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首届“中国民族影像志”入围作品:曹家麟《母亲的火塘》

 聚友茶屋 2017-02-06

在人类社会的幼年时代,对于火的产生和火种的保存都非常困难,生存上对火的依赖导致了火塘的产生。我国西南大山里的少数民族多为历史上沿横断山脉南下的北方氏羌族群的后裔,从初始的游牧迁徙逐渐过渡到农耕定居,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对于祖祖辈辈栖居在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同胞而言,火塘有着炊事、取暖、照明和驱赶野兽的功能,家里的火塘是火神住的地方,人们视火塘与家里的神龛一样神圣,火塘里的火种长年不熄。当黑夜降临,塘火把屋子照亮时,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吃饭、喝茶、取暖,其乐融融。火塘既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也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安全需求,火塘是一种独特的少数民族生存的文化符号。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新的生活方式的出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展开,老百姓的居住条件大有改观,砖混结构的新房已经逐步取代传统的竹楼和“木掌房”。这些传统民居在人们的视野中逐渐淡出后,陪伴滇地山民千年的火塘也会离我们渐行渐远。

本组作品选取了六幅源于云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母亲之于火塘边的影像,意在诠释这块高地家园上人的传统生活与生命状态

   拍摄时间:2013年4月26日—2016年5月29日

   拍摄地点:云南地区






作 品 欣 赏



布朗族



僾尼人(哈尼族支系)



藏族



拉祜族



彝族



黄衣阿佤(佤族支系)



   作者:曹家麟,自由摄影师,现居山东威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