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药

 蓬蔴堂 2017-02-06

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别名食胡荽、野园荽、鸡肠草、鹅不食、地芫荽、满天星、沙飞草等,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是常见的中草药材。

每日一药——鹅不食草

性状鉴别

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500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头状花序细小,扁球形,直径约3mm,单生于叶腋,无总花梗或近于无总花梗;总苞半球形;总苞片2层,椭圆状披针形,绿色,边缘膜质,外层较内层大;花托平坦,无托片;花杂性,淡黄色或黄绿色,全为筒状;外围雌花多层,花冠细,有不明显的裂片;中央的两性花,花冠明显4裂。瘦果椭圆形,长约1mm,具4棱,边缘有长毛。全草干后,久嗅使人打喷嚏。中国普遍有分布,5-10月花未开或正开放时采收。

每日一药——鹅不食草

性味

辛,温。

《履巉岩本草》:"温,无毒。"

《医林纂要》:"辛苦。温。"

归经

归肺经。

《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气分。"

功效

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

功能主治

治感冒,寒哮,喉痹,百日咳,痧气腹痛,阿米巴痢,疟疾,疳泻,鼻渊,鼻息肉,目翳涩痒,臁疮,疥癣,跌打。

①《本草拾遗》:"去目翳,按塞鼻中,翳膜自落。"

②《四声本草》:"通鼻气,利九窍,吐风痰。"

③《纲目》:"解毒,明目,散目赤肿、云翳,耳聋,头痛脑酸,治痰疟齁蛤,鼻塞不通,塞鼻息自落,又散疮肿。"

④《生草药性备要》:"理跌打折骨,上痛消肿。"

⑤《医林纂要》:"通郁,去寒,截疟,止痢。以于末搐鼻,可发嚏去寒郁。"

⑥《植物名实图考》:"治痧症。"

⑦《广西药植图志》:"治疳积。"

⑧《广西中药物》:"治喉毒。"

⑨《广东中药》Ⅱ:"治百日咳。"

每日一药——鹅不食草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切段,干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或捣烂塞鼻或研末畜鼻。

相关配伍

1、贴目取翳:鹅不食草(捣汁熬膏)一两,炉甘石(火 ,童便淬三次)三钱,上等瓷器末一钱半,熊胆二钱, 砂少许,为极细末,和作膏。贴在翳上,一夜取下。用黄连、黄柏煎汤洗净,看如有,再贴。(孙天仁《集效方》)

2、治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脑酸,外翳扳睛诸病。鹅不食草(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为细末。噙水一口,每以米许入鼻内,泪出为度。一方∶去青黛。(倪氏《启微集》)

相关论述

1、《本草纲目》:“鹅中食草,上达头脑,而治顶痛目病,通鼻气而落瘪肉;内达肺经而治痰疟,散疮肿;其除翳之功,尤显神妙。”

2、《本草汇言》:“石胡妥,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用药禁忌

本品对胃肠道有一定刺激性,可引起急性腹痛、胃脘不适、恶心、呕吐等。

如想了解更多的中医养生内容,可点击无锡天一医院官网wxtyyy.com,我们会每天为您精选优质内容推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