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绘里找到老底子的美

 专家视点 2017-02-03

一个退了休、赋闲在家的人,如何继续让自己充实而有用?

也许是游山玩水,也许是返聘工作,也许是含饴弄孙,而广舆先生,则和女儿施施然一起办了一个微信公号“手绘杭州”。

如公号名,他们打算用手绘这种形式记录杭州的点点滴滴。

广舆并不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1970年,因为工作原因,24岁的他第一次来到杭州。

“在城市里居然可以看到这么漂亮的山水,真是太美了!”广舆陶醉了。

一醉之下,扎根杭州,娶妻生女,妻子是位正宗杭州美女。

广舆的记忆里的杭州,有亲朋好友对民国杭州的描述,有七十年代尼克松那句“美丽的西湖,破烂的城市”,有八十年代杭州开始现代化的模样,有九十年代拆老城建新城的蜕变,有新世纪更高规格的开发和保护。

现在的杭州当然无比精致和迷人,可是有时候,他觉得那些逝去的时光同样让人留恋。

怎样才能找回曾经的杭州?

广舆的老家是一个家家户户都会画画的浙中小县,可能带着这个基因,画画对他来说,是一种比写作或者摄影更好的表达方式。

广舆的画,没有门派,不讲技法,有的,是他对这座城市的情感和理解。

毛笔和宣纸,就是他表达的工具。从稚拙到熟练,从模仿到创作,沉心习画的这些年,广舆先生用勤奋和努力,弥补他作为业余画者的不足。

他的描绘对象,是文献记载中、亲友相传中、自己记忆中的杭州。从地标建筑到古街旧巷,从历史故事到亲身经历,题材不拘,范围不限,他都想画下来。

他画的一百年前的武林门,那时它还有“门”。

他画的三佛厂52号,是典型的杭州民居墙门式建筑,现在,这里变成了中大广场。

他画的水星阁,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是湖泊中的一座小山,冬天,山上开满梅花。

他画的解放桥,三十年前,这里是杭州商业第一街。

他画的工人文化宫,一度是杭州最红的娱乐综合体。

杭州人过日子,有各种礼仪和传统,主要体现在吃食上。

就拿过年来说,年夜饭一般要有这几样:

蛋饺、卤鸭儿、春卷、响铃、年年有鱼、八宝饭……

一枝毛笔、一张宣纸,广舆就这样不疾不徐地描绘着杭州老底子的美。

这个春节,如果你留守杭州,不妨去钱江新城的杭州图书馆三楼,那里有一场《春丰|广舆和施施然的手绘杭州展》。

(据手绘杭州微信公众号,原文标题《浓浓的年味,地道的杭州,在这里可以找到一座城市老底子的美》。编辑赵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