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目标狂人:如何把遥遥无期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huyanluanyuya 2017-02-03

目标是一件很神奇的事儿。

我经常发现,有些目标实现起来很容易,而真正看重的事情,目标实现起来就比较困难。

最近阅读量骤增,包括读了几本传记,也开始写一些网文,我越来越发现目标本身就是一个秘密。

 

1.那些目标狂人

巴菲特在10岁的时候看了一本书,《赚1000美元的1000招》,然后坐在朋友家的门阶上宣布,自己在35岁的时候将会是百万富翁。后来他实现了,而且提前实现了目标。35岁之前,他已经成立了十几家合伙公司。

孙正义,就更神了。孙正义是阿里巴巴的最大股东,日本软银公司的总裁,据说是比马云看的更远的人。孙正义19岁的时候制定了“人生50年规划”:

“无论如何,20多岁的时候,正式开创事业、扬名立业的大好时光”;“30多岁的时候,至少要赚到1000亿日元”;“40岁的时候,一决胜负,为干出一番大事业,开始出击”;“50多岁的时候,成就大业;60多岁,交棒给下任管理者。”

这些目标他都实现了。比孙正义大10岁的作家井上笃夫谈起这事儿,忍不住感慨,“20多年来我一直以一个历史记录者的身份在关注他。他所说过的话,尽管枝节部分会有所出入,但根本的部分却是样样都变成了现实。”李善友演讲中说孙正义是一位狂人,一连说了好几遍。巴菲特用目标预言了25年,而孙正义用目标预言了40年后。

最近,王健林重新发明了小目标。在《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中,鲁豫深入万达集团,采访了“重量级”嘉宾王健林。采访中,王健林提到他经常跟年轻人聊天,曾经与学生见面会谈时对方一上来就说“我的目标是当首富”、“我要做世界最大的公司”,而当王健林问对方哪方面做的最大,目标是几年,通过哪个领域实现时,对方却答不上来。所以他在节目中给年轻人提出了一句忠告,“想做首富是对的,(这是)奋斗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你看看能不能用几年,能挣到一个亿。”王健林金句一出,网友纷纷开启刷屏模式。我判断,王健林的这个“小目标”的半衰期会很长,因为是金句+核心词汇。

这些人的共同特点是都有夸张的目标,而且目标都实现了。

我称这些人为“目标狂人”。这里的“狂”是量子物理学家玻儿的用法。

玻儿曾经感叹量子力学发端时期,一个又一个让人震惊的发现,以至于理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其疯狂程度。他说:

“我们都同意你的理论是疯狂的。我们的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足以有机会正确的程度。”

We all agreed that your theory is crazy.The question that divides us is whether it is crazy enough to have a chance of being correct.



把这段话中的理论换成目标,将会是这个效果:

我们都同意你的目标是疯狂的。我们分歧在于它是否疯狂到了足以有机会实现的程度。

 

普通人的目标是另外一番情景:掌握一项技能,今年出一本书,实现升职,明年买个房子,等等等。很多人都有类似的想法。但,难就难在这些目标如何实现。

难道说,普通人和目标狂人的差别在于目标不够狂?

我觉得不是。普通人也会时不时的冒出疯狂的目标。更大的差别在于如何思考目标,如何设置目标,还有一步一步的实现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关键,都是秘密。

我想到网上流传很久的一个故事。


2.马拉松目标

下面这个故事的流传程度跟它的含义不成比例。

1984年,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中,名不见经传的选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夺得了世界冠军,当记者问他凭什么取得如此惊人的成绩时,他说了这么一句话:“凭智慧战胜对手。”

当时许多人都认为,这个偶然跑在前面的矮个子选手是故弄玄虚。马拉松是体力和耐力的运动,只要身体素质好又有耐性就有望夺冠,爆发力和速度都在其次,说用智慧取胜,确实有点勉强。  

两年后,在意大利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山田本一又获得了冠军。有记者问他:“上次在你的国家比赛,你获得了世界冠军,这一次远征米兰,又压倒所有的对手取得第一名,你能谈一谈经验吗?”
    山田本一性情木讷,不善言谈,回答记者的仍是上次那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用智慧战胜对手。”这回记者在报纸上没再挖苦他,只是对他所谓的智慧迷惑不解。

