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 | 医学气功疗法

 智能人做超人 2017-02-06

糖尿


解余宏博士《糖尿病防治气功》功理功法大会交流(2001年9月16日第八届中国上海国际医学气功研讨会



糖尿病概述


 糖尿病防治气功是在中西医理论对糖尿病认识的基础上,结合气功的调身、调息、调心编制而成的辨病对症功法。该功法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气功研究所多位专家、教授智慧的结晶,经多年临床验证表明,确实行之有效。为了使这一简单易行的辨病对症功法得到更好的推广和提高,下面就其功理进行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探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基本病理生理改变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维生素、水、电解质代谢的紊乱。中医称之为“消渴病”,把饮食不节、情志不畅,肾阴亏损作为主要病因。根据糖尿病多饮、多食、多尿的三多症状,而将消渴病分为上消、中消和下消。即口渴多饮,肺热津伤者为上消;多食善饮,胃热炽盛者为中消;多尿如脂,肾阴亏损或阴阳两虚者为下消。我们创编的这套“糖尿病防治气功”功法,正是基于上述病因、病理、总结而成的。全套功作共十节,做一遍约需30分钟。


相应功理功法



第一节  提气开功式


[功法]

两脚并拢,两手自然下垂,松静站立,默念60个数,两手臂从体侧上抬,掌心向下,与肩平时,翻转掌心向上,两手臂继续上抬合掌于头顶上方,同时两脚跟抬起,此过程采用吸气。两手掌由掌心相合,变为手背相靠,掌心向外,配合呼气,两手向两边在体侧下落恢复开始姿势。此式重复9次。


[功理] 

糖尿病总的病机为“阴虚火旺,故滋阴降火当属解决的主要矛盾。练功开始即通过默念60个数,而起到放松入静、排除杂念、滋补阴液、降火除烦的功效。69之数当合《易经》的阴阳之理,默念6之十倍数60,暗含增补阴液之意。认真练习,细心体地,以诱导自己尽快进入松、静、自然的气功状态。


吸气时,两手掌掌心向下采集地阴之气,继而转掌向上采集天阳之气,意想阴阳二气采在手,合掌于头顶上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阴阳相合,而成一完整之太极,每一次的吸气即完成一次意念的聚集过程。通过意到气到,而使气从头顶百会穴沿百会--会阴之中轴线(中脉),下达小腹中央丹田部位,起到增强元气,发动气机的作用。


第二节  丹田吐纳法


[功法]

左右晃动身体10次左右后,端正身体。两手由体侧移至小腹丹田处,两掌相叠,虎口交叉(男左手靠腹,女右手靠腹),意念集中于下丹田,呼吸由自然呼吸逐渐过渡到顺腹式呼吸,此呼吸法形成后,慢慢加大呼吸的幅度,并减少呼吸次数。开口吐腹中之秽气,吐毕舌抵上腭,由鼻徐徐吸入清气,再闭口,舌抵上腭。轻闭两眼,然后用口吐气。共做9次,令身中热气外散。


[功理]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人体生理活动正常的现象,如果这种现象遭到破坏,阴阳失去平衡,那就是病理现象。糖尿病的阴阳失衡,总体来说表现在阳偏胜,阴偏哀。


本节一开始,通过在气功态下左右自然晃动身体l0,以求建立起阴阳协调平衡的心理准备。疾病的发生、变化既然是阴阳失调所致,因而协调阴阳就成为治疗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平,就是协调,协调就是使其达到新的平衡状态。期, 这里含有目的的意思。


均、匀、深、长的腹式呼吸,可大幅度地改变腹腔的压力,从而增强胃肠道的蠕动,提高消化吸收机能,为小腹下丹田元气的积聚打下坚实的基础。腹式呼吸形成后,再配合开口吐腹中之秽气,可令身中之热气最大限度地外散。通过呼气时热气的外散,带动“阳偏胜”病理现象,从全身的大小毛窍、孔、穴外出,而得以解除。


第三节  三田调气法


[功法]

两手掌垂于体侧,静立半分钟,翻转掌心朝外,两手臂上抬,合掌(莲花掌)于上丹田前,意念莲花开放,随着身体的左右旋转,莲花掌在上丹田前亦不断地摆约半分钟后,稍停片刻,改成十指相对,两手劳宫穴对准上丹田,两手随着身体的左右旋转,亦不断地摆约半分钟(上述动作高血压患者慎用)。稍停片刻后,两手由十指相对改成莲花掌,慢慢下落于中丹田(膻中穴)处,停约半分钟,身体及手的旋转动作同上。慢慢下落于中脘处,动作同上。再慢慢下落于下丹田处,动作亦同上。


[功理] 

