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赫拉利有可能说错了?

 人到中年空间 2017-02-05

赫拉利有可能说错了?---《未来简史》读书笔记

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1月份中国上市,又是厚厚一大本。匆匆读完,还是非常精彩、震撼。看过这本书有一种感觉:一书在手,可以省掉很多其它书了。

一个月前我刚刚写了人类简史的读书笔记,写成了流水账。《未来简史》,全书三十万字,精彩之处比比皆是,如果一一道来,又会变成流水账。随书一起送到的有一张漂亮的思维导图,已经把书的脉络画清楚了,大家可以自己找来看看。这次的读后感,只想聊聊我的个人想法,对书中内容认可的和不认可的地方。

如果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人类简史》中最核心的观点,是认知革命,“编故事的虚构能力”带来了智人的大发展。而《未来简史》中最重要的观点,是“算法”。作者将智人、人的感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曾经出现过的各类宗教和主义、各种社会运作模式、乃至宇宙间所有的生物,全部概括为各种各样的“算法”,即某种数据处理系统。于是,万事万物便顺理成章地,被视作了大大小小的各种数据流,生命也只是数据处理,“信数据,得永生”。

这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提炼,让人眼前一亮。我很开心,迅速接受了这个说法。中信出版社有另一本畅销书,名为《思考,快与慢》,讲人的认知系统分两个部分,系统1反映快速直接,是一种直觉,系统2需要集中注意力,慢,但更理性精确。如果把两本书结合在一起看,则系统1正是我们的身体历经亿万年的进化,而固定在基因里的一种生物算法,我们并不需要了解这个算法的过程,算法直接给予我们计算结果,是下意识的。而系统2,则是面对更复杂的情况,除了眼前的信息,还需要调用更多的外部数据、需要动用意识做分析和判断的,意识对计算全过程都了解和控制一种更复杂的算法。然而,都是算法,有着同样的过程:收集信息--数据处理--给出结果。如果把万事万物都概括为算法,则对其难易和优劣程度的判断也变得较直观、轻松了。比如,可以看一个算法的运算逻辑和依据是什么,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和全面,如果逻辑OK,数据准确,则运算结果相对就可信。如果两者都有问题,就不可信。同时,运算时纳入的数据越多、运算结果也越准确。例如,我们要判断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好人,不能光听他自己嘴上说的,也不是去看《面相大全》,或者盯着他做冥想、找感觉。最好的方式是搜集他从小到大的履历、查看他的信用记录,了解他的生活轨迹、再听听他身边一些亲朋好友的评价。大量地搜集和分析数据,得出更准确的答案,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聪明的人们干的事儿。

“数据主义”和“算法”,打破了生物和机器之间的隔阂,也跨越了不同学科,把科学家、经济学家、艺术家纳入同一套语言体系,有了沟通的可能。通过对算法的不断升级,人工智能虽然仍然没有意识也没有感觉,却已经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分析和判断,人工智能甚至能够比人类更了解他们自己。而人类的艺术创作,曾经被认为是人工智无法突破的堡垒,也被打破了。现在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模仿音乐家来创作音乐作品,听众根本无法分辨作曲者是人还是机器。我自己还曾经猜想过,或许音乐创作由于符号和规则较少,相对简单而容易被人工智能模仿,但文学作品更为复杂,短期内人工智大概能很难做到。结果刚刚搜索了一下,发现已经有日本的人工智能创作出了小说。是的,如果本质上都是一些算法,那么,人与机器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算法”,书中有许多容易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说法,我也倾向于接受,譬如

1、人类曾经的三大问题:饥荒、瘟疫和战争,已经基本解决;

2、并不存在人类独有的“永恒的灵魂”;

3、并不存在一个“唯一的、固定的、真正的自我“;(人文主义主张的”寻找你内心真实的自我“其实很不靠谱)

