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流波先生论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

 天和图书馆21tc 2017-02-04
流波先生论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
流波先生论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X

西方、日本人研究出的上中古时代的人类有一种共同的语言叫“埃斯诺特语言”,这正是糯民的语言,上古世界是以中华糯民的农耕语言为主体的全球性扩散。今天的汉语特别是古汉语、方言和众多的民族语种如黔台语、侗台语、壮侗语、侗傣语、藏缅语、日本语、南业语、印欧语等等都是其继承保留语种。放言之,世界各民族的语言语音几乎都与中华糯语有着千丝万缕的亲缘关系。一些国家的古名族名就由糯语变相而来。如孟加拉(糯)、老挝(糯)、尼(糯)泊尔、伊朗(糯),扶罗(柬埔寨)民族是“高绵”(缸民,“缸”是古“粳”的读音,即由“糯”发展而来的稻种)族,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古为诃罗(糯)国,马来半岛南古为罗(糯)越国,泰国南部古称罗(糯)迦戌国,泰国的另一部分古为罗(糯)钵底国,缅甸西部的阿拉干古为诃利难罗(糯)国,巴基斯坦的部分古为犍陀罗(糯)国,阿富汗的一部分为缚葛罗(糯)国等等。古梵语是印度婆罗门使用的语言,婆罗门语言继承了古印度最早居民尼格利陀人(Negrito)、达荼毗罗人的语言,这些印度半岛早期居民都是从中华南方去印度半岛的糯民。流波先生论语言文字的起源发展
目前,欧洲语言文字占了地球的一大半,这种状况与500年前哥伦布偶然寻到了中华古老先民住居的美洲后掀起的世界殖民潮紧紧联系在一起,是这场血与火的世界殖民史的直接结果。当西方发现“X”这一符号于7000年前的西亚哈拉夫女神(也就是糯神)像肩头时,宣称发现了“世界第一字”。能怪西方吗?7000年以上的文明对西方来说是太遥远太弥足了。而距今9000年前的中国洞庭湖平原上的彭头山文明文化中出现了“日”、“月”、“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