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小编整理了一些老例儿 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 其实单就在天津的坊间 也流传着许多的“妈妈例儿” 天津土著称其为--天津规矩 在天津老一辈人眼里, 凡事得有个规矩 这规矩不能乱了 乱了就会被笑话 下面这些天津的规矩你可得门清儿 一不小心做错了 可就崴泥啦! 这些东西不能相互借 01 刀剪不外借 刀剪往往被视为凶器,借刀剪等于借祸,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所以按天津老规矩,不能跟别人借刀和剪。 02 借香火招人骂 香火主要有两个说法,一是香是拜佛的信物,民间有“拜佛不烧香,拜了也白拜”的说法,既然这香是您诚心祈祷时用的,所以它必须是您自己请来的。借别人的,说明诚意不足。二是民间里家族的血脉传承也被视为传递香火,所以借什么也不能借香火,否则等于是侮辱人呢! 03 借尿芥子代表借子 谁家生了娃可是件大喜事,但若要是小孩的尿芥子不够使可是不能随便借的,因为”芥子“有”借子“之意,若要不小心借了芥子,人家可是会不愿意的。 04 借药代表送病 借药“送病”之说,是非常不吉利的。 借了也不用还的东西 01 “接短儿”,是救急的东西 居家过日子,邻里之间借东西是难免的。需要用的时候没有了,比如柴米油盐酱醋料,问别人借,老天津话叫“接短儿”,是救急的。用过之后不用还,你也没法还。 02 药锅 跟邻居借药锅可以,但有句话千万千得记下,那就是用完了就在自个儿家搁着,人家不来要,绝对不能去还。这里边的意思是,人家全家身子骨儿好着哪,不需要熬药。按老天津的规矩药锅是不能还的,您要真还了,就有盼人家急需熬药这不吉利的意思了。 03 借碗 假如哪天家里来客人,盘、碗不够,需要到街坊家去借, 这空碗可不能就这么直接送过去,一定要装些自个家的食物,或者盛碗水再还去。 01 跟人说话时嘴里不能嚼东西 边嚼东西边跟说话,说话不清楚不说,关键还不尊重他人。 02 进门跟长辈挨个打招呼 不管到谁家去,一进门从长辈开始要挨个叫一遍。 ![]() 03 不许当众喳呼 从小家长就教育我们,一定要低调内敛,尤其公众场合不能喧哗打闹。 04 跟任何人说话,得称呼“您” 天津人最注重礼貌,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带着尊称,”直接不带称呼或者用“你”指代,基本上会收获一记白眼! ![]() 05 不许说瞎话儿 说瞎话儿是最让人膈应的,一来显得为人不靠谱,二来也会让别人质疑你的家教涵养! ![]() 06 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靠着门跟人说话总给人一种不着调儿的感觉,大声喧哗也会让人觉得哗众取宠,在天津,你要敢这么干,保准让人说你老坦儿! ![]() 07 说话给别人留余地 即便再看着不顺眼的人,如果没有什么深仇大恨,天津人一般不会一句话把对方噎死。 ![]() 01 “上座'大有讲究 主人与客人进餐时,要客人或长辈坐上席,小辈坐在次要的位置。这些规矩目前仍很讲究,尤其是在乡村宴席。 ![]() 02 不许搅菜碟儿 夹菜不过盘中线 从小吃饭就被教育,夹菜只吃眼前的,不能超过盘中线,不能在整个盘子里面搅和,会显得极为不卫生和没有家教! ![]() 03 不许筷插碗儿 筷子插碗里有祭拜死人的意思,极为不吉利! ![]() 04 不许嘬牙花儿 嘬牙花儿是一种表示不满的形式,当众嘬牙花儿会显得极为没有教养! ![]() 05 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吃饭咬着筷子是不礼貌的,有一桌子的人吃你的'口水'的意思。 ![]() 06 不许壶嘴对着人 放茶壶的时候,应该壶嘴向外,千万不能对着客人。因为壶嘴对着谁,表明谁是主人不欢迎的人,那意思是赶你走呢! ![]() 07 敬酒杯沿要低于对方 敬长辈必须要比对方低,如果对方是同辈或亲密朋友就无所谓了,如果自己敬别人酒就尽量低点。 ![]() 08 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 不能在盘子里挑菜翻菜,特别是吃鱼的时候,乱翻乱挑是目中无人的表现,而且现在夹菜要是翻来翻去,会让人觉得很不讲卫生…… ![]() 09 长辈坐下方可吃饭 吃饭前要礼貌性的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大微哥家里至今保存着这个习惯,长辈不到不吃饭! ![]() 10 作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 做客不能反客为主,这是对主人起码的尊重! ![]() 11 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 在天津吃饭要是敲碗筷,是会被大人敲手的,因为敲碗是'要饭人'的专利。 ![]() 12 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谨记茶七酒满,他人为你倒茶倒酒时一般叩桌以表示感谢,是用中指和食指轻轻连续轻敲三下。 ![]() 13 吃饭不能西里呼噜出声 天津人吃饭最忌讳喝汤出声,会让人觉得你好几天没吃东西。 ![]() 14 盛饭不是要饭 给别人添饭时一定不能说:您还要饭吗?晦气。 ![]() 15 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 吃饭时不能端着碗满处跑那是要饭的,也不能随便换座位。 ![]() 16 不能用筷子直接指人 用筷子直接指人,有骂人的意思。 ![]() 01 不许抖落腿儿 首先抖腿对身体不好,其次频繁地抖腿会给人一种做事毛躁不冷静的感觉! ![]() 02 不许叉着腿儿坐 叉着腿坐十分轻浮,特别是女孩子,容易走光,家长基本上看见么坐就直接上手了! ![]() 03 不许斜楞眼儿 不尊重人的表现! ![]() 04 不许罗着锅儿 整个人没有精气神儿,外表看上去也是邋里邋遢的,对身体也不好! ![]() 05 不许掳袖管儿 这是要跟谁打架呢? 01 串门儿不能空手 买什么其实是随意的,大小就是个心意,体现了一种讲究。 ![]() 02 做客时不能进没有人的房间 进没人的房间,如少了东西,自己没法说清。 ![]() 03 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卧室和床是极为隐私的东西,没有得到别人的允许直接坐在人家的床上极为不礼貌! ![]() 04 给别人递接物需用双手 双手递物或接物,就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当然起身接物,也是尊重对方的表现。 ![]() 01 下午结婚 天津市城区里的人结婚在下午,下午2点左右接新娘,4点30分左右典礼,5点开席。但距离几十公里的天津郊区就是上午结婚。 ![]() 02 喜字有讲究 天津结婚男方家门前贴双喜(囍),女方家门前贴单喜。 ![]() 03 姨不送 姑不接 天津结婚女方送亲队伍不能有姨,男方迎亲队伍中不能有姑。所谓“姨不送,姑不接”。 ![]() 04 四碟捞面少不了 天津结婚女方中午要在家里请亲友们吃“四碟捞面”,也叫喜面,其实就是打卤面。意味着长长久久。所谓四碟菜码(拌面用的菜)就是糖醋面筋一盘,清炒虾仁一盘,炒鸡蛋一盘,菠菜丝和胡萝卜丝和豆芽菜等蔬菜丝拼成的一盘。 ![]() 05 不走回头路 接新娘前和去酒店前走的路线不能一样,要走不一样的路,这叫不走“回头路”。 ![]() 01 正月不剃头 原指清朝一些文人士大夫以“正月不剃头”表达对明王朝的思念,意指“思旧”,为了掩人耳目,讹传为剃头死舅舅。 ![]() 02 正月不能说媒 据说正月说媒,媒人死,平时保媒拉线的在正月里消声匿迹。 ![]() 03 正月不买鞋 避讳这个“鞋”字,可是现在有了新的说法,正月买鞋发邪财。 ![]() 04 年夜晚不能全吃光 大年三十的晚餐,是一年中最后一顿饭,吃完后必须剩余一碗米饭,留到明年吃,只有这样才能家事兴旺,连年有余。 05 守岁 除夕夜里把家中所有灯火点明,一夜不能睡觉,灯火亮到天明,称之为“守岁”。 ![]() 06 除夕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三十这天说话一定要慎重,有些字词,比如“杀、剐、宰、罚、死……”甚至连“被”(背)都不能说。比方饺子破了,要说“挣了”。忌说给炉子添煤,要说添火。万一小孩说溜了嘴,大人会马上跟着说:“孩童之言,百无禁忌”。 ![]() 07 三十晚上踩岁 三十儿晚上吃的瓜子花生皮儿都要扔在地上,但不能扫,而且要人来来回回地踩,这叫'踩岁“,寓意把一切不好的东西全踩碎了,来年便能一切顺利。 ![]() 08 初一不借钱 “初一借了别人的钱,一年四季靠外援;初一借给别人钱,财产外流整一年”。 ![]() 09 初一忌动刀子和剪子 说是“初一动了刀和剪,口舌是非全难免”。 ![]() 10 初五剁小人 这天,各家各户都要包饺子,驱邪秽,捏小人。用刀剁馅时要把菜板剁得当当响,让左邻右舍都能听见。一边剁,口中要一边念叨“剁小人”。包饺子时,主妇们还要仔细地捏饺子皮,不露一点缝隙,称做“捏小人嘴”,意思是将说坏话的小人嘴捏严实,使其不再乱说。 ![]() 11 正月十六溜百病 正月十六,天津有“溜百病”的习俗。妇女们结伴同游,一边赏灯散逛,一边“溜”除百病,还会在溜百病的时候扔一些硬币,寓意把疾病都扔出去。 ![]() 12 二月二龙抬头 这天家家吃烙饼,煎闷子,炒鸡蛋、绿豆菜,妇女不动针线,怕刺伤龙眼。天津人也会在这一天理发。 如今 老规矩懂的人越来越少 不守规矩的也大有人在 尤其是年轻人和孩子 然而,这些老规矩 是老一辈留给我们的一笔精神财富 既是教养 亦是礼仪,不能忘! 【读音】zuàn 【释义】用手握住。 【举例】手里攥着一把斧子。 本文由文化天津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