4、自由意志只是一种错觉,其实并不存在。我们所有貌似自主的选择行为,其实是基因的既定设置 随机性的结果。

这些概念听起来有些惊世骇俗,但赫拉利基于他的科学世界观,在书中给出了大量事实依据,以及诸多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相当可信而有说服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读读看。

如果如书中所论述的,三大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说明智人到目前为止一直在进步,且成果赫然,那么今天这个时代,正是人类出现以来,最好的一个时代,那些总是唠叨“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的人们可以闭嘴了。“不存在永恒的灵魂”,则各种有神论宗教以及人类中心主义的信念也都可以拜拜了。不存在唯一的固定不变的自我,这一点和佛教哲学有点不谋而合,但若如此,其实转世之说也就没有什么依据。关于自由意志不存在的部分,似乎最为惊人,但想想,如果我们的感觉和欲望,不过是基因算法的副产品;再梳理一下每天活跃在我们头脑里的种种思想和判断,基本上都能找得到被灌输的源头,并没有哪一条是纯粹自发生成的。想想这些,那么自由意志不存在一说,也就不难接受了。

问题是,如果接受了自由意志并不存在,则生命、世界的意义究竟为何?马克斯·韦伯说:“人类是悬挂在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人类总是需要意义。过去,“神赋予世界以意义”,现今的人文主义、自由主义则认为“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意义”意义是基于人的自由意志来创造的,那么,人的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话,意义是什么?赫拉利给出的答案是:数据主义。外部算法代替人来做选择,并进一步拿到控制权,万事万物皆是数据流,信息的自由流通成了最大的意义。这个会成真吗?稍后再聊。

赫拉利对历史和现实世界的精准而天才的概括和总结,总是让我惊讶和佩服,也基本都能够接受。我最佩服赫拉利的,一方面是他学识广博,涉猎极多;更重要的,在于他别致的角度,和他将各种不同的事物、知识之间进行的这种逻辑强大的交叉融汇能力。王朔曾经创造过一个词:知道分子。很多做学问的人,只限于知道而已,却一不能活用、二无创造力。在今天,有了互联网、有维基百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获取信息,仅仅做一个知道分子,几乎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思考,应该是赫拉利这样的融会贯通,让知识活色生香、四处流动。

所有对过去和现在的解读与分析,其真正目的,如果不是为了指导未来的行动,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从某种性质来说,未来简史,有点像二十一世纪的《资本论》,是建立在对作者对自身所处时代深刻的观察和理解之上的一种对未来的推演。并且,和马克思一样,他使用了同一个工具:逻辑。然而,《未来简史》一书中,我个人觉得问题最大、存疑最多的,也正是关于对未来的推演这一部分。当然,精确地预言未来原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赫拉利自己在上一本《人类简史》中也提到过,人类社会是一个混沌系统,而且是二级混沌系统,不仅复杂难测,而且预测行为本身还会对这个系统形成干扰,而让这系统变得愈发不可测。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论在二十世纪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扰动,却未能命中未来,赫拉利的预言多半也是同样的情况。

那么,赫拉利做了哪些预言呢?简单罗列一下:

1、人类新千年的追求会变成”长生不死、永恒快乐、升级为神“;

2、数据主义代替人文主义成为新宗教,信息自由成为最大的意义;

3、目前存在的大部分工作会消失,多数人类作为个体的价值将不再被社会系统所认可。一般大众成为无用的阶级,少数人则升级成为如神一般的新人类。

关于第一点,我基本认同。只是,虽然书中做了乐观预测,基于这些事情本身的技术难度,以及现实人类社会在相关伦理上的争议,这些追求的实现,可能非常艰难,并且要花费不短的时间,当然不会是上万年,但也应该不会只是几十年。