十年后,这个谜团终于被解开了,山田本一在他的自传中这么说:“每次比赛之前,我都要乘车把比赛的线路仔细看一遍,并把沿途比较醒目的标志画下来,比如第一个标志是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大树,第三个标志是一座红房子,这样一直画到赛程的终点。比赛开始后,我就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奋力向第一个目标冲去,等到达第一个目标,我又以同样的速度向第二个目标冲去。四十几公里的赛程,就被我分解成这么几个小目标轻松地跑完了。起初,我并不懂这样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标定在四十几公里处的终点线上,结果我跑到十几公里时就疲惫不堪了,我被前面那段遥远的路程给吓倒了。


    

这个故事中有两点很有意思。

首先,用智慧战胜对手。

不知道他说的对手是其他选手,还是指的是他自己。但无论是谁,他确实都战胜了。关键在于智慧。他将赛程分成了一个一个的小目标,或者一个一个的里程碑,这些小目标的高质量的完成,也就是用冲刺跑的速度完成,累积出来的是一个好成绩,好到能拿到冠军的程度。将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目标,产生了两个本质变化。第一,心态轻松。第二,新的行动方式——不是咬着牙跑,而是满怀激情的奔着一个个小目标奋力跑。物质成本非常低,主要靠的是动脑子!

    显然,马拉松选手都会提前熟悉路线,但是,在看路线的时候,每个人在想什么就不一了。真正的高水平运动员没有一个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高手首先在思维上就有特殊之处。

其次,真的可以按照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吗?

我没有研究过马拉松运动,也没有研究过优秀的马拉松选手。但是,这个按照百米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直觉上不大可能。电视直播马拉松的时候,没看见哪个顶级选手可以全程冲刺的。

不过,百米冲刺速度跑马拉松,让我想到了另外一个人——稻盛和夫。这个人是按照百米冲刺节奏经营企业的。

在创造“经济奇迹”时代的日本,有四位企业家被称为“经营之圣”。他们分别是,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索尼公司创始人,盛田昭夫。另外一位就是这位稻盛和夫。前面三位已经故去,唯有稻盛和夫依然健在。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现年84岁。他一生创造了许多奇迹,在世人眼中有三大奇迹。

白手起家,先后创建两家企业。1959年,27岁的时候创建京瓷公司,生产精密瓷质材料。1984年,52岁的时候创建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简称第二电电。这两个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经历两次石油危机、金融危机、日本经济泡沫,但从未亏损。

稻盛和夫的第三大奇迹,是让日航起死回生、扭亏为盈。

日本航空公司于2010年1月19日下午在东京地方法院申请破产保护,成为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大一宗非金融企业破产案。日航有58年历史,一度被视作“日本株式会社”战后经济繁荣的骄傲象征。

此前,2009年年底,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选中稻盛作为拯救日航的恺撒。鸠山此前表示如果能够请动稻盛和夫,日本政府将不必再投入几百亿美元纳税人的钱去激活日航,就可以使日航重新崛起。此时的稻盛和夫已经从京瓷集团退休,他已经是77岁日高龄的老人。

在日本政府的邀请下,稻盛和夫想了一段时间,决定出山。

稻盛和夫于2010年1月13日公开表态愿意重新出山。不过他提出了两个条件:一是以零薪水出任日航CEO;二是他将不带团队去日航,因为他公司内部没有人懂航空运输。稻盛和夫说:“对于交通运输业来说,我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我决定接受这份工作,原因是政府和ETIC都希望能以任何方式来阻止日本航空倒闭”。稻盛和夫重新出山的决定,在日本受到了广泛欢迎。鸠山由纪夫因为这个事件显示了日本政府的果断和有为,还提升了在民意调查中的满意度。

所以,日航宣布破产,日航总裁西松遥当天卸任,京都陶瓷公司名誉董事长稻盛和夫掌舵日航重整。

从2010年2月1日出任破产重建的日航董事长,到2011年3月底共424天。一年创造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1884亿日元的利润。而前一年同期日航的亏损额达到了约1800亿,这一来一去将近3600个亿日元,超过了为拯救日航日本政府3000亿日元的注资。

