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振笋在福州论坛闭幕式上的演讲

 张班级管理 2017-02-06

 坚守良知 遵循常识 

回归教育本真 追求师生幸福

 

2017年1月14日,第五届全国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高峰论坛在福建省福州举行,来自全国22个省市近500位学生工作者参加活动。论坛历时两天,海峡两岸近20位专家、一线辅导员精彩论道。在1月15日下午的闭幕式上,论坛发起人,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振笋做即席总结演讲,现将其现场演讲整理成文,与大家交流。

 


在福州几日,我喜欢这里的温润、清鲜、人文。即便是雨天,也是亲切。因为,在这里我依稀看见了家乡的摸样。这里距离我家乡温州鳌江很近了。近乡情切,对于远行者来说,家永远是魂牵梦绕的地方。

家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如其所是,尽情舒展自我。

学习,是远行,也是回家。

教育在回归,论坛在回归,一会我们也将告别,各自回归了。归向何处,何处是我家,这是永恒的哲学问题。比如当下我们热议院校转型,为什么转,转成什么样子,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

开幕式上,我引用歌词“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 感慨社会变迁,时代变化,思考我们“如何在变化中以不变的人的立场追求教育本真”。

“福来福往,自由自在”,我非常喜欢福州的广告语,简单且寓意深远,这或许也是福州的文化的体现。



论坛是远行。

此次论坛,有近500位老师离开熟悉不过的学校、学生,很多老师克服重重困难,千里奔赴而来,有的老师甚至是自费参加,为了这远行的相聚。

互联网技术让论坛远行成为现实,在工贸学校的积极努力下,此次论坛实现了远程直播,弥补了很多不能参会老师的遗憾,很多老师在场外通过QQ、微信等方式坚持与我们互动,体验“天涯若比邻”别样的学习方式。借此,我们感谢工贸团队的不懈努力。铺路修桥,自古是积德行善的好事。

在开幕式上,我与大家以教育的视角对2016年所发生的重大社会事件进行了梳理,从中我们了解职业教育变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考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变革的方向。

回顾是为了更好地前瞻。毕竟:“没有人可以在大时代轻松地搭上便车,最先消亡的一定是对未来茫然无知的看客”。



论坛是回归。

临近春节,无法阻挡我们回家的步伐。

技术变革,驱使教育回归本质。论坛上,谭所长的尚上教育、余国良老师的《忘却教育是大智慧》以及各位老师以不同视角所谈及的“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其实都是“回家”的声音,回归教育常识、回归教育本分,回归教育即“人际交往”的本质。

下一届论坛,我们将邀请学生代表参与研讨,我认为这也是教育论坛回归的举措。

感谢工贸学校那位临时被我邀请上台发言的同学!是他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改进的思路,翁孝川老师常说:学生是我们感恩的对象。



几点体会

回顾此次论坛,借此我想与大家分享我的几点学习体会:

1.学生需要看见。

有些学校学生很多,其实没多少。学生不在我们的眼里,就在校园外。常有学生感慨:老师是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

论坛的关键词是:观念与关系。

犹太哲学家马丁布伯说,关系分为两种,即:“我与你”,“我与它”。

当我们带着预期和目的去和一个对象建立关系时,这个关系即是“我与它”的关系,不管那预期或目的看起来是多么美好。 

我们都在高举“为了学生好”的伟大旗帜,其实对学生的真实存在根本不感兴趣,甚至是厌恶。学生往往没被我们当作和我们一样的存在看待,以致在我们面前沦为了我们要实现预期和目的的工具。这时,我们与学生的关系就是“我与它”的层面。

于是,教越深,越控制,越是枷锁。有一种障碍,是师源性障碍。

我认为,职业教育的希望来自:师生关系从“我与它”到“我与你”的改变。关系比技巧更重要。



当我们放下预期和目的,以我们的全部本真与一个人或事物建立关系时,我们就会与这个存在的全部本真相遇。

这种没有任何预期和目的的关系,即是“我与你”的关系。

在马丁布伯看来,“我与你”只是生命的瞬间。也许“我与你”神性相遇的境界太高,但至少我们普通人可以学习做到,去尊重学生为独立的生命个体,不是一个实现我们想象中功能价值的“它”。

我们的最大的焦虑来自学生和我们预设中的不一样,为了避免自己的焦虑,我们常追求“治班兵法”,亮剑以对,努力用各种手段修理学生,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像去表现。

“我与它”的关系无时无处不在。

在物化的关系中,生命的底色常是恐惧。

所以,要培育工匠精神,首先需要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工匠精神之花,必然盛开在安全、自由、有爱的土壤里。



恐惧产生不了奇迹。

看见即慈悲,真正的慈悲是看见学生的“存在”。

每个学生都是宏大的世界,我们对于学生世界的无知,如同对宇宙世界的无知一样。

看见的前提是敬畏。

整个论坛下来,我们依然热衷于教,以学生为视角关照学生生命方式的探讨还是少之又少。

教育不好,源于我们好教育。

如果我们看不到学生的茫然的眼神、听不见他们的叹息与欢呼,不能感受他们的挣扎与纠结,还有那由内而外散发的年轻气息,说明我们和学生根本没有共同在场。

我们睁着眼,其实是瞎的。

看见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方法。大数据技术,让我们得以看得更清楚。未来的学习,就是基于大数据的学习分析,不是简单凭经验评判。