关于第二点,我的感受和判断是:有道理,很有可能,也不一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来就不是在一个速度一个平面上。直到今天,有的人已经开始尝试改造自己,争取成神,但同时也有大批人还在拜神。全世界最发达的国家-美国,至今仍有33%的人压根就不相信进化论;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如果做个调查,问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和现代医学相比哪个更优秀,没准超过半数的人会选前者。就在当下,茫茫太空中,宇航员们在空间站工作的同时,亚马逊丛林里,还有原始人仍在狩猎。除了赫拉利在前书所说的金钱的力量,还没有哪一种理念、主义、信仰能够如金钱这般做到统治几乎全人类。现如今,人文主义思想大行其道,传统的宗教信仰也仍然根深蒂固。在不太远的未来,各种思想还在撕扯,不确定哪一种主义会占据绝对上风,数据主义未必就能成为人类的主流选择。如果有一大批人抱持着人文思想,或者宗教信仰不放,宁可过得别别扭扭并不舒服,也非要自己做决定或者让上帝(或许是上帝的代言人)做决定,坚决不把自我控制权交给人工智能和外部算法,恪守传统思想,坚决不做改变,也毫不意外。人类干这种抱残守缺的事儿,自古有之,未来恐怕也不见得少。如果要想让信息自由成为最大的意义,让人类社会的大多数改信数据主义,放弃自己的自主权,势必要获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可实在不容易。

数据主义还要面对一个大问题:个人隐私的保护。虽然我们大部分人在下载某个APP时,压根不会细看里面的隐私条款,直接点同意,但倘若某一天忽然发生严重的由于隐私暴露而产生的恶性社会事件,恐怕还是大家还是会认真考虑一下,是否还要继续让信息的流动这么畅通无阻?另外还有一个阻碍数据主义大行其道的因素:现代社会对人工智能的态度,一直是边研发利用、边担忧恐惧。种种掣肘,使得赫拉利的这个预言,即使真的发生,也可能进展十分缓慢。

最后一项是预言也是网上流传最多的:大部分工作会消失!大部分人会成为没用的人,成为被喂养的小白鼠,天天打游戏做白日梦度日?而少数人使用新技术,升级自己,成为和普通人差别巨大的,完全不同的神人。普通人和神人之间,会出现远超今天阶层差异的巨大鸿沟。多吸引眼球、耸人听闻呀!但在我看来,比之前两件,这个可能是最不准确的。原因有四:

1,从过去的历史看,一直有工作在消失,但同时也一直有新工作出现,旧工作消失得越快,新工作出现得也越迅速,相辅相成,一直相对平衡。人类是适应能力最强的生物,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潜能无限。从目前看,人工智能、以及各种新技术,无论是研发还是运用,依然需要大量的人来参与和辅助,并且,如前所说,在种种因素制约下,新技术发展可能没那么快,那么,也就有时间来探讨和处理诸多工作消失后,新的行业、工作的问题。人是这么敏感的动物,面对赖以糊口的工作被夺走这种事情,岂能束手就擒,毫无反应? 看看英国脱欧、美国川普上台, 被新移民威胁到生存,都可有这么大的反应,更别说被人工智能干掉了。人和人抢工作,该倾向哪一方,目前的人类思想和伦理尚还要争议一下,若人工智能和人抢,人类会站在哪一边,倾向性太容易猜了。这不仅仅是技术发展问题,牵涉到了个体人类的利益,就算技术已经不成问题,在伦理道德上大概还得掰扯许多年。那些在新技术面前失去发言权的人,政治权力可还没有失去,还有很多决定权,让精英们不得不去考虑他们的利益呢! 所以,除了推测即将消失的工作,也可以展望一下可能会诞生的新工作岗位吧! 除了新的有价值的工作,没准还会出现一些没有实际意义,只具象征意义,但仍可领工资让人糊口的空头工作呢?

