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温雅小筑 2017-02-04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七律  善化寺 中华新韵

神仙自在殿堂春,木作泥胎彩绘身。宋使亲和千里客,元君礼拜万方臣。养心四序香随乐,快意三生悟感真。端坐莲台成正果,蜂拥膝下问福人。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大同善化寺是我国现存布局最完整,规模最大的辽金寺院。坐落在大同城南门内西侧。始建于唐代,初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末保大二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凡十五年始成。

善化寺山门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模。元史记载,曾有四万僧人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在此寺集会,作佛事活动。明代又予修缮,明正统十年始称善化寺,曾为官吏习仪之所。

善化寺大雄宝殿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寺院布局唐风犹存。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殿前两侧有钟亭、鼓亭,是辽金佛寺特色。东侧文殊阁,近代复建;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寺院整体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

俯瞰善化寺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寺内还保存着泥塑,壁画,碑记等珍贵文物。其中金代泥塑造型优美,个性突出,特别是二十四天王像,极具生活气息,富含感染力,堪称国之瑰宝。

大雄宝殿天王像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善化寺山门外的五龙影壁原是大同城南兴国寺山门前的照壁,于1980年拆迁于善化寺,原在善化寺的西侧院内。大同启动古城复兴工程后移到寺前。

善化寺五龙影壁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影壁为单面五彩琉璃照壁,由210余块单件构成,用黄、绿、赤、紫等色彩描绘巨龙腾云驾雾、倒海翻江的宏伟场景。色调和谐,明快艳丽,为明代琉璃艺术的又一珍品。宽大的壁面上浮雕着五条四爪金龙,盘旋回绕,上下翻腾,色泽斑斓。这些雕龙,其形态之优美、雕刻之精细、意境之深远,均可与明代大同代王府前的九龙壁相互媲美。

五彩琉璃翔龙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五龙壁中心之龙是大同市所有龙壁中极其少见的正面之龙。龙首居中,颌下火珠飞舞。龙身盘绕上下左右,龙爪分指四方,龙尾则甩向左侧。龙头怒目圆睁,龙角高耸,龙须张扬,龙威八方。搅得下方海水汹涌澎湃,浪花飞溅。

五龙壁中心之龙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壁面用五彩琉璃镶砌,下筑须弥座。须弥座的束腰雕有蛇、兔、牛、马等十多种动物,姿态各异。壁顶是仿木构房屋建筑形式,镶嵌着屋檐、斗拱、瓦垅、垂莲柱,以及鸱吻垂兽等。壁身两侧有对称双龙菱形图案,壁后另有三幅团龙雕塑图形。

五龙壁后团龙雕塑图形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善化寺山门亦为天王殿,单檐五脊顶,面阔5间,进深两间。当心间辟门。山门前后立有檐柱各6根,分布整齐;纵向另立中柱6根,共18根,内外柱等高,凿削规整,形制美观,为现存金代山门中的巨构。山门外悬“善化古寺”匾额,内悬“威德护世”匾额,字体敦厚有力。山门楹联:“九百年风云变幻宠辱不惊静观世变,七王朝岁月沧桑沉浮无意阅看人忙”,为原大同市长耿彦波撰写。

山门外悬“善化古寺”匾额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山门内悬“威德护世”匾额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山门内有四大天王塑像,这四尊佛教护法神,威武庄重,凛然不可侵犯,日夜护卫佛门圣地。

天王殿(山门)四大天王塑像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云中漫步:善化寺(上)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db600590102x0vq.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