因宣告破产,日航的规模缩小到原来的三分之二,销售额缩小到前一年的四分之三,然而却取得了日航历史上空前的高额利润。从横向来比较,因为缩小规模,日航这一年的乘客数量低于日本另一家航空公司“全日空”,但利润额却是“全日空”的整整三倍。仅仅用了一年时间,日航做到了三个第一,一个是利润世界第一,一个是准点率世界第一,一个是服务水平世界第一。


稻盛和夫在中国名声大噪,正是在日航死而复生之后。

稻盛和夫的经营奇迹从他最初开始创业就启动了。后来,他把自己的经营方法、经营哲学一遍又一遍的整理,写成了一本一本书。其中最有名的是六项精进: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2、要谦虚,不要骄傲;3、要每天反省;4、活着,就要感谢;5、积善行,思利他;6、忘却感性的烦恼。

排名第一的“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就是以冲刺的速度跑马拉松。这是稻盛和夫在创建京瓷之初就提出来了。

在创业后的前两年,京瓷面临重重困难,必须加班加点的干,稻盛和夫不断鼓励大家。这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有人说,“如果不注意步伐、不调整速度的话,恐怕难以长期坚持”。但是,稻盛和夫是这么想的:

“这好比是所有的日本企业一齐来跑马拉松。在战前已有的大企业,在战争的废墟中诞生的中小企业,从战争结束的1945年大家一齐开始起跑。从1959年才起跑的京瓷已经落后了14年,很多企业已经跑得很远了。我们是一家因缘而生的公司,我们没有跑过马拉松,因此,除了全速追赶以外别无他法,没有考虑修正步伐、调整速度的余地”。

“要一直以百米冲刺的劲头跑完42.195公里那么长的马拉松或许不可能,但如果因此而放慢速度,轻轻松松地去跑,那就毫无胜算。还有,即使我们想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去跑,即使在实际上我们已经竭尽了全力,或许仍然追不上那些专业马拉松选手。如果是这样,能够坚持到哪里不知道,至少我们要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到可能跑到的地方,跑到倒下为止,在这之前,让我们全速奔跑吧!”

当然,他的员工们理解了他的意图,拼命奔跑起来。

京瓷从此持续全力奔跑,在创业后第十三年,终于在大阪证券交易所二部上市。在工厂的球场上,全体员工聚集在一起,在庆祝会上。

他说:“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感觉真好,与一流的马拉松选手相比,我们起跑时曾落后了一大段,但在全力奔跑中,我们已经追上了第二团队,从现在起,瞄准那先头的团队,继续奋勇前进!”员工们信服了,于是京瓷又跑了起来。

 

稻盛和夫的故事是真的,因为大量的资料都保存了下来。但可惜的是,那个马拉松选手的故事是假的。有人专门做了研究。

故事虽然是假的,但道理是真的。

在3个相互独立的研究中,心理学家观察了262个学生,来测定“看到结果”的影响。学生们被分成两组,一组只能看到结果(例如在考试中得了A),另一组则可以看到整个过程(例如为在考试中得A要经历的学习过程)。最后,看到整个过程的学生的表现更佳,他们起步早、学得更好,所得分数也更高(《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p150)。

这个研究所得到的结论,跟那位马拉松选手运用的智慧是一样的。只不过这里的地标换成了取的好成绩所要经历的学习过程。当然前提是,这个学习过程要足够的清晰,像路标一样的清晰。

人们对自己的能力要么过于乐观,高估自己当前的能力,要么过于悲观,不但低估自己当前的能力,也低估了自己的潜力和未来的能力。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规划谬误”。

如果一个人,能够看到整个过程,在规划过程中全盘考虑,将大目标分解成数个小步骤,那么达成大目标的几率就大得多。

困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不清整个过程。

有一次,我跟一个朋友爬城南的南山。山并不很高,但是非常的大,上山的路有许多条,而且非常曲折。经常是走在路上,看不到山顶。预定5点半下山吃饭,爬到半山腰的时候已经到三点半了。这时候就很犹豫,要不要到山顶。因为山顶忽隐忽现,弄不清楚需要花多长时间才能到。我们对上山的路都不熟悉。正在犹豫的过程中,又走了一段路。这时候,又能看到山顶了。我们达成共识,不走寻常路,就奔着山顶直接爬过去。寻常路是柏油路,绕来绕去,常常是在半山腰横着走。而直接上去,需要穿过松林,这松林里没有路,也不知道前面是不是有难以逾越的障碍。在密林中走了20多分钟,一边加快脚步,一边看了不少花花草草,忽然间就看到了山顶。随后,只有10多分钟的时间,已经来到的山顶的电视塔。这时候可以俯瞰整个城市了。在山顶上看了半小时风景,然后下山回家吃饭了。时间是晚上6点。

到山上之前,我们没有看地图。

在实际生活很多事情,是没有地图可看的。

怎么办?