2、个体的人,除了工作价值,其实还有别的价值,比如,作为消费的主体、作为大数据的提供者。

在前一本《人类简史》的书中,赫拉利提到近五百年的技术爆炸,有一个幕后推手,就是金钱和资本。那么同样,赫拉利推测的三个人类未来的追求“长生、永恒快乐和人自身的升级”,其背后的助推力,仍然是金钱和资本。

今天的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资本有一个特点,如果它推动了某个新技术的诞生,绝不想只提供给少数人使用。对于资本来说,一个新技术的应用市场,从来都是越大越好,一旦有一个技术,比如植入芯片,升级人类自身,能够应用于全民,为何不想办法让更多的人去购买?赫拉利之所以说只有少数人可以享受到更长的寿命、可以升级自己,化身为神,无非是因为这些技术费用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消费得起。但是,贵,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由于用的人少啊! 一旦用的人多了,还会那么贵吗? 不要忘了,技术有两个特点,开始阶段都比较昂贵,随着技术更新,会趋向于越来越便宜,而且技术还有后发优势。

在未来简史中,赫拉利举了安吉丽娜·朱莉的例子,说她做了基因检测,了解到自己有乳腺癌高发风险,便毅然切除乳腺以避免得癌症。基因检测价格极其昂贵,只有少数人能够购买这一服务。但是,很有可能,在未来,由于技术进步,基因检测会变得非常便宜,连普通人也消费得起呢?而且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或许乳腺癌风险被检测出来之后,压根不需要切除乳腺,一个小手术就能够解决问题呢?这并不是一个空想,想想手机,在刚刚诞生的时候,又大又沉,功能也很少,质量也很一般,价格还非常贵,都是土豪在用,而现在,一个偏远山村的穷青年,也可以买一台智能手机,价格非常便宜,功能还远远超过二十年前土豪手里的那一台。如此一看,早期花了高昂的费用享受到新技术的有钱人,反而成了新技术的实验小白鼠,除了能够比穷人早用一段时间,并没有其他更明显的优势。当热,或许也有人会觉得,如果在同一个时间,有钱人购买的新技术,如果花费更高,总会比穷人用的要好一些吧?还真的未必。一部一万元的手机,和一千元的手机,一辆兰博基尼和一辆吉利,在基础使用功能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价格差异,仅仅体现在情感体验、精神体验上好一些罢了,而这些体验,就一项技术的本质而言,其实没那么重要。

3、关于预测本身对未来的影响。既然已经预测到了未来的一些可能性,意识到一些危险,身为人类,难道不会做一些事情来规避危机的发生吗?

4、最后一点,是关于自由意志、关于犯错误这件事的。会犯错误,其实是人类这种生物算法的一个特点,错误,有可能是随机性带来的结果。犯错误这件事,其实意义非凡。整个进化过程,其实也是一个DNA不断犯错的过程,没有犯错就没有进化。虽然自由意志只是个幻想,但我们还会随机犯错呀!我们常说的创造力,或许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随机地犯错误的能力。所以,未来作为人,或许还有机会,就是犯错误? 或许,生物算法和人工智能算法最大的区别正在于此。大数据分析的都是既往数据,而人类总会随机犯错,整出些未曾出现的东西。人工智能则不同,要模仿巴赫的音乐作品,得先有个巴赫,人工智能自己尚不能造一个贝多芬出来。

当然,人工智能的算法也许还会继续进步,连创造力都可能会有,什么都有可能,我也只是做一猜测。如果真这样,也好。

未来简史是学者的预言,学者的乐观与担忧。学者写这些,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而非造成恐慌。看过此书,我等穷屌丝也不用过于担心自己成为被未来抛弃的那一部分人。更大的意义,在于今后,在走每一步路的时候,多想想未来,多思考一下各种可能性。

或许我还是太乐观。那又怎样?乐观地面对,和悲观地面对,未来都是会到来的。何不乐观一些?

无论怎样,无论是乐观还是悲观,趁现在还有时间和机会,多了解些未来的趋势、多学些新知识、让自己多掌握些技能,成为一个兼具各种能力的多面手,总没坏处。

一不留神又快六千字……最后还得鸡汤一句,一起努力,活到老,学到老,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