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场战役中国硬是抗了5年,场面就一个字“惨”,最后就出了叛徒

 昵称987986 2017-02-06

历朝历代的更迭,往往都要经过一番血雨腥风,元代替宋时也不例外。

当时的南宋有着比较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内里已经被腐蚀掉了,无论是决策者的计谋还是军队的战斗力都比不过即将来袭的蒙古军队,国家岌岌可危。虽然蒙古和宋的实力悬殊巨大,但是其中有几场重要的战役,如果宋赢了,那亡国的可能性就会变小,但如果结果相反······襄樊之战就是如此。

当时双方交战,我宋将士常常有不敌对手者,结果大家也都知道,就是成了俘虏,有一部分人,耐不住生活的艰辛或是利益的诱惑,投靠了更强的一方,刘整就是其中一个。他是南宋的大将但是投向了蒙古的怀抱。此人对宋的情况了如指掌,在蒙古攻打南宋久攻不下的前提情况下为其献了一个计策,那就是先攻襄樊。一场战役中国硬是抗了5年,场面就一个字“惨”,最后就出了叛徒

襄樊之战,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襄城和樊城的战争,这两个地方占据天时地势,分别在南北靠着汉水,形成天险,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刘整劝蒙古先拿襄城是很有道理的,这两个地方一旦攻下,后面的事就好办了。

为了切断襄樊城和他身后有可能来临的援军的联系,蒙古派人去樊城交涉,给当时的荆湖制置使吕文德送了礼,声称他们要建榷场用于贸易,接着又说为了保护货物,要在城外建立土墙,这种明目张胆攻城略地的行为吕文德居然都应允了,难怪宋朝落得那般凄惨的下场。

此后,蒙古不断在樊城的外围修筑堡垒土墙,到1270年为止,樊城已经成为了一座孤城,被敌人切断了一切对外联系。1267年时,蒙古曾经进攻过樊城,本来得胜归来,但却被宋的水军给了迎头一击,仓皇逃回了营地,这一战让蒙古认识到了自己骑兵虽好,却无水军。一场战役中国硬是抗了5年,场面就一个字“惨”,最后就出了叛徒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硬战,刘整与蒙军大将阿术进行了一番商议之后,决定加强自己的水上力量,他们不仅训练了一批杰出的水军,还积极制船造舰,大大的增强了自己的力量。

眼瞧着樊城要被人家包了饺子,皇帝忍不住了,进行了反包围战和援襄之战,襄樊之战就此展开。

从1268年到1271年,双方多次交战,虽然各有损伤,但是相比之下,蒙古就是擦破了点皮,而宋则是失血过多,昏昏欲睡。

朝廷派来援助襄城的大军有心无力,此时襄城已成围剿之势,他们想帮,却无从下手,但是皇命不可违,将士们抱着必死的决心向包围襄城的蒙军发起了进攻。一通乱战之后,军队的总管张顺牺牲,路分铃辖张贵成功入援。

此刻死守城中无异于坐以待毙,所以张贵决定向外求援,为襄城打通一条“生命之路”,可惜他们的计策被敌军知晓,尽管快速换了方案,但仍是遭到了猛烈的进攻,死伤惨重,连张贵都没能幸免,另一方,蒙军们大获全胜,士气空前高涨,战斗力看着更加不一般了!一场战役中国硬是抗了5年,场面就一个字“惨”,最后就出了叛徒

随着这场拉锯战的时间越来越长,蒙军方面很是不高兴,想要快速解决掉襄樊。1272年,援军对襄樊开始了总攻,烧毁了两座城之间联系的桥梁,这样任何一方的援军都无法去给另一方提供帮助,樊城彻底被“包了饺子”!最后,樊城陷落,守城的官员皆自杀明志,场面怎一个“惨”字了得。唇亡而齿寒,樊城陷落,到了今天这一步,就意味着襄阳已经无路可走了,等待它的,是和樊城一样的命运。

吕文焕也明白杀鸡取卵的道理,看到了樊城的陷落,他心神恐慌,意识到这就是不久的将来襄城的下场,他赶紧给朝廷上奏章报告紧急情况,希望援军助他们一臂之力,可是始终没有等到援军。1273年,吕文焕在多日的担惊受怕中动摇了,他选择了投降,对于我们来说,他是懦夫,但是对他来说,他应该也是不愿意弃明投暗的,做出这个选择,他应该也是很痛苦的。一场战役中国硬是抗了5年,场面就一个字“惨”,最后就出了叛徒

至此,襄樊之战算是结束了。

蒙军的战斗力强这是实在话,人家的肌肉也不是能要就白要的,他们有精良的骑兵,有野心勃勃的领导者,还有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水军,与蒙古相比,南宋政治腐败,士兵懒散,军队战斗力不强,还有国库空虚,不灭亡才奇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