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节日诗

 杏坛归客 2017-02-04

闲话节日诗


中秋,是我们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其历史可以追索到春秋时代,在《礼记》中就有这种记载。每一个节日都是一种精彩的文化,往往是因为这样的节日,文化得以传承。

我说说节日诗的一般特征:

第一、写的是一种节日文化,通过节日文化来反映一种精神意义。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固定的含义。

例如:中秋,它的含义则是团圆,丰收等生活精神;端午,则是爱国精神;重阳则是爱老敬老精神……,所以,我们写诗的时候,不要因为我们在这个节日里做了什么就写什么,而要把所做的事,与节日文化有强烈的联系。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一种团圆的生活期望。

第二、对节日的有关传说产生一种认识和见解。

例如: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果只对传说的记叙,那这样的诗,是没有意义的诗,如果所产生的认识和见解,是前人也这么说过的,那意义也是不大的,所以,也不必再写。要把这种认识和见解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或现在强于过去,或现在不如过去。例如我有一位朋友写“神舟”上天,原诗不记得了,意思大约是这样,不赞美科技如何发达,而是写牛郎织女的喜悦,“神舟”上天了,牛织不用靠七七那些喜鹊了,可以坐“神舟”来往,就象岳阳到花都通高铁了,不用挤普通火车了。一个新奇的构思,增强了浓浓的生活感。李商隐的这一首》《嫦娥》也一样,世人都想当神仙,以为神仙是快乐的,可嫦娥当了神仙了,却后悔了,因为有了离别的痛苦,人生最美的是相聚而不是离别。

第三、今昔的对比,昔的渴望在今实现了,或昔的美好在今消失了。所以大人们喜欢写对童年的节日回忆,新时代的人对旧时代的生活回忆。也有写今天的美好,到了将来是不是还依旧的思考。

例如白居易的《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这一首就是今昔的对比,通过对比从中找相同与不同,相同的月还是那月,人还是那人,不同的是,地不是那地了,情不是那情了。

再如苏轼的《中秋月》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这一首,则是现在对将来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对美好的留恋。

第四、即时即景的感慨。就是在节日的当天,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对这个事情产生一种感慨,并且这种感慨与节日紧密相关。例如:皮日休的《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这露华是即时即景,作者却认为是嫦娥从天下掷下来的,露华与中秋关系也不是很强,但因为把嫦娥搬出来,中秋气息就出来了。后面的第二、三、四点都在建立在第一点的基础之上,没有了第一点,那节日的气息就荡然无存,任何一个节日都有浓厚的节日气氛,只有抓住了这个中心,才能咏出节日的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