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摊上的线装书

 热点板块 2017-02-04

地摊上的线装书

我喜欢逛旧书摊,时常花不多的钱,买下一两本自己喜欢的旧书。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和妻子出去散步,看到一家卖旧书的没有收摊,我禁不住走了过去。

旧书摊旁还有一对老年夫妇,男的蹲着,女的弯着腰,他们和卖旧书的中年妇女似乎比较熟,在谈论什么事。我蹲下来,眼睛在旧书堆里搜寻,耳朵听他们说话,很快听明白怎么回事了:中年妇女之所以收摊迟,就是想等这位老头来,请他帮忙鉴定一下一套线装书的价值。

我忍不住伸手过去小心翼翼地拿来一本翻看,是中医古书,由于年代久远,纸张已经发黄、变软,封面大多已磨损,内页却还完好,字迹清晰,有许多用毛笔披阅后的“句读”。

其中一本,卖书的女人说,许多人认为这是最有价值的一本,因为是手抄的。老头好像是搞书法的,他不认为这是手抄的。我从他手中接过那本书,随手翻开一页细看,内容也是记载中医药方的。我看同一页上相同一个字的笔势,形态各异,加上对线装书基本样式的了解,我可以断定,这是一本手抄后精心装订的资料。

“这本书应该是手抄本,而且有100年左右的历史了!”我仔细研究后得出结论。老头仍从墨迹的角度推断它是印刷的,老太太也在一旁支持他的观点,她支持的依据是老头是搞书法的,经常帮人鉴定字画。

我心里想要反驳,可嘴上并没有说,我才不愿意迂腐地在马路边卖弄。我随口问了卖书的女人肯出手的价格,差不多是我一年购书的费用——太贵,我不再多问,起身离去,继续散步。

“收购的时候,也许当废纸收来的,一转手就是天价。”妻子说。“卖书的子孙,要么穷到底了,要么太缺少文化,要不然不至于家里容不下这几本书……这至少传三四代人了!”我感慨道。

这些医书的主人,曾经从中吸收过丰富的营养,也许是一代有名的医家,他或许梦想过这些书可以传家,可以子承父业,供几代子孙养家糊口,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有一天,他的这些“心血”会辗转流落到街头,摆在地摊上……

我也时常面对自己的那些藏书感到迷茫:自己这一代人爱读书,未必能保证下一代人同样爱读书,李白的儿子未必是李白,鲁迅的儿子未必是鲁迅,那个希望子子孙孙千秋万代坐享皇位的秦始皇,也不过把江山传到第二代,生前将个人所藏捐赠给图书馆、档案馆的名家学者实在是明智之举。

我的祖上是种田的,他们没有给我留下一寸纸片。正因为这一点遗憾,我总是想多积攒一些好书,留给子孙,哪怕下一代没人看,下下代也许会有人看呢?哪怕只有一本书能使子孙受益也好啊!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随园老人的《黄生借书说》,年少时读懂了字句,其实质,并未真正领悟。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