中医将消渴分成上消、中消和下消,分别与肺、胃及肾有关。中丹田所在部位即胸部正中, 与心肺最为临近,下丹田所在部分即小腹正中,与肾最为临近。中脘穴虽不称为丹田,但它为胃之募穴, 《循经》云:“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故治中消之胃热,当首选中脘。上述中丹田(膻中)、中脘、下丹田(气海)在治疗上、中、下三消中,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腧穴),这己被大量的临床实践所证实。上丹田所在部位即脑之正中(偏后)相当于松果体所在部位,它与广泛的大脑皮层最为临近。据现代科学研究认为,每一种疾病在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都有相应的控制中枢,如能调整、刺激与糖尿病有关的 皮层中枢,则消渴之难题当会迎刃而解。


通过莲花掌在上丹田、中丹田、中脘和下丹田四个部位的摆动,意念莲花开放,从而激发这四个部位的经络、腧穴之经气,起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滋阴固肾之效。


第四节  脘腹按摩法


[功法]

男左手掌(女右手掌)劳宫穴贴于左胁胰腺部位,右手掌(女左手掌)叠于左(右)手背上,意念劳宫向胰脏发气约半分钟,轻轻旋转手掌,先顺时针后逆时针各旋转36圈(可将旋转按摩之范围扩大至脘腹部位)。两手移开身体,约15cm,再向左胁部(及脘腹部)压气,不停地随呼吸拉气和压气,吸时拉、呼时压,约进行半分钟。再上、下;左、右移动约半分钟。两手慢慢垂于体侧。


[功理] 

,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位于胃的后方,在第l2腰椎的高处,横贴于腹后壁,其位置较 (偏左)。膜形态细长,可分为膜头、膜体和膜尾三部分。胰头部宽大被十二指肠包绕。胰体为膜的中间大部分,横跨下腔静脉和主动脉腹部的前面。胰尾较细,伸向左上,至脾门后下方。胰由膜腺外分泌部和胰腺内分泌部混合组成。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可分解蛋白质、糖类和脂肪,帮助消化。内分泌部分泌胰岛素,可调节血糖的代谢。


通过手掌在胰腺部位(可扩大到脘腹部)的轻轻旋转及拉气、压气动作,可将下丹田之气在意念的引导下,经任脉上行→膻中→手三阴→两手劳宫穴,再发向胰腺和脘腹部位。这种发气法叫做自我发气法, 在发气过程中,配合动作、呼吸和意念,此时的思维活动,完全是良性思维(利导思维)。根据日本·春山茂雄博士所著《脑内革命》一书的介绍,当采取利导思维的时候,体内产生的物质就有益于身体。当经常意想劳宫向胰部发气时,就能使胰岛分泌胰岛素的水平趋于正常,从而有利于调节血糖。


第五节  三焦清理法


[功法]

左手掌贴于胸部正中(膻中穴),沿任脉向下抚按至下丹田后,右手掌贴于胸部正中,沿任脉向下抚按至下丹田,两手掌交替进行约半分钟。采用上式方法沿左乳中线和右乳中线重复上述动作。两手慢慢垂于体侧。


[功理] 

之所以会有上、中、下三消的产生,我认为与三焦的功能失利有关。三焦的主要生理功能, 一是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路。三焦是气的升降出入的通道,又是气化的场所,故有主持诸气,总司全身气机和气化的功能。《中藏经》认为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左右上下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决,疏通之意;渎,沟渠。决渎,即疏通水道。也就是说,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全身的水液代谢,是由肺、脾胃和肠、肾和膀胱等许多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道,才能正常地升降出入。如果三焦的水道不够通利,则肺、脾、肾等输布调节水液的功能也难以实现其应有的生理效应。所以,又把水液代谢的协调平衡作用称作“三焦气化”。而消渴与水液代谢的关系是极其密切的,因此,通过本节的三焦清理动作,可以起到增强“三焦气化”的功能,从而达到缓解消渴症状的目的。


第六节  呼吸停闭法


[功法]

两手抱球于小腹前,全身放松,两眼微闭,舌抵上腭,用吸一呼一停呼吸法,意守下丹田,默念字句:“自己静”,即吸气时默念“自”,呼气时默念“已”,停时默念“静”, 重复此呼吸9次,唾液增多,可分三口咽入下丹田。两手由抱球状移到小腹部位并虎口交叉,吸气时,腹部尽量向外凸起,不能再凸时,然后呼气,腹部逐渐向内凹陷,尽量向脊椎靠近,重复此呼吸9次。两手慢慢垂于体侧。


[功理] 

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特点,有培补元气、静心宁神、调和气血、协调脏腑等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此法对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对其它各种慢性病的疗效也较好,能健身强体、防病治病。


长期练习呼吸停闭法,可形成深长细匀的呼吸,隔肌运动幅度加大,胃部及胰腺均受到隔肌上下运动 时的按摩作用,使胰岛细胞功能相应增强。以X线观察,练此呼吸停闭法的过程中呼气和吸气时的膈肌运,发现膈肌上下活动范围可达8横指(150毫米),为平时的34倍。膈肌运动幅度的加大,可使腹内压的改变明显增强,再加之停闭的方法,使增加的腹内压能持续一段时间作用于胃、肠和胰。


