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yzsr273 2017-02-03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和顺,古称梁余,春秋时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名盖与。北齐置梁余县,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更名为和顺县。 和顺,春秋时名盖与,为晋大夫梁余子养封邑。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寿阳春秋为晋马首邑,汉为榆次县东境。西晋主康年间置县,因县城地处寿水之阳而名寿阳。北魏太平真君九年寿阳迁大陵城(今文水县)并改名受阳。孝昌末,朔州寄置原寿阳城,辖五郡十三县。隋开皇十年复置,改名受阳。唐贞观十一年仍名寿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左权,(1912)废州,辽州改名辽县。(1914),隶冀宁道。(1927)废道,直隶山西省政府。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辽县隶属山西省第三行政公置管辖。1939年7月,侵华日军占据县城,辽县抗日民主政府移驻西黄漳村,隶属太行第三专区。1941年9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以平辽公路为界,划县境西北部置辽西县,县抗日民主政府驻蒿沟村,隶属太行第三专区。1942年5月,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在反“扫荡”战斗中于十字岭壮烈牺牲。为纪念左权将军,是年9月经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批准,辽县易名左权县。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因史出春秋时期割股奉君的介子推东汉时期博通典籍的郭林宗北宋时期出将入相五十载的文彦博三位贤士名达,素有“三贤故里”之称。总面积744平方公里,总人口37.25万人。 介休历史悠久,国内史籍最早记载介休历史为周代鲁隐公五年(前718)。时,曲沃庄伯伐翼,晋翼侯奔随,随在今介休城东,当时为晋大夫士会食邑。前636年,晋文公返国赏随臣,介子推不言录,与母隐居绵山。晋文公焚林求贤,子推竟与母抱树而死。后,介休即依介此而名.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
     太谷,西汉置阳邑县。隋开皇十八年(598)更名为太谷。唐武德三年(620)太谷、祁县合并置太州,六年废州复县.据<</span>远和郡县志>笌文献记载以县西南有太谷,故名.原来太谷县名来源于一条呌太谷的山谷,据清<太谷县志>解释为太行之谷,其实在古代"太"通"大",太谷即大山谷.它指今祁县通沁县的子洪口谷.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灵石县,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隋开皇十年,文帝杨竖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阳,春秋时期,境域属晋,战国归赵,秦属上党郡。东汉建安末年(220年)为乐平郡,隋大业初年改为乐平县。后几经演变,到民国元年(1912年),定名为乐平县。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昔阳县。直至清嘉庆元年(1796年),乐平县并入平定州,称为乐平乡。1914年,山西省都督府决定将乐平乡恢复为县,但当时江西省已有乐平县,为避免重名故取其境内春秋地名“昔阳”,命名为昔阳县。 至于“昔阳”的含义,郝树侯先生曾谈到他的一点心得。他根据《元和郡县志》中“昔阳故城,一名夕阳城”的线索,援引《尔雅》:“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的解释,认为“昔阳”乃因在太行山以西而得名。但因先秦古地名毕竟深奥繁复,未敢遽信,姑备一说,俟博雅考焉。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实行郡县制,置县平陶,属太原郡。汉朝时,平遥为京陵、中都二县及邬县地。北魏太武帝时,徙汉平陶(原址在今文水县西南)于京陵城西,并因避太武帝拓跋焘名讳,改平陶为平遥,东迁至今址.平遥县,古陶邑,帝尧(陶唐氏——景深渊默)初居于此,陶氏得姓所自始也。汉曰平陶,魏避太武(即打到镇江北岸的拓拔焘,焘与陶音近)讳改焉。汉文帝国此曰代(汉文帝曾经被封为代王),后称中都。〈括地志〉谓中都故城在平遥西南十二里,本属太原郡祁县。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次,春秋时期称涂水、魏榆,战国时期就称榆次。秦隶太原郡。北魏、北齐两度易名中都县。公元 979年,宋太宗灭北汉,置并州于榆次,越三年,复迁唐明镇,榆次复县制。以后历代县名不改。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祁县,历史悠久,因古时有“昭余祁泽薮”(长杂草的积水地带)而得名。春秋时,祁地属晋,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公元前556年,晋平公将祁地赐给大夫姬奚作食邑。姬奚以地为姓,改姓为祁,即历史上有名的“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祁黄羊。他的城邑在今祁县的古县镇下古县村。公元前514年,祁奚的孙子祁盈因故被杀,食邑随之没收。晋分祁奚之田为邬(今介休)、祁(今祁县)、平陵(今平遥、文水
、梗阳(今清徐)、涂水(今榆次、太谷)、马首(今寿阳)、盂(今盂县)等七部分。现在祁县的境地,基本上是从那时候确定的。
晋.晋中.十一市县地名由来

   榆社,春秋时属晋。战国先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汉建县称涅县。晋改名武乡县。魏太和十五年迁涅城于南亭川。隋于北亭川分置榆社县。唐初改榆社县为榆州,后罢州以县属辽州。宋熙宁七年榆社县并入武乡县。元复置榆社县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