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纯干货!8页PPT看懂文创产业新动向:是时候跳出园区,发展创意城市了

 流沙2016 2017-02-02

不久之前,第一商务控股+信保基金A轮战略投资发布会在广州289艺术PARK举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黄斌作为主题演讲嘉宾,为在场观众分享了互联网对文创产业带来的变化,以及从创意园到创意城市发展的制胜心得。

文化产业并不是一种产业,而是若干产业的集合,而且产业的发展逻辑不同。本文整理了黄斌基于《从文创产业园区到创意城市》主题进行的演讲内容,以“创意”为核心的产业研究,主要可分为三类——传媒演艺类、科技融合类以及创意设计类。

文创产业迭代发展

互联网浪潮下呈现5大特征

黄斌介绍,创意产业的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创意产业”、“创意经济”、“创意社区/创意城市”3个阶段。在互联网时代,“文化+”已经与各个产业息息相关,文化创意成为链接人和人的媒介。

尤其是近几年,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于文创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

以全球知名的文化企业为例,他们的发展模式各不相同。比如迪士尼模式,他们一直追求最优质的内容,但同时也布局了很多平台和渠道。以优质的能容生产能力向渠道端和下游延伸。

Facebook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文化企业,他们的模式是通过平台和渠道端向专业内容端去收购,产生很多自媒体平台,让UGC产业发展起来。

作为目前中国最好的文化创业产业的企业,腾讯的模式既不是迪士尼模式也不是facebook模式,也不同于“专业机构做专业事情”的传统模式。而是基于市场自发生长出来的海量创意者,形成UGC+PGC的模式,这是一种趋势。

在腾讯模式带动的趋势之下,与传统文创价值链相比,互联网+文创价值链呈现出5大特征:

从粉丝到创意者,创意者网络呈现深度链接,积累、跨界和网络成为创意的基础;互动、专业指导和商业变现是创意的保障。

从过去的“粉丝经济”到现在的“创意者经济”,平台+小微的新模式是产业生态形成的基础,同时围绕龙头企业构建的平台形成的产业生态,是互联网+文创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创意园到创意城市

产业生态构建与运营思路换挡

在产业生态构建之中,公众人物、创意者、专业人才和内容生产企业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与此同时,人与人链接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随机的连接效率远远低于多样化的网络。

因此,平台的运营思路也随之发生变化,从传统的招商模式,逐步转向培育社群。

在此之中,创意园区作为平台的中介服务提供方,逐步发展形成版权便利化、平台规模化、就业模式更趋于“零门槛”(分配模式向优秀创意者倾斜)、内容企业和创意者大量涌现的局面。

当然,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创意园区的发展会面临着创新性毁灭的风险——创意氛围的提升必然会带来租金提升,进而在园区的层面赶走了创意,带来了商业——而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因此,跳出园区的概念,以文创功能重新思考创意城市,成为这个时代经营文创园区的新选择。

在这一点上,北京已经走在了前列。2014年北京出台了一个功能区规划,跳出园区的概念,通过中心城文化核、文化科技融合带、文化创造产业轴、文化服务产业轴辐射周边,将文创产业与城市的其他产业,文创产业赖以发展的要素都在城市尺度上进行了系统谋划,用创意城市的理念更好的包容了互联网时代文创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