默念字句,是一种利导思维的训练,据研究证实,利导思维能产生有利于身体的物质,通过人体的自 动调节功能,而使血糖及糖尿病的各种症状回复到正常状态。


第七节 宣肺理气法


[功法]

两臂在体侧外旋划弧至腹前,然后捧起,手心朝上,指尖相对至胸口膻中穴处,两臂内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然后两臂同时向左右展开,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展臂推掌的同时,呼气读“ ”字,足大趾轻轻点地,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从两侧自然下落,再按上述要领作第二次呼气读字,做六遍后做一次调息。


[功理] 

三消中之上消,其症状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


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是内热炽盛之象。


本节动作,通过展臂推掌,一方面能吐故纳新,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能起到润肺之效。配合发“",能激发肺经之脉气,起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之效。


长期练习本节,便可宣肺理气,从而缓解上消的症状。


第八节  健脾益胃法


[功法]

两手随吸气之势,由体侧如捧物之状上抬,手心朝上,抬至膻中穴时,两手相交,左手外旋上托,右手内旋下按,念字呼气,发出“呼”声,呼气尽时左手上托至前额上方,右手下按右胯旁。然后闭目用鼻自然吸气,左手小臀外旋变为立掌。手心朝脸从面前下落,与此同时右手小臂外旋。使手心向胸前,指尖向上沿胸前上穿。两手在胸前相交,左手在外,右手在里,吸气尽,然后右手翻转上托,左手翻转下按做第二个呼气读字,共做6次后调息。


[功理] 

三消中之中消,其症状有多食易肌,形体消瘦,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 胃火炽盛,腐熟水谷力强,故多食易肌。阳明热盛,耗伤津血,无以充养肌肉,故形体消瘦。胃津不足,大肠失其濡润,故大便干,燥。苔黄,脉滑实有力,是胃热炽盛之象。


本节动作,通过两手臂上、下交替运动,能牵引脾之经气运行。由于脾主四肢肌肉,故通过上肢的运动,能促使脾主运化的功能正常。同时配合发“呼”音,并以意领气,能牵引脾经之脉气,由大趾尖端趾甲内侧隐百穴,上行腹内入脾脏,在健运脾士的同时,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细心领悟脾经之脉气的运行,何愁中消之症状不减?


第九节 益肾滋阴法


[功法]

随吸气之势,两臂由臀部(环跳穴)经肾俞穴上提(两手指尖朝下)至胸前。接着两手向上、向前划弧,两手指尖相对,在胸前成抱球状。呼气并读“吹”字,同时屈膝下蹲,两臂抱球自然下落,上体尽力保持正直,足趾抓地,膝关节与足尖相垂直,提肛缩肾,小腹尽力后收,臂部上提。两手继续下落过膝后自然下垂,下蹲深度可根据个人体质不要勉强,以保持提肛不松为度。身体随吸气慢慢站起,吸气尽,身体立直如预备式。共做6次后调息。


[功理] 

三消中之下消,是由肾阴亏虚所致,其症状有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尿甜,口干唇燥, 舌红,脉沉细数。肾虚无以约束小便,故尿频量多。肾失固摄,水谷精微下注,故小便混如脂膏,有甜味。口干唇燥, 五心烦热,舌红,脉沉细数,是肾阴亏虚,虚火妄动之象。


本节动作,先由两手背从环跳穴上行贴于肾俞穴,意想由外劳宫穴向两肾灌气,激发肾脏功能,起到滋养肾阴之功效。继而两手在胸前撑圆,然后屈膝下蹲,由于肾主骨生髓,通过身体的下蹲,能起到强腰 壮肾,增强肾气之效。另外配合发“吹”音,能激发足少阴肾经之气,使肾经之脉气,由足掌内涌泉穴, 上行贯穿脊柱入肾脏。


认真、细心体察肾经之脉气的运行,并使动作准确到位,便可起到益肾滋阴之效,从而使下消症状能 得以缓解。


第十节  引气归元式


[功法]

两手掌重叠置于小腹丹田部位。男左手在里女右手在里靠腹,意守丹田2分钟。搓手10次,擦脸10次。双目慢慢睁开,练功结束。


[功理] 

两手重叠,置于小腹下丹田部位,能使前面9节练功过程中产生的气(能量)吸回小腹,从而使小腹丹田之元气增强。由于小腹下丹田距两肾最近,故能量对肾的影响也最明显。 肾位于腰部,脊柱两旁,左右各一,故《素间·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在五行属水。它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和水液代谢;肾主骨生髓,外荣于发,开窍于耳和二阴,在志为恐与惊,在液为唾。由于足太阴膀脱经相互络属于肾与膀脱,肾与膀胱在水液代谢方面亦直接相关,故肾与膀胱相为表里。由于糖尿病主要病机为阴虚,故滋肾为主要矛盾,引气归元,增强了益肾滋阴之效。



练功需谨慎,此处仅提供参考,盲目练习,后果自负。

临床报告总结请回复:糖尿病气功临床



生命健康与养生
「运动·格物·探索」

订阅号:lifecore
合作微信:coreseek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