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生今年55岁,平时就有高血压的老毛病了,一直在口服着降压药。在上个星期,他早晨起床的时候,突然感到一阵眩晕,身体摇晃不稳,右侧整个身体感到麻木、软弱无力,一屁股坐在床上就再也起不来了。这个情况可把家人给吓坏了,赶紧打了120,把王先生送往医院救治。经医生诊断,王先生是患了缺血性脑中风。 家人百思不得其解,因为王先生血压一直比较高,所有平时都很注意,常年吃着降压药控制血压,就怕得了脑血管疾病,怎么还就是得了这种病呢?王先生的家属只好去咨询医生。 经过医生详细的询问,原来,王先生每次都喜欢在睡前服用降压药,认为这样治疗效果会好一些,其实,这是一个大众普遍的误区,人在睡眠后,全身的神经、肌肉、血管都处于一种很放松的状态,血压会比白天的时候要降低20%左右。如果在睡前服用了降压药,两个小时后会达到药物的高效期,这样就导致了血压大幅度下降,使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从而使得血液中的凝血物质在血管中积聚成块,阻塞了脑血管,就发生了王先生这种情况。 知道了情况后的家属懊悔不已,没想到一时的疏忽竟然造成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如果能懂得一些关于脑血管疾病的基本知识,也许王先生就不会引发缺血性脑中风了。 也许,这并不是一个个例的出现,对于现在的高血压患者来说,大多数人都为了省事,选择居家治疗。这种方式虽说是方便,但实际上肯定会存在着很多误区,有的时候就会导致很严重后果的发生,一般来说,居家治疗高血压的误区常有: 不测血压服用药物 服药前并不测量血压,仅凭着自我感觉服药,平时感觉还可以时就少服。一但有头晕等症状时就加大药量。这种是很错误的方法,不测血压就盲目服药,不仅不能控制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恶化,诱发心脑血管疾患。 时停时服 有些人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降至正常,就以为自己已经完全好了,便自行停药,结果,一段时间后血压又升高,再用药使血压下降后再停药,人为地使血压忽高忽低,这样对人体的危害较大,不仅能使病情恶化,使机体产生耐药性,而且还会导致“高血压危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