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导演、监制、制片人、出品人的职责和分工是怎么样的?

 pgl147258 2017-02-03


如今外行观众看电影,首先是关心出演某个角色的小鲜肉演员或大腕,接下来看一下导演,最多了解一下编剧,而对于制片人,监制,几乎不过问。而发行经营方更关心的是出品人的背景和名号,相当于是看押了大注的投资老板的信誉,从而决定是否跟进,对于导演、编剧什么的,更是没工夫研究。

这种现象其实很符合如今中国资本、市场导向型的电影产业的现状,但是对于影视艺术来说,却又恰恰是搞反了。

就目前中国的情况来看,要出一部作品,决定性要素是出品人。说白了就是资本家,为整个电影筹款募资的投资方。谁投钱,那么如果以后这个作品大卖特卖,他是要分红拿回报的。一般来说在国外,商业电影的投资方都是成熟的公司,只署公司的招牌,比如华纳兄弟,米高梅、派拉蒙、哥伦比亚、20世纪福克斯、环球、联美等…….当然,其中一些公司的招牌往往也直接是以老板或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大概是中国的老板们既想附庸风雅,又觉得自己的名号听起来不够洋气,成不了“二十世纪顺溜”。“好贱兄弟”……于是就有了出品人这么个称谓。谁出品,即谁投钱,谁联合出品,即谁出了一部分钱。由于有钱就是爷,所以出品人这个角色都比较横,如《大腕儿》里表现的那个要求在大导演葬礼上植入一个美女,要求把哀乐变喜乐的胡乱干涉的大爷,大概就是冯导作为一个电影艺术家对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某些出品人的调侃。简单的说,如果说影视创作团队是一家餐馆,那么出品人相当于股东或董事长。出品人本来和制片人是同一个概念,但是有些资本家只出钱,什么都不干,所以大概就和要干点事的制片人区分开了。


接下来是制片人(Producer),这是真正的幕后英雄,是为整个作品的创作做一切统筹,公关,管理,后勤的人,他必须是个老油条,在圈子内具有强大的关系网络和强硬的背景,才有本事去找出品人筹措资金,设计预算,寻找和购买剧本,联络导演,演员,监控拍摄过程,控制进度,监管后期,宣传上映。制片人其实是整个创作的中流砥柱,好比餐馆的总经理,更像是伯乐,去发掘具有千里马基因的潜在的组成好作品的所有元素,然后把它们撮合起来。奥斯卡“最佳影片”这一奖项是颁给制片人的。这本来是极高的荣誉,但是在中国,一般来说制片人就是出品人,除了钱挂个名字就只管数钱了,所以光环长期被导演和主演掩盖。

杰瑞·布鲁克海默,好莱坞金牌制片人。在全球创下总计超过160亿美元票房。已成功推出《加勒比海盗》系列、《国家宝藏》系列、《珍珠港》、《国家公敌》、《空中监狱》等。


监制(Executive Producer),其实是从香港引入内陆的特殊头衔,其实就是具体做事情的制片人。但是和创作联系要紧密一点,主要要负责平衡艺术创作和商业利益。


编剧(Screenwriter),一个影视作品基础文本的创作者,改编者,主要负责故事的叙述结构,顺序,内容。口述史诗、小说、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电影、每一种文本都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每一种文本的表现方式,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借助于语音,有的借助于文字,有的借助于多媒体音画。很显然,影视艺术,是一种以多媒体文本为载体的艺术。所以必须要有专门的既懂得用语言文字文本又懂得用多媒体文本叙述的人。相当于餐馆里掌握核心技术和配方的老厨子。有的作品源自小说,那么小说作者可能会是编剧。有的作完全原创,那么编剧其实就是文本的创造者。

比利·怀尔德,著名导演,编剧,抱过六个小金人的大师,一般来说在西方,杰出的导演,首先是杰出的编剧。


导演(Directer),负责协调场景、道具、演员、摄像、灯光、武打等一切和创作有关的元素,将编剧手上的文字文本半成品完全加工成荧幕上的多媒体文本的角色。相当于颠勺的大厨。然而在内陆,出品人和制片人都比较牛,导演自然是又要当爹又要当妈,什么都要管。所以一个导演的成功要素和职业魅力不单单是有想法还要看一大帮人买不买他的账,这个直接影响到作品最终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