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方案将出炉|2014

 mini9559 2017-02-05

逾20个项目将试点“直接落地”改革,此举意味着这批项目的审批事项不仅将大幅削减、甚至会部分“清零”,取而代之的是“先建后验”、“评估前置”的监管模式,这宣告东莞“直接落地”改革迈出关键性一步。上述内容是昨日举行的东莞市项目直接落地改革工作协调会披露出的重要信息。

市改革办主任、市委政研室主任邓涛告诉记者,“直接落地”改革不再是审批先行,而是信任先行,“先由企业自律,再由政府兜底监管。”

那么,“直接落地”改革,是否等同于不再审批?邓涛强调,信任不代表放弃监管,直接落地改革并不是不审批,而是由过去的“先审后建”切换到“先建后验”、“评估前置”、“施工监管”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

政府推动“直接落地”改革,意味着将为企业节约审批时间。然而,把诚信交给市场,如果出现失信行为该如何处置?“改革将推出审批差别化管理。”邓涛表示,这个举措将一改审批无差别的历史。对于信誉良好的投资者、设计单位、建设单位、中介机构,将继续享受直接落地的改革。反之,一旦发现企业违规失信的行为,将不再给予直接落地的政策。

据悉,《东莞市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方案(送审稿)》将提交市政府审议后向社会发布。

改革特色

宽的更宽:先建后验

严的更严:全程监管

5月3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曾提出,要推动投资审批制度改革“见真章”,大刀阔斧压减审批时限。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探索推动重大项目审批由现行的逐项核准向承诺为主转变、由前期严审向后期严管转变,提高为企业投资服务的效率。

时隔13天后,这一总领东莞行政审批改革的要求已形成初步方案。

昨日会议初步审定了逾20个试点项目,十多个部门共同协商,初步明确了试点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改革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方式,开展以企业依法承诺制、备案制和事后监管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试点。

据邓涛介绍,此次试点改革内容呈现两大特色:一是“宽的更宽,再造审批流程”。企业在获得用地,作出承诺后自主依法依规开展勘察、设计、评审,通过开工前联合审查后,自主开展施工,施工中进行监管,竣工后接受全面验收,实行“先建后验”。

二是“严的更严,强化政府监管”。通过建立前置事项承诺加备案、承诺公示、集中验收、责任追究、全过程监管等制度,切实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和责任。

试点意义

实现“直接落地”

形成投资审批全新格局

日前,副省长招玉芳来莞专门点题,寄望东莞探路外商投资管理服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大胆创新直接落地改革,做好全省表率,尽快形成全省经验。

直接落地改革,与以往投资审批体制改革有何不同之处?本报记者了解到,推行项目投资建设直接落地改革试点主要有三方面的特色和意义。

根本上推动审批改革。试点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目前项目投资建设审批的流程,不是针对单个审批项目的调整,而是针对全流程审批的改革,最大限度地简化了部门审批环节,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实现“直接落地”,形成了项目投资建设审批的全新格局,大大提升项目落地速度,为企业审批提供最大便利。

差别化实施宽进严管。试点方案以“先建后验”、“评估前置”等为核心,实现政府部门从重审批、轻监管向轻审批、严监管转变,切实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使企业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将“宽进严管”的改革理念,向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层次延伸。

全方位提升政府服务。试点方案以承诺制、备案制和监管验收制代替前置审批,推动部门角色从“被动”审批转到“主动”服务,为企业提供“制定项目标准、开工前联合审查、施工后全过程监管、竣工后统一综合验收”的一条龙服务,将全面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项目直接落地

何谓“承诺制”?

企业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

由企业自主选择并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承诺。由企业自主依法依规实施评价、评估、设计、审查等事项,并向政府有关部门备案。

何谓“联合审查”?

实施开工前联合审查制度

相关部门对企业的建设方案、初步设计(大中型项目)、消防设计、人防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等情况进行联合审查,各相关部门列出核发条件,满足条件的,按程序分别核发行政许可,并联合作出开工前许可。

何谓“集中验收”?

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产

项目竣工后,企业按承诺书的要求提交验收报告。有关部门和专家开展集中验收。凡是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投产。能整改的限期整改;无法整改的,依法作出处理;勘察、设计、评审、施工、监理等单位有违法行为的,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专访

市改革办、市委政研室主任邓涛:

改出一套新政策 试出一套新机制

东莞日报:与历史比、与当前城市竞争比,直接落地改革有哪些意义?

邓涛:面对区域之间的竞争、自身发展的破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投改基础上,针对产业项目再次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向投资者提供更大限度的便利。

通过试点树立改革政策

东莞日报:逾20个项目试点直接落地改革,希望通过试点得到什么经验?

邓涛:试点改革并不是为了试点这一批项目。而是要通过试点,改出一套新政策、试出一套新机制。如何做到放而不乱、管而不死?如何制定科学的游戏规则?如何划定“先建后验”的行为边界?我们就要通过试点,把改革政策树立起来,把管理意图贯彻起来。

不仅要会“破”还要会“立”

东莞日报:“先建”之后,如何做好后续监管?

邓涛:监管好坏关系直接落地改革的成败。我们的改革不仅要会“破”,改掉旧规则;还要会“立”,制定一套兜底政策、行之有效、高效规范的监管体系。

东莞日报:直改之后,企业要担负起哪些责任?

邓涛:审批少了,审批快了,会给企业赋予更大的自主权,但企业也要承担更大的自律责任。我们要为企业做好辅导工作,明确企业这一次诚信守法,会为下一次享受“直接落地”政策打下基础。

聚焦

逾20个试点项目

东城松山湖最多

会议确定选取松山湖、东城、长安、大朗、谢岗、石排逾20个项目作为改革试点。从试点项目的种类分析,涉及“三重”项目、优质外资项目、“工改工”三旧改造项目、其他优质项目及学校消防等民生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试点项目中不仅有“三重”项目,还包括一批中小投资项目,说明此次试点改革采样广泛,对全市投资项目都具有样本意义。

细数逾20个试点项目分布图,东城的试点项目最多,涉及11个。松山湖试点项目位列次席,涉及6个试点项目,包括华为终端总部、红珊瑚药业总部等重大项目。

“一条龙”服务改革升级版

让东莞再度引领中国

强市之路在改革。回想30多年前,东莞曾在全国首创外商投资“一条龙”服务,成为当时中国审批体制改革的一个创举。可以说,“一条龙”服务的改革举措,推动了东莞铸就今天的外贸地位。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当前日趋白热化的城市竞争格局,面对外资审批、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和运营监管等环节的体制瓶颈,东莞改不改,改得是否到位,将直接影响城市发展引擎的全速发动。

用改革之手点燃城市发展引擎。这两年,市委市政府从宏观布局,力求打造一套从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到运营监管的全流程改革。与历次改革不同的是,本轮改革强调的是“结构性改革”、“全流程改革”,堪称30年多前“一条龙”服务改革的升级版。

新版“一条龙”服务改革,包括了项目审批、市场准入、工程建设到运营监管四个板块。通过这两年的商改、投改、后续监管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让投资者明了审批清单”、“让创业者轻松入市”、“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权力清单公开明晰”…… “直接落地”改革作为莞版全流程改革的最后一段链条,如今也雏形初现。

有民本温度,就有改革力度。作为东莞打造营商环境的最后一段链条,“直接落地”改革安然上路。相信“莞版”的便利化管理服务机制,会在全省乃至全国“可复制、可推广 ”,更会使东莞再度引领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