一定加强培训”,这个时候如果追问:这个员工什么时候到岗、新员工培训计划是什么、不知道操作规程的替代方案有什么、加强培训到底是怎么加强、是培训方法不对还是员工不重视?显然更容易发现真正的原因。

5.思考极端的实例。如果看起来都挺正常的,但是就是感觉哪里不对,这个时候可以代入一些极端的例子看看是不是会有所收获。

写了好长啊,通过好议题,你值得拥有;好议题,认识你简单又复杂;好议题,要讲明白;好议题浮出水面,还需要好素材来支撑;好议题出炉啦,快到“碗”里五个小节,我们分享了发现“好议题”的3个特质、3个技巧和5个方法,大家get到了吗?是不是可以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先辨明方向再采取行动了呢?

如果,你觉得好难啊,我想告诉你的是:不需要逻辑思考的、简单重复的工作你会甘心干一辈子吗?就算你想,随着人工智能的越来越普及,恐怕简单重复的工作不一定能够保得住啊。2016年的“阿法狗”打败李世石举世震惊,2017年“阿法狗”的升级版Master能够轻松战胜了柯洁、古力、朴廷桓、陈耀烨、聂卫平、常昊等棋手,取得了60连胜的惊人战绩,如果说2016年的李世石还可以抗一抗的话,2017年众棋手们可谓“弱不禁风”。好可怕吧?各种名人名家预言百分之N的职业将被取代,但是,发现了没有?人工智能的算法也就是运行逻辑是人写的啊,逻辑思考能力或许是人们使用人工智能而不是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办法之一呢。所以,练起来了吧!

最后的最后,如果所有的办法都用了,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办法找到关键点、找不到出路的话,放轻松,就先当做“该议题没有答案”吧,也许时机成熟时就可以有办法呢,事实上这也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而且这个办法好高深,不知道人工智能需要多长时间可以学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