 

3.如何让目标不那么遥远

稻盛和夫讲了当初京瓷创业时的情景。

他们当时常常会琢磨这样的问题:将来会搞出什么样的研究成果、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这样的问题太复杂,想不清楚。稻盛和夫说,“我不再痴迷于这些不着边际的远景,而只是留神眼下的事情。就是说,我发誓,今天的目标今天一定要完成。工作的成绩和进度以今天一天为单位区分,然后切实完成。”

他的做法就是以一天为单位,将目标细化。

“在今天这一天中,最低限度是必须向前跨进一步,今天比昨天,哪怕只是一厘米,也要向前推进。我就是这样思考问题的。”

他认为,以天为单位,锲而不舍,全力以赴,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同时,不单单是前进一步,而且要反省今天的工作,以便明天“要做一点改良”“要找一点窍门”。在前进一步时,一定同时是在改善、改进。

就这样,奔着每一天的目标去,让每一天都有所创新,就会天天前进,天天获得积累。为了达到目标,不管外面刮风也好、下雨也好,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都全神贯注,全力以赴。先是坚持一个月,再坚持一年,然后是5年、10年,锲而不舍。这样做下去,你就能踏入当初根本无法想象的境地。

将今天一天作为“生活的单位”,天天精神抖擞,日复一日,拼命工作,用这种踏实的步伐,就能走上人生的王道。

结果证明他是对的。

当前行的路看不清楚的时候,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挑战每一天,只要往前看一步也是好的。

如果像稻盛和夫那样,每天坚决完成目标,而且每天都做一点改良。这就相当于把多米诺骨牌中的骨牌依次放大。如果这一点改良能够达到10%,几十块骨牌之后,能量可以放大上亿倍(见本订阅号的上一篇文章)。



一块多米诺骨牌可以推倒与之相邻的另一块尺寸比它大1.5倍的骨牌。依次排列到十几块之后,骨牌已经变成了庞然大物。一个微小的能量输入被迅速放大,以致能够推倒一块巨大的多米诺骨牌。经过计算,第13张骨牌倒下时释放的总能量比第一张牌倒下时整整要扩大20多亿倍!


奔向大目标的过程中,有两个能力要不断的训练。

第一,全力以赴的奔向每一个已经看清楚的小目标。

第二,想方设法建立目标地图,或者叫路线图。

真正的高手,能够将小目标与大目标,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联系起来。托尔斯泰说,

“要有生活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段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

为了能够在思维上、在行动上把一系列的目标联系起来,没有别的办法,只能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训练思维。

把目标划分的足够细,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向前走,而前面的目标又足够有挑战,这样就充满热情。

很少有人能把今天和明天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能够成功的原因。

 

4.人就是目标机器。

仔细想一想,人就是一个目标地图。

从早晨睁开眼睛开始,目标就在大脑里纷至沓来。上卫生间,洗漱,吃早餐,换衣服,赶地铁。上班等等。必须赶在确定的时间点之前完成每一项活动。进入工作,开始一个任务接着一个任务的干。在这个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实现都不容易。想好的一个目的,马上实施。这些过程实在太快,从目标形成,到策划,到实施,一气呵成。我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的大脑里在形成目标,在策划、计划,在实施。其实这个过程并不是原本就这么的容易。想一想在很小的时候,日常生活中的每一项个是挑战。在从不会到顺利完成这里面的任何一项,不知道尝试、探索、失败了多少次,但是越做越好,后来就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芒格说,“在生活中那些过得越来越好的人,不是最勤奋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他们是学习机器,他们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比那一天的早晨更聪明一些。”

这些学习机器,都是名副其实的目标机器。

他们把遥遥无期的目标变得触手可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