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看到“加息”二字就兴奋

 Litchimango 2017-02-04

别看到“加息”二字就兴奋

2017-02-03 解局北京

参考东兴证券张岸元、兴业宏观等观点


上班第一天,相信大家已经被“加息”刷屏了,解局君就不多说央行到底做了什么,只想提供一个不一样的观点:别看到“加息”二字就兴奋。



看懂没,仅仅从货币政策工具来说,基准利率和和公开市场操作利率有本质区别。什么区别,用数字说话。


现在债券市场扣除同业存单以后,存量规模是58万亿,每月到期量仅8000亿-9000亿,每个月的到期量其实就只相当于存量的1.5%。只有这1.5%到期,需要重新发行的,融资成本才会上升。


假如所有的债券发行利率,都上行了100BP,也就是1%,那么每个月整体融资成本上升多少?1.5BP!


即,存贷款利率对实体经济影响相对较大,而对于金融体系去杠杆的作用不如公开市场、SLF等利率效果直接

当然,还有人会说,近两年央行一直在进行利率市场化,用公开市场利率操作取代基准利率作为货币政策工具,这么来说,这次操作还是具有很强的信号意义。


解局君认同,但也就是一个信号意义而已。


在得出货币政策转向的结论前,不要忘了一个大背景:十九大召开。各位再去看看各大部委的年度会议,他们今年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十九大。什么意思,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稳”。


也就是说,内忧叠加外患正对国内货币政策宽松的空间逐渐形成制约,未来一段时间的货币政策仍将是中性偏紧的态度,同时也不排除在金融去杠杆效果不佳的情况下,央行进一步趋紧的可能。


同样是在今天,央行主管的中国金融杂志发布了央行行长助理张晓慧的“货币政策回顾及展望”一文,可谓很有用心。


解局君摘三句供大家细细体会:


近年来,货币供应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基础货币看,以往主要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投放转为央行主动供给;从广义货币看,以往主要通过信贷投放、外汇占款等方式供给,随着外汇渠道发生变化,证券投资以及同业渠道供给的货币明显增多。需要适应货币供应方式的变化,密切关注国内外形势变化对流动性的可能冲击,从量、价两个方面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组合,维护流动性基本稳定。



我国货币政策的价格型调控和传导效率还有待增强,尤其是对信贷市场的传导还不够顺畅。要进一步深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督促金融机构增强自主合理定价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着力培育市场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增强中央银行利率调控能力。进一步完善利率走廊,提高常备借贷便利操作效率,有效发挥利率走廊上限作用。


要提高预期管理能力,尤其要发挥好基础性金融资产价格也就是利率和汇率管理调整预期的作用,既要让价格更大程度上由市场来决定,也要防止利率、汇率出现过大波动和预期发散,以维护金融市场的基本稳定。在处置金融风险的同时抓紧在现有框架下把解决风险的制度建立起来,进一步深入研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提高金融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完善金融风险防范和处置的各项制度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