眼下,技术的进步、体制的转变、理念的变革,互联网+促进了教育回归本质:教育服务私人定制、满足个性发展需要成为可能。

此次论坛上所分享的:宏茂老师的焦点技术、甲针老师的团体辅导都是让我们看见彼此的窗口。

看见是发现且接纳差异。

2.学生需要陪伴

近年,我在很多场合发问审视:我们有多长时间真正与学生在一起。

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福建工贸学校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与新任的黄校长、郑副校长住校与学生全程的陪伴是分不开的。我去过工贸学校,在不大的校园里,橱窗里展示的黄校长与学生们一起愉快玩耍的图片是最美的风景。

张士平校长等学校领导在雨中与学生一起奔跑,深深地打动了我。

处讲台之高,高谈阔论三天,不如在人群中看学生一眼。

如果没有陪伴,余老师不会有这么多与学生互动的智慧;如果没有陪伴,我相信崔佳不会对“爱的语言”有如此深入的理解; 如果没有陪伴,就不会有叙事比赛现场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

现场有神明,陪伴是力量。



陪伴不是和学生在一起就可以,陪伴其实是那种放下执念,没有絮叨,接纳与包容,一路的倾听与分享,一程的扶持与同行。  

陪伴是什么,是:在森林中,你迷了路,不知该去向何方,我也不知道你该怎样走,但我可以陪你一段路。

论坛上,学生说希望老师:课上一起学习,课下能轻松愉快的一起玩,这就是对陪伴的真切期待。但愿这种期待不再是期待。

有演讲嘉宾说要做温暖的职业教育,我所理解的温暖是:学生在场,老师陪伴。

3.学生需要互动

刚才崔佳老师她所分享的爱的语言,其实就是关于人际互动的艺术。师生关系归根结底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教育归根结底,是人际互动的过程。有人说教育是一门对他人的成长充满了迷恋的学问。所以说,一个不喜欢与人打交道的人,说我努力想当一个好老师,那是天大的笑话。

师生没有互动,教育没有发生。如果老师与学生没有互动,教育是没有发生的。

工贸学校的风生水起源于师生互动;余老师的红衣女孩的故事,是生动的师生互动故事;宝臣教授所分享的幽默艺术,其实是师生互动之道。

学生的存在感、归属感与成就感来自师生互动



否则,学生会说:师生彼此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否则学生会说:热气腾腾的世界和热气腾腾的我们之间,隔着老师那张冰冷的脸。

齐德才主任的报告掀起了论坛的一个高潮。我评价是:有种、有料、有趣。

齐老师以叙事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师生互动的故事,尤其是毕业季感恩活动,每一个活动都是满满的爱。虽然简单,但都情真意切,催人泪下。学校的价值和意义来自师生互动间,在互动中我们发现了齐老师的“德”与“才”。

我们常强调职业学校学生要“动脑动手”,往往忽略了“动心”。其实,动心才是根本。

心动,源于动心的生命关照。

互动的方式很多:重庆女子职高的生涯辅导、广州刘老师的真人图书馆、工贸学校的拓展训练、陈斌老师的微电影,都在坚持以自己的方式与学生互动,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4.班主任需要成长

我曾在微信《阿损与辅导员对话》中,写了和一位年轻辅导员的对话:

年轻辅导员问我:回去如何才能来降妖伏魔,让学生乖乖臣服?

我反问:你过得还好吗?

时下各类培训多谋“训练学生的技术”,少内观自我,求自我修炼;多谈班级兵法,传授降妖伏魔秘籍,少关注关系建立、陪伴成长。


我们的班主任论坛,从内容设计上,我们倡导“站而论道”,追本溯源,理解教育本意。教育变革,对于教育的理解是前提。所以论坛的立场是:坚守良知、遵循尝试,回归教育本真,追求师生幸福。

在学校里,我们更多地操心学生成长,而忽略了自身的成长。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你过得不好,学生为啥要听你的?

如何成为学生欣赏的人,是我们不可回避的课题。

本次论坛所邀请的如崔佳、陈斌、齐德才、温州大学的阿钱老师,还有叙事分享的各位老师等等,都是不仅学生喜欢,我们也欣赏的一线学生工作者,他们热气腾腾、潜心想学的样子,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们首先要准备我们的样子,再准备所谓的知识。

你首先是个人,其次是男人或者女人,然后才是班主任。


班主任如何专业成长?我们的建议是:

专业交往:参加这样的论坛,交往时主要任务,学习即联接。专业交往,开拓视野,视野比知识重要;专业交往,建立支持系统;专业交往,寻找成长标杆。

专业阅读:班主任要有教育情怀,要有读书人本色。读书是成长重要的途径,我们发现优秀班主任都有一个特点:热爱阅读。

专业写作:教育叙事,就是我们记录教育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审视的一种态度。每天坚持写点,日积月累,足以丰富自己。这方面,像温州大学的阿钱部长就是我的老师,他能坚持日写千字文,真的很了不起。

看见身边有这么多努力的人,提醒自己也开始努力起来,不敢懈怠,这就是生命影响。

各位同仁:让我们在教育的迷乱中朝向光亮,仰望理想,在学生工作繁杂中把脉创新思路, 在体制机制的夹缝中珍惜我们作为的空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探索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轨迹。

好,谢谢各位的坚守与陪伴。下一届论坛我们将在河南郑州举行,欢迎参与,期待遇见。论坛到此结束,祝各位回家愉快。



德育圈


最科学!最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