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令人惶恐的事情是,要完全接受自己|每日一片 1分47秒

 小蓝2266 2017-02-04

感悟人生,只需一刻钟


时长:01'47''             星级:7.9



「最令人惶恐的事就是要完全接受自己。」

——瑞士心理学家 荣格




本短片为盛世长城广告公司为CoorDown运动所拍摄的公益短片,旨在促进人们关注世界唐氏综合症日,改善唐氏综合症患者的境况。

短片以女孩的自述展开。她拥有家人、朋友、爱人,追逐不可实现的梦想,享受美丽的人生。影片末尾镜头一转,这原来是一位叫“安娜”的唐氏综合症患者(Anna Rubright)。她所叙述的也许是她还未实现的梦想,也许是她对自己当下生活的解读。

若是前者,片尾疑问“你如何看待我”或许暗示了她曾受到的质疑;若是后者,便是对另眼看人者直接发出质问。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安娜都明确地传达出了一个信息:我珍惜我所拥有的,我配得上我所追求的。我接纳我自己。我喜欢我自己。


(我们只接受自己认为配得上的爱)

生活中和虚构作品中,励志故事的主人公往往历尽困苦,相当一部分主角甚至拥有比普通人更艰难辛酸的过往。其中不乏残疾者和疑难杂症患者。

他们的劣势的和他们的成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这种冲击对人们来说就是劲头最大的鸡汤。毕竟,大多数人还是多多少少期待着,在人生的哪个转角处能来一次命运的逆袭吧。

他们的顽强让人敬服,然而真正让我感动的却是他们身上的一种普遍特质。一种每个普通人都能拥有、却有人没有的特质。那就是:

「自爱」


我们追逐明星同款,年少时把暗恋的人用过的小物件小心收藏,将崇敬的选手惯用的球拍看作神圣之物,憧憬着某个极欣赏的人到过的地方。

这些人无论在他人眼中如何,至少都已在我们眼里闪闪发光。他们的可贵为与他们相关的事物赋予了神圣的含义,我们珍惜着宝贝着,有时却对自己颇有苛刻。

社交网络上流传着一个问题:

“如果遇到一个和你一样的人(同你取向中的性别一致),你会愿意和他/她在一起吗?”

答案两极分化得厉害。有人说“那真是太好了,我就想嫁我自己这样的”,也有人表示,还是别祸害别人了。

(我和自己有一段完整的爱恨交织的关系)

美国多芬自尊基金会曾发起一项针对全美近4500名青少年女生的调查。结果显示,每十个女孩中就有七个觉得自己不够好。她们还表现出进行消极行动的倾向,比如不规律饮食、吸烟、酗酒、参与校园欺凌。此外,2011年,美国心理学家协会曾发表研究结果并指出,男女人群,在人生的各个阶段表现出“自恨”心理的程度是相近的。


“我好胖。”
“我很招人烦。”
“父母对我很失望。”
“别人都不喜欢我。”



(我好烦躁,因为我是个废物)

我们为什么会讨厌自己?

一种观点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来源:1.我们的父母以及成长过程中其他对我们重要的人的评价。2.这些有影响力的人怎么看待他们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