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情往来更要告别“自我绑架”

 薇多丽雅 2017-02-05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到节假日,随份子吃酒席就像赶场一样。红白喜事、祝寿乔迁,亲朋好友随个份子送点礼,大家在一起吃个饭喝个酒,是很多地方的风俗。但是,近些年来,这样的风俗却渐渐变了味。不光是讲面子、讲排场、比阔气,为了收回礼金,办酒席的名目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地方连“母猪下崽”也要摆场酒。人情消费越来越高,人情渐成“人情债”。 (2月4日央视新闻焦点访谈)

高考失利办“安慰酒”,小孩没出生就有“保胎酒”,母猪下崽也要整个酒,个别地方出现如此“巧立名目”整无事酒乱象,足见被扭曲了的“礼金”已成群众不能承受之重,变味的“人情风”愈演愈烈到了非下大决心狠刹不可的地步。要遏制弥漫于城乡且农村尤其盛行的这种不良风气,政府部门大力开展宣传、引导当然责无旁贷,完善基层乡民自治,通过村规民约等加以规范、约束也已被多地实践证明是可行、有效举措,而广大民众告别“自我绑架”同样显得至关重要。

人情消费“涨声”不断,人情债让大家感到“头疼”,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所致,但一味盲目跟风、从众、攀比把自己推进礼金怪圈进而形成恶性循环,既当“人情风”推手,又成“人情债”受害者,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别人大操大办自己不办觉得没面子,没有条件也要硬着头皮办;别人随礼出手阔绰自己出少了脸上挂不住,囊中羞涩也要“加码”;自己送出去的礼金多了没事找事也整酒“回收”,否则就觉得“亏”了,如此等等,难免陷入“怕酒-办酒-更怕”的泥潭。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礼金“绑架”的乡村,归根到底还是自己“绑架”了自己。倘若大家都能从自己做起,不为人情挣面子、讲排场、比阔气,使“礼轻情意重”“君子之交淡如水”成为普遍共识和共同自觉,切实做到能不整的酒席坚决不整,可以不参加的“人情宴”不去掺和,随礼多少量力而行而不“打肿脸充胖子”,更主动劝导、说服亲友俭办红白事,不搞大操大办、远离铺张浪费,大家就不必再为“人情”所累、谈“人情”色变,更不至于出现母猪下崽也整酒的荒诞。

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尚,说到底还是要靠我们每个人身体力行、共同给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