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斯人已逝 风范犹存 | 严克勤:追忆冯其庸先生

 123xulan 2017-02-05


农历新年即将来临之际,又一位大家离开了我们。

冯其庸先生走了。

他是中国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曾长期担任中国红学会会长。

他的精神力量,已经融入承载着中华文化的芸帙缥缃之中,成为民族精神的一角。

             匕


追忆冯其庸先生

文/严克勤   朗诵/肖鹏

           阝               

                              廴              匚


 
我国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冯其庸是江苏无锡前洲人,1924年2月3日出生。历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中国戏曲学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理事、《红楼梦学刊》主编等职。以研究《红楼梦》著称于世。


冯其庸先生走了,他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九十诗书画展,那宾朋欢聚的盛况,冯老谦恭宽厚的音容,仿佛还在眼前,视线却不禁模糊了……

-冯其庸九十·诗书画展作品-

我初识冯老时还是个少年,记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冯老从北京回锡总要与他的乡党老友相聚,我因是他老朋友们的小朋友,因而也常常在其旁聆听他们海阔天空的闲聊,他谈徐州东汉古墓挖掘的新发现,谈途经楼兰古城寻找玄奘取经遗迹,谈为本帮菜策划红楼宴的欣喜,谈与陈从周交流古典园林的心得……虽然那时的我听起来还似懂非懂,但是从冯老与老友的聊天的话语中感受到人文历史的魅力,至今难以忘怀。

-冯其庸先生手迹-

文革动乱时期,不少前辈巨匠因不白之冤撒手西去,冯老闻之痛苦万分,那时候他常常以书写陆游的诗“买醉村场半夜归,西山落月照柴扉。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来排泄心中的苦闷!冯老的学问修养深厚宽广,在多个领域有独特的建树,书画摄影无所不通,但我还是喜欢冯老的行草,别具一格,充满着文人的书卷气息,清丽洒脱。冯老书写还有一绝,就是在宜兴紫砂壶的泥坯上题写诗文谋篇布局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凡经他题写的紫砂茶壶文人气息更浓了。冯老的题写内容除经典诗词外,还有就是他自己的诗句,如“一枝一叶自千秋。风雨纵横入小楼。会与高人期物外,五千年事上心头。”。


-冯其庸写意画-


冯老和他的夫人夏老师待人接物特别热情好客,早年去北京交通住宿比较麻烦,两位老人常常在自己的家里招待来自家乡的客人,我太太到北京出差就是夏老师照顾安排他们在人大的小青楼里住宿,拥挤不堪的书房里架起一张单人钢丝床,虽不宽敞,但充满着无限的温情。有一次我在北京出差时去拜访冯老,那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恭王府里面,典型的四合院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环境幽静。冯老的办公室在东厢房,办公桌靠着南窗,墙上都挂着先生自己的书画作品,对面一间记得是李希凡先生的办公室。冯老见我第一次来拉着我的手热情介绍,如数家珍,一点也没有大学者的架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岁月悠悠,随着冯先生年事已高,回锡的时间与频次更少更短,我也因为公务缠身,与冯先生见面的机会少之又少……故人西去,手捧先生为我题写书名的《仙骨佛心》,心中不禁无限惆怅!


2017年1月23日

作者严克勤,文化学者、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全国宣传文化系统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南京艺术学院、北京荣宝斋画院教授。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巴黎卢浮宫、江苏国画院等举办过个人画展,出版多部画册和专著。

文章来源:无锡广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