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又称“打春”、“咬春”、“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中国以立春为春季的开始。 作为中国传统的节日,立春也有它特别的讲究和风俗习惯。 风俗习惯 禁忌之一:立春之日不看病,如果看病就意味着一年都没有好运气。 禁忌之二:立春之日不理发,理发则不吉利。 禁忌之三:立春之日不能躺着,要坐坐或者站起来走走。 禁忌之四:忌讳吵架、不口出污秽言语、不要做口舌之争,和和气气,喜迎春之至。 禁忌之五:立春之日莫搬迁。搬迁自然不宜,一年之始,不宜动荡。 风俗习惯 迎春 迎春是立春的重要活动,事先必须做好准备,进行预演,俗称演春。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 句芒神 在“立春”这一天,举行纪念活动的历史悠久,至少在3000年前,就已经出现。当时,祭祀的句芒亦称芒神,是主管农事的春神。句芒为春神,即草木神和生命神。句芒的形象是人面鸟身,执规矩,主春事。在周代就有设东堂迎春之事,说明祭句芒由来已久。 鞭春牛 又称鞭土牛,起源较早,后来一直保存下来,但改在春天,盛行于唐、宋两代,尤其是宋仁宗颁布《土牛经》后使鞭土牛风俗传播更广,为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 咬春 立春时有自己的食品,主要是春饼、萝卜、五辛盘等,每逢立春世界,街市上都有不少叫卖春卷的小贩。 此处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过去认为咬春就是吃萝卜,其实也包括吃春饼;为什么要吃萝卜呢?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二是所谓讨春就